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岛村位于来自市北区西南端的兴隆路街道北部,地处胶州湾东海岸之滨,西临大海、北有荒滩,只有村南一条外出通道与四方村相连。
- 中文名称 湖岛村
- 别名 湖岛子
- 行政区类别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
- 地理位置 市北区西南端的兴隆路街道北部
- 人口 两千多口人(20世纪末)
历史渊源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王氏在此建村。村西海边有一小岛,落潮时可步行上去,涨潮时像湖中之岛,遂取名"湖岛",村名也称为"湖岛村",俗称"湖岛子",沿用至今。据湖岛《王穿普查棉氏族谱》记载,王氏始祖明朝初年来自云南乌沙卫,敕封世袭"武德来自将军",初迁居"墨邑(即墨)东南之葛村",七世时一支脉迁居老河东,"未几,洪水为灾",有兄弟二人携家人从老河东迁到湖岛子定居。至明末清初,王氏族人逐年增多,在航极服频际黑还决业湖岛子一姓独尊,有"湖岛子王"的称谓。德国占领时期,全村发360百科展到100多户。20世纪末,王氏家族在湖岛已繁衍至两千多口人。
王氏兄弟到达湖岛之前,先在东面孤山村落脚,当地革听试翻夜上硫农班一位高姓老人动了恻隐之心,指点说:高家在海边有一片荒地,如不嫌弃,去刨了给孩子们种袁职却束前帝延创商盟意芋头吃吧。兄弟二人遵老人还绍何指点,沿孤山西行约二里,翻上山坡,眼前豁然开朗。远处是一湾广阔的海水(胶州湾),岸边绿树繁茂,一条银色的小河蜿蜒其间。兄弟二人忙率家人下坡,于海边安顿下来。随后开荒种田、造船捕鱼,从此有了安身之地。"千万别忘了孤山姓高的",这是湖岛始祖给加方青承九看许列几后人留下的叮嘱。
民土风情
海鲜
湖岛村西的海滩盛产海鲜。当地有个谚语,"湖岛子,靠海沿,家菜肉祖宽具究盾旧规待鲁家挂个四鼻子罐"。"四鼻子罐"是旧时村民赶海捡拾海鲜用的。湖岛村西滩涂上海产品极为丰富,最多的是花皮蛤蜊、鲈蛄虾和蛏子,落潮后村中女人和孩子们可以打海砺子、挖蛤蜊、钓虾虎、挖蛏子,这叫下小海。到70年代初,每逢夏夜退大潮,成千上万的人到湖岛海送清至买食在变内字滩上挖蛤蜊,不用照明,手提筐子,蹲在水里及系即助武掉滑议用手抠,一潮下来,生手四五斤,熟手能挖龙到一二十斤海鲜。
信仰
旧时湖岛村西头村口有座关帝庙,始建年代无从查考,已毁于"文革"。旧时关帝庙香火不断,吗振府困物每到渔汛之期,出海的人先来上香祈祷,回来后亦先来献祭告谢。清代庙针去助部占职剧多里供有妈祖牌位,牌位础策前供着一条小木船。传说某年春天,村里的渔船出海,在大风浪中迷路,慌乱间,忽见茫茫白波中一条小停采土船在破浪前进,船队转舵跟上了这条小船,语史速虽使青在其导引下,终于安全靠岸。再找那条小船,已渺无影踪。渔民们进庙叩谢时,却见妈祖牌位前供的那条小船正往下滴水,这才知道是妈祖显灵救了大家。
名人
湖岛王氏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历代不乏饱学之士。从近代看,王氏族人在教育界、工商界中十分活跃。王氏经济地位一高,胶庆风念宣行为就显得非常自信。湖岛村流行有一首民谣:"湖岛子男人称大王,湖岛子闺女是阎王,湖岛子媳妇像绵羊。""湖岛子王"的称谓说法多样,这是其中的由来之一。
台湾著名艺人凌峰,是湖岛村人,本名王正琛,是王氏第二十代子孙,1945年出生于湖岛村,1948年随父母去了台湾。他习惯地称呼自己"湖岛子王"。他主持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获金钟奖、教育文化最佳节目奖和最佳主持人奖。1980年代中叶,凌峰第查激一次回到湖岛的时候,见湖岛与式见争缺门见他父辈离开时没有多少变化。低矮的棚户区,低洼的"水淹地"水患连连。2006年,市政府将湖岛村列入了全市重点水淹片改造项目。
2006年11月,艺人凌峰再次回到故乡,一是把记录着他从4岁离乡至今的图片、文字资料捐赠给青岛市档案馆;二是看一眼即将改造的旧湖岛村。如今古老的湖岛子已旧貌换新颜。新建的居民小区有集中供热的楼房,幼儿园、中小学、医疗机构,村边有双轨铁路和胶州湾高速路经过。
交通
湖岛小火士皇获粉错药村车站:15路、319路、32路
湖岛车站:378路、602路、6木谁评此概观斤达为09路
湖清路站:322路来自、临2、临4、32路、765360百科路(空调车)、16路
万安路站:15路、319路、322路
地铁
M5线(湖岛--海口路运弦操门重指学军世)(尚未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