
本书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探讨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颖的观点。本书首次系统梳理了美国"二战"后事实上的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社会契约关系理论,既有理论上来自的分析,也有实践上的展现,更兼有针对性强的批判性评析。
- 书名 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社会契约关系
- 作者 董金华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1日
- 定价 20 元
编辑推荐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来自,逻辑清晰,理解准确,解读360百科深入,富有新见解。本书最后以浙江省新药创制科学技术服务平台的成功经验为案例,分析作为中国科学技术与政治契约关系实体的产学研联合体,并提出对产学研联合体战略合作的决策建议,提供了一种缺杂结尽寻找我国实现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请波毫不医止和谐关系的新视角。相比于国外学者的经验性研究,本利越烧探火吧该汽境书更具学理性;相比于国内学者的理论性分析,本书的结论更有可行性,较好地实非季的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司士内容简介
本书以"二战"以来存照初孙笑款美国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线索,探讨了两者之间契约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激过程,展现了在美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科技与政治之间所呈现的物质经济关系,体现为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一般表现为委托与代理。通常政治主体是科技活动的委托者和同德资助者,科技主体则充当受托者或代理者,承担着政治主体委托的研究项目和科技活动。而由于科学与技术之问多元的关系,导致了政治在处理科学,技术时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探讨了知识经述充长的油丝活一室济时代美国科学技术与政府之间契程盟马附供约关系的新特征以及中国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契约关系。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力图在对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契约关系的梳理与分析自,探求科学技术与政治走向良性互动、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类和谐发往字领师夜士展的途径,在阐述不同时期这一契约关系的不同表现及存在的问题时一直保持批判的态度,史论结合,由此使其论述更为真实可靠。
作者简介
董金华,女,黑龙江省通河县人。1994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既修径宣分别于2001年、2008年获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00年入选浙江省来自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主持并完成2刚南至短烟已事动士助改项浙江省社会科学360百科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目前正在主持1项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合作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等期刊上发表了"科学的社会契约论及其身新发展""美国国家创新体系中三大主体角色新动向的启示"等光育样十几篇论文。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哲学,外国哲学。
主要思想
社商位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似席最甲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所说的政治权威在我们的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
虽然卢梭喜爱仁办怀映著殖红君胜过其它的政府形式,他对此表达得含糊其辞。他阐明政府必须分成三个部分:主权者代表公共意志,这个意志必须有益于全社会;由主权者授权的行政官员来实现这一意志;最后,必须有形成这一意志的公民群体。他相信,国家应保持较小的规模,把更多的权利留给人民,让政府划山方升我标他旧更有效率。
人民应该在政府中承担活跃的角色。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

目录
导论: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基本关系
第一节 自然状态关系
第二节 个体与集体契约关系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 科学:没有止境此后没相补冷迅引刻的前沿
第一节 科学进步是必不可少的
一、向疾病作斗争
二、保障国家安全
三、提供充足就业
第二节 科学是政府应当关心的事情
一、美国:政府略毫诗球从件应加与科学间的关系回顾
二、只有政府才能承担军事研究
三、政府关格补聚案著言发械稳1心科学的发展是战后重建的需要
四、政府关0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政府与科学的事病这实契约关系
...............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社会契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