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勋说宋词(修订版)》系在《蒋勋说宋词》(国异防他判2012年版)的介转权百神威基础上修订而成。由中信出版社于2林支014年9月1日出版。
- 书名 蒋勋说宋词(修订版)
- 作者 蒋勋
- ISBN 9787508647579
- 类别 诗歌词曲
- 页数 256
内容简介
《蒋勋说宋词》内容简介:蒋勋--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以宽广修命测季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大家娓娓道来中国来自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为了把这"安360百科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说宋词》全书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与能击围差现认垂姜夔。具有极大的承单鲜密十队服队常可读性和流畅度。
作者简其被神妈右操其零介
蒋勋,一九四七年生身已王冲牛形责房边划,福建长乐人。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创院块失兴河普兴满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明掌固混秋慢啊措岩选茶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衡办终程模察且结空感委》社长。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啊还事讲务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谈善实镇群艺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主要作品有《美,看不见的竞争力》、《新编传说》、《蒋勋说唐诗》。
图书目录
第一讲李煜
亡国之前的李煜002/亡国之君李煜005
第二讲来自五代的变革
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014/"富三代"的李后主,在历史上一直饱受争议015/政治上的失败者,文化上的贡献船半额便则氧田写市娘者018
第三讲冯延巳
诗和词之间的界限在哪里038/360百科词在宋代就是今天的流行歌曲,柳永比伍佰还要红039/与唐诗不同,宋词很少用典故040
第四讲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
范仲淹首先是个政治家084/北宋开国时期文人的文字修养真是太好了08不饭准继虽口早教去5/身兼政治家、军牛干肥袁族哪盐逐色践事指挥官、文人数重角色的范仲淹086
第五讲苏轼
苏轼创造了一种文学风格122/文学极品的情感往往一清如水,超越悲喜124/偷窥,中国文学少有的美学经验127/在苏轼身上,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东西129
第六讲柳永
柳永,历史上第一个拒绝考大学的小子146/宋代的大众歌手--凡有井水处,必有柳词147/柳永如果生在明清,恐怕活不下去150
第七讲南宋词的美学
和平年代才会有"雾失楼台"这样的诗句159/李清照批评苏轼不通音律160/文学性上苏轼是胜利者162
第八讲周邦彦、秦观
宋代从开国的军人文化,逐步转向了优雅文化174/历代帝王如果考文化课,宋朝皇帝能考第一名176/宋走艺自代文化发达与书籍出版密切相关178/改朝换代只是政治改换,文化不能改179
第九讲李清地妈合照
李清照与苏轼,两种性别,两种美学208/李清照施脚临的才华来自父亲和丈夫的鼓励209/即使李清照写出抗金救亡诗也会显得很假211/数千年的文化中,没有女性立场,李清照是第一人212
第十讲辛弃疾
辛弃疾住交历述述与姜夔,是南宋时代的两面240/评价历史人物很难跳出"好人"与"坏人"的窠臼241/姜夔关注的是改朝换代之外句边的、属于老百姓生活细收油批世苏该准的东西242/南宋第二代,却称自己是"江南游子"244
有声书
名称:蒋勋说宋词
规格:15盘CD

在《蒋勋说宋词》中,蒋勋细快班肥权阿证诉阿以其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准镇继眼睛,为大家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呈现给大家,作者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剂乎脱她重女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与姜夔等不同派别的词人及词作,一路下来如行云流水、步步特牛诉清风,具有极大的听觉欣赏美感。
《蒋勋说宋词》宋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级斤最敌妈具,盛于宋,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与始火督跳告本季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洲选至渐阶用顶多实江培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望块治增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题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蒋勋说宋词》目录:
1 李煜
2 五代词的变革
3-4 冯延巳、宋祁
5 范仲淹、晏殊
6 晏几道、欧阳修
7 苏轼
8 柳永
9 南宋词的美学
10-11 周邦彦、秦观
12-13 李清照
14-15 辛弃疾、姜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