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蔗扁蛾 (Opogona sacchari),原产非洲副走客,1987年随巴西木进来自入广州,现传入我国10余个省、直辖市、威胁农作物、果树、名贵花鱼卉等。
- 中文名称 香蕉蛾
- 拉丁学名 Opogona sacchari
- 别称 蔗扁蛾
- 卵 淡黄色,卵圆形
形态特征
来自 成虫:体色黄褐,体长8-10mm,展翅22-26mm,前翅深棕色,中室端部和后缘各有一黑色斑点。前翅后缘有毛束,停息时毛束翘起如鸡尾状。后翅黄褐色,后缘有长毛。后足长,超出翅端部,后足胫节具长毛。腹部腹面有两面三刀排灰色点列。停息时360百科,触角前伸;爬行时,速度快,形似蜚蠊,并可做短距离跳跃。雌虫前翅基部有一黑色细线,可达翅中部。
卵:长0.5-0.7mm、宽0.3-0具强的为反.4mm。
幼虫:乳白色透明。老熟幼虫长再喜重字到具武定逐外错30mm,宽3mm。头红棕色,胴部各节背面有4个毛片,矩形,前2后2排成2排,各节侧面亦有4各小毛片。
蛹:棕色,触角、翅芽、后足相互紧贴与蛹体分离。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3~4代,在15℃时生活周期约为3个月,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可达8代之多。幼虫活动能力极强,行动敏捷,蛀食皮层、茎任业世代玉需秆,咬食新根。以幼虫在寄主花木谈团活孩图北早针明的土中越冬,翌年幼虫上树危害,多在3年以上巴西木的干皮内蛀食。卵散产或成堆,每雌虫产卵50~200粒。食性广,寄主植物达60余种。小巴西木有抗性。有时可蛀入木质部表层,留下轻微痕迹;少数可从伤口、裂缝处钻入木段术苦达髓部,造成空心。幼虫期长达45天,共7龄。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化蛹,夏季多在木桩顶部或上部的表皮,茧外粘着木屑和纤维等,秋冬季多在花盆土下结茧化蛹,茧外粘着土粒等。蛹期15天左右。羽化前蛹顶破丝茧和树表皮,蛹体一半外露。成伟沿带供体需虫羽化后,外露的蛹壳经久不落;成虫爬行能力很强,爬行迅速,象蜚蠊,可做短距离的跳跃。成虫有补充营养和趋糖的习性,寿命场月当约5天,卵散产或集中块产,卵期4天。幼虫孵化后吐丝下垂,很快钻入树皮上危害。幼虫有食土的习性。在肠胃中可见有土粒,粪甲款便中亦有土粒。
产地分布
◎原产地:非洲热带、阻异限示死亚热带地区
◎我国分布现状:
已传播到北京、广州、海南、福州、南京、深础斯百鸡夜李连令沙酒会圳、上海等十余个省市。在南方的发生来自更严重,在这些地区凡能见到巴西木的地方几乎都有蔗扁蛾发生危害。
◎国外分布:
巴西、美国、意大利等
◎引入扩散原因:
随寄主植物很容易扩散和传播,已在欧洲、南美洲、西印度群岛、美国等地区发现。巴西木是其重要寄主植物。1987年,蔗扁蛾随进口的巴西木进入广州。随着巴西木在我国的普及,蔗扁蛾也随之扩散,20世纪90年代传播到了北京。
危害
蔗扁蛾食性十分360百科广泛,威胁巴西木、一口红井仍武临验功延衡毫和鹅掌柴的根部,棕竹的根茎部,香蕉、甘蔗、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及温室栽培的植物,特别是一些名贵花卉等。感染植物轻则局部受损;重则将整段干部的皮层全部蛀空。
控制方法
· 加强对内、对外植物检疫,严禁带虫巴西木继续从国外流不应杂立至岁入我国,同时严禁带永友十儿行引能克虫巴西木在国内蔓延
更烟在让领快叶识· 幼虫越冬入土期,是防治此首棉脱条船历息留搞药甲虫的有利时机。可用菊杀乳油等速杀性的药剂灌浇茎的受害处,并用敌百虫制机成毒土,撒在花盆矛权旧表土内
· 大规模生产温室内,可挂敌敌畏布条熏蒸。或用菊酯类与样深首时抓音宜进问济化学药剂喷雾防治
· 当巴西木茎局部受害时,可用斯氏线虫局部注射进行生物防治
· 除害处理方法:44℃下处理30~60 min。
· 种植前,喷洒80%敌敌畏500倍液并用塑料盖上密封熏蒸5h ,可杀死潜伏在表皮的幼虫或蛹。
· 已上盆种植的用40%氧事命素统风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混合90%敌百虫800倍液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