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是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年7月1日出版的图书。
- 书名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
- 出版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1日
- 页数 275 页
- 开本 16 开
图书信息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7504734586, 978750473458来自7
条形码: 9787504734587
尺寸: 23.8 x 16.6 x 2 cm
重量: 458 g
内容简介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内容简介:一个信佛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佛日,放下。却难倒了众世人。"的确,人世间有太约距逐多的东西与念想不为人们所控制,放下谈何容易。然而,既信佛,就需尽心修行,放下难,却不是不能,最起码我们可以从最恶之处放下,360百科如放下仇恨,放下忧三洲输镇溶愁,放下猜忌,放下嫉妒,放下痛苦……这样我们才有空间来装载"善"的础没算罪直东西,如快乐、宁静、幸福,还有慈悲。
目录
第一章 佛性--心中有佛,处处皆菩提
何为佛?佛在哪里?世界上真的有佛国世界吗?真的有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吗?
很多人对佛大都是持仰视的态度,看着天空,脖子都来自酸了也看不到佛所在的天国有多远、有多高,伤透了脑筋也猜不到一个形容距离的数字。
其实,佛距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心中。只要心中有佛,那就是天国,处处皆菩提。
1,佛360百科,近在咫尺
2,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佛国
3,活着,本就是一种幸运
4,知足方能心安常乐
5,羡慕别人不如善待自己
6,心怀慈悲,广结善缘
7,较用严达助人不求回报是最大的回报
8,凡事留三分余地
9,自己修行,才能度脱自春接它命己
10,用心地生活、做事
联十标技存管体都却宣怎 1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2,佛法在人间,善修段维座王更团更获区提心中求
13,将生活本问加明威考在刚空变秋身当成目的
第二章 功德--一毛钱与一万元的功德
善心加功德等于宜挥居单跑先世贤者,悟道加自净等于小圣。人们常说,辈子多积功德,就可以赎上辈子造下的孽,或是此生之前一时糊涂犯下的罪过。功德大,死后就可以不用下地狱,甚至可以上天堂鱼低八肥季先测配因,成仙成佛,因此人们也称之为"积阴德"。
功德之说在于行动,但更在乎心诚,功德的大小在于付出多少,但更在乎心之所念。比如一富人伤捐一万元钱,但是他只为求己过得更好,另一穷人只捐了一毛钱,但是可他希望全世界都离苦得乐,很明显,捐一毛钱的人功德要大,因为他心系全世界。
1,真正的功德在于心
2,一毛功德可胜一万
3,救人一临油两材施植命胜造七级浮屠
4,朴素的平等主张
5,史望损教第每送佛送到西
6,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
7,慈悲教人去爱
8套色反尔为维财拿类仅,慈悲重在践行
9,为别记宽且木统总月责把人点一盏灯
10,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第三章 修行--人世的苦乐皆为修行
佛家重视修行,认为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来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的,伤痛、挫折、快乐、幸福等都是种修行。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是修行,鉴真东渡也是修行。那我们凡策照省客短明氧族尔派人在世间怎样才真正叫修行?怎样才能提高境界?其实,切皆在人心,喜乐、荣辱学会用一种修行者的心去对持不而香聚定王区景路群待,心境自然会有所提高,自然可以获得平静、祥和。
1,多忏悔,多改错
2,苦与乐的关怀
3,打你骂你的人,是让你修忍辱
4,慈悲的三种表观形式
5,天生就有缺陷需苦修
6,慈悲喜舍--化解负面情绪之法宝
7,不要搬弄是非
8,换种眼光看问题
9固体掉质分,伤人之语,如覆水难收
10械啊触座化扩,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11,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第四章 普济--众生平等,慈济可达极乐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人们耳熟能详的佛家语"阿弥陀佛",其实"阿弥陀"是梵语,译成中文就是"无量寿",又叫"无量光"。所谓无量寿的"寿"就是福德,因为有寿就有福了,所以福德无量。无量光,光就是智慧光,也就是智慧光明无量。阿弥陀佛的寿命、智慧、功德、道力,都是无量无边的,因为阿弥陀佛的福德无量,智慧也无量。
普天之下,皆为众生,只有心中平等了,才能慈济众生,早得极乐。
1,草木皆众生
2,蚊子、蚂蚁与人平等
3,敬父母就是敬佛
4,儿孙白有儿孙福
5,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6,孝顺父母,慈悲儿女
7,慈颜常笑,悲心化辱
8,学会解脱,可登极乐
9,博大的人道情怀
10,做一个善良的人
11,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12,"无漏"的福报
第五章 善心--意念苍生情
善思如母众,难忍无量苦,意念苍生情,世世永不离人的思想皆是以自我为主导,于是人们就很容易有自私的思想。人人只为自己,在维护或者是扩大自己的利益的同时,难免会伤害到他人。人们通常将那些六亲不认、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称为大恶之人,其实这些人只是因为苍生情太弱,心中的情只系着自己,不会因为别人的痛而痛。
综观身边的众生,他们都在苦,为钱,为欲望,为轮回所以,我们心里必须随时意念着苍生的想法,想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只有众生成佛,才能处处皆菩提。
1,待人以善心自宽
2,用赞美照亮他人和自己
3,慈悲无敌人
4,享福不忘造福
5,善心可化解怨恨
6,知恩。感恩,报恩
7,珍惜身边有缘人
8,学会倾听,会给你带来福气
9,你是微笑的,世界就是微笑的
……
第六章 斋戒--戒生以修德性
第七章 放下--成魔。成佛,只在一念间
第八章 静心--心性清净得福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