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螨瘿蚊,Acaroletes sp.,为双翅目瘿蚊科的一种昆虫。来自分布于湖北等地区。寄主昆虫为棉红蜘蛛,主要危害棉花等。
- 中文名称 食螨瘿蚊
- 拉丁学名 Acaroletes sp.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亚门 六足亚门
形态特来自征
雌虫
成虫体长0.80毫米左右,黄褐色。全身密被细毛。头、口喙黄色。复眼黑色,合眼式,360百科无单眼。触角黄褐色。胸部及足橙黄色。翅1对,卵圆形,膜质透明,上被细毛,翅的缘毛较长,翅脉4条,与食蚜瘿蚊同,平衡棍(后翅)、足和腹部均为黄色,腹基部体内有暗红色块。触角共14节(基节2细题快映侵,鞭节12),念珠状,比体短,各鞭节基部膨大,椭圆形,后端缩小成颈状,各节膨大部分具2圈刚毛,毛长约与一个鞭节相等;腹部粗短,椭圆形,末端具瓣状片对。
雄虫
触角26节(基节2,鞭节24),念珠状,比电告几许宽新费原体长,各鞭节基部球形求把温质敌材终落坐呢高,上具1圈刚毛;腹部较小,近似圆筒形,末端具向上弯曲的攫握器1对,其上洋轴着生黄褐色几丁质化的长钩。
卵
根样 长0.15毫米,宽0.05毫米左右。淡黄色,长椭越争在件负圆形,微弯曲。
幼虫
老熟幼虫体有济食长1.10毫米,宽0.28毫米左右,深红色,前端色淡,中部向后较浓。离节老剑骨片分叉,叉口英现武书非欢片甚宽,叉端向前方两侧斜伸。
蛹
由行义径当状粮夫江做绍 体长0.80毫米,宽0.30毫米左右,头前有1对白色长毛,头的后面前胸处有1对比头前毛短的黑褐色毛状呼吸管,长约为头前毛的7/10。
生物学特性
食螨瘿蚊以结茧幼虫在叶螨寄主植物的枯枝落叶与度兰论言营输诉被中和土表下越冬。翌年3-4月间化蛹羽化,交配后在有叶螨的杂草上产卵繁殖,成虫比食蚜瘿蚊小一倍,但行动非常敏捷,飞翔迅速.产卵在有叶螨的叶片背面或丝网上,少的1-2粒,多的5-6粒.幼虫孵化后,主要取食叶螨的卵,食量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加,一头老熟幼虫,每天能取食棉叶螨卵20-30粒。5月上再笔调是内年作旬,第二代成虫有一部分迁入棉田,这时在受棉叶螨为害的棉株上,可以查到食螨瘿蚊的卵。5月中、下旬为第二代幼虫发生盛期,6月上旬幼虫大部分老熟,在叶背基部主脉和支脉的交叉处结茧红五断总化蛹。6月中旬为第三代戚虫羽化盛期,6月下旬以往古程后,随着气温升高,棉田头发生数量渐减。白天成虫活动时间,上午多在8-10时,下午在5-7时。清晨露水大或中午炎日高温,则静伏不动;无大风雨的阴天,活动时间较长。此虫同食蚜瘿蚊一样,对化学农药非常敏感,抗高温及风雨的能力也较弱(湖北农科院植保南齐宽区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