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郝浴

郝浴(162院要晶含依3-1683),直隶定州(河北定州市)人。号雪海,后更号复阳。清顺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湖配通活述引打必白粮广道御史,巡按四川。有节气,不畏权贵,不附势。因疏劾吴三桂而流徙奉天(辽宁沈阳市),后迁铁岭。读书讲学于银岗寓所,益潜心于义理之学,注周义解古。士人宗之,称为"复阳先生"。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果叛。十四年,起妒特旨召还,复授湖广来自道御史,迁左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后仕至广西巡抚。巡盐政,赈灾荒,治善360百科后,有政绩。康熙二十二年卒于任所,赐祭葬。

  • 本名 郝浴
  • 别名 字雪海,又字冰涤
  • 号 雪海,复阳
  •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 汉族

物生平

  郝浴(1623-1683), 字雪海,又字史北善防员么掉他识河冰涤,号复阳。清直隶定州唐城(今河北省定州市北城区唐城村)人。浴"少有异禀","生而机警,负异才。年十四五,能通六籍百家言,尤留心世务,高自期许,讲求古今沙皮队快直排八零建待围治乱兴亡之故,而慕诸葛忠武、李邺侯之为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因其非凡的才干和胆受甲革道之空帝财晚回先略,顺治八年,升任湖广道御史,并委以钦差大臣重任巡按四川。

  来自此间郝浴体察民情,为民请命,直言敢谏,以实施其"澄清斯世"、"解救苍生" 的志愿。此时,吴三桂以平西王居四川。他网罗亲信,"骄恣部下、淫杀不法"。他的军队"残暴无纪律"。郝浴360百科多次要求吴三桂预以制止,因而遭到吴三桂的忌恨。特别是在与南明永历小朝廷作战、保卫宁城收复四川的战斗中,郝浴再次得罪了吴三桂。

  顺治九年郝浴在巡按四川时,奉命在保宁城监临乡试,时逢张献忠部下刘文秀率领数万人包围了保宁城,郝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请求援救,然而,吴三桂"逾月乃赴援"。及保宁解围后颁赏将士,晶迫成市点念吴三桂以冠服赏与郝浴,而郝浴拒而不授,并在所上的《保宁奏捷疏》中说"平贼乃平西王责(吴三桂),臣(郝伯现战浴)司风宪,不予军事。而臣予赏,非赏臣则忌棉提基个臣也",并尽陈"三桂观望状",由是积怨于吴三桂。过了两年,即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桂乃摭浴《保宁奏秋动承金春友左捷疏》中有"亲冒矢石"语,指郝浴为冒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宥之,流徙奉天"。

  顺治十一年六月郝浴与怀有身孕的妻子王夫人辞别亲人,走上流放之路。从此,郝浴流寓于沈阳、铁岭,渡征文换功策继细继加过了漫长的22年流人生活。

  顺治十四年四月,置奉天府于盛京陪都,朝廷视为喜事,盛京大赦。凡此年以前在盛京的"流移者俱赦为民",给他们以有限自由,在盛京境内择居安家,但不经朝廷赦准费印饭点冷某石,不得返回故里。郝浴遇赦之后,船晚确又与其好友函可等人于顺治十五年,投奔其劳了紧调住笔局银好友左懋泰移居铁岭。当时铁岭城内遍是瓦砾,蒿草丛生,除管理流人的官兵之外,尚无居民,其好友左懋泰等居于城外油资井还龙首山下。郝浴在"南门内之右"选中一片风水之地,成为努尔哈赤攻陷手犯速晶给事头占铁岭后第一个入住铁岭城的居民。郝浴自记:"戊戌五月下岭,卜居于南门之右,方十许亩,氢影中为书室三间,前有圃种蔬,后有园种花,左壁吾卧室也。右壁一带,皆吾友连屋而居也"。

  康熙十六年(1677),郝浴曾奉命以湖广道御史巡视两淮油础外只盐政。《清史稿》本传云:"十六年,命巡视两淮盐政,严剔宿蠹,增课六十余万。淮年算青、扬大饥,发仓米赈救,全活甚众。"对郝浴巡视两淮盐政的情况,以两句话概括,未免失之简略。

  当时"两淮旱魅连年,运河莫杭一苇……飞蝗蔽日、饥寒错壤",是一片破败景象。其时又值朝廷平叛三藩之际,各省用兵以及筹饷甚为急切。郝浴正是在这种危局下,以湖广道御史巡视两淮盐政的。

  下车伊始,郝浴即上疏表示"甘贫厉行三十余年,誓不做半截清官"!条陈盐政陋规,修盐政五疏,私贩摒绝,陋规尽革,增课六十余万。旧例,巡盐御史一年一更差。康熙十七年(1678),差竣,因郝浴官声清廉,政绩卓著,奉特旨再留任一年,并加太仆寺少卿。时淮扬一带发生蝗旱灾害,百姓大饥,郝浴设粥厂,发仓米赈救,全活百万余人。郝浴还亲到各处随地设闸,引江海潮水,以灌河渠,通盐艘。自此两淮盐政百废俱兴,军需转饷大有起色。正是由于郝浴的大力经营,才有了不久以后两淮盐业的辉煌。

  康熙十八年(1679),郝浴擢左佥都御史,未逾月,再迁左副都御史。离开扬州之时,"商民送者万人"。当时徙居仪征的上元(今江苏南京)书法家、诗人纪映钟应盐商王国宝、陶天相之请,以亲历、亲闻,写下《中山郝中丞两淮德政纪功碑》碑文(原碑已毁,碑文手卷现存河北石家庄市博物馆),文笔流畅,翔实可靠,全面记载了郝浴巡视两淮盐政的情况,可补《清史稿》记载之不足。

  郝浴巡视两淮盐政期间,还在仪征新建了都察院盐署。他在衙署种植松、竹、棕、桐、丹桂、玉兰等植物,"复筑地数亩为台,遍插梅萼用比素心。爱其台如磬形,因以磬阶命之"。梅花尤多,一时间梅花香色满园。他写有《磬阶梅花》二首,其中一首写道:"绛雪齐肩海色分,磬阶新萼总连云。清时岂是徒方烈,香带甘和四海闻。"

  可惜,都察院盐署,连同磬阶梅花早已无迹可寻了。

  "致知格物"是郝浴的座右铭,也是他的办学宗旨,体现了"实践而体之" 的唯物主义思想。接替郝浴办学的董国祥对学生解释说:"知者,心之灵也。致者,推而极之以求蔽也。……天下、国家、身、心、意皆物也,诚正修齐以至治平即格物也。……此即所谓: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教导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材:"诸士习业于此,毋自鄙落,当思所以为忠臣、为孝子、为悌弟、良友。修齐诚正之事,皆务实践而体之,即治国平天下,无其事而有其具,庶无负先生之所以名堂之记哉!"

人物成就

  郝浴的父亲郝大舫得知儿子获赦在铁岭安家,异常高兴,筹集银两派人送来,助其修建宅院。自此,郝浴以他高深的学识,在家设帐办学,传授理学经典、培养生徒、普及文化,从而使铁岭文化又有了新的生机。郝浴在此讲学十八载,至康熙十四年(1675)复职还朝,留所居宅院为书院,并命名为"银冈书院"。几经修建已有相当规模。至1910年周总理入校读书时,已有校舍70多间。整个建筑群,清幽典雅,古韵浓郁。现今的银冈书院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与初建时"十许亩"相当。而且布局也无大的变化。东西排列三个院落。中间为郝浴最初所建宅院,东为银园,西院辟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远远望去,瓦青色的围墙上空,苍翠摇曳的枝叶之间隐现着古建筑的屋脊,古朴幽静之中蕴藏一丝神秘。

人物来自纪念

  康熙22年(1683)7月15日,郝浴病逝于桂林任上。噩耗传至铁岭,学界和银冈诸生无不为之哀痛,遂将"致知格物之堂"辟为"郝公祠",360百科设其灵位,终年奉祀。

家族关系

  儿子: 郝林,字中美。康熙二十一年进士,授中书科中书,历吏部郎中,亦以廉正称。累迁礼部侍郎,加尚书衔。致仕,财国卒。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郝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