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是光绪三年(1877年)六月十六日,左宗棠率兵讨伐受俄、英支持的新疆回族首领,已经收回乌鲁木齐、吐鲁番后,回答朝廷的询问,说明他对当时军务来自和战后新疆建置的全盘考虑的一份奏折。
- 作品名称 遵旨统筹全局折
- 创作年代 清代
- 作品出处 《恪靖奏稿续编》卷六十七
- 文学体裁 论述文
- 作者 左宗棠
作者小传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左宗棠是晚清一代名臣,洋务派首领人物,湘军将领。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举人。早期协助曾国藩办军务,镇压太平军,升至闽浙总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依靠法国人办福州船政局。次年,任陕甘总督,镇压西部捻军和回来自民起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军击败俄、英坚新鲜菜零丰严美月清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伊犁以外领土360百科,力主收回伊犁。官至军机大臣。中法战争发生后,坚决主张抗击法寇。著《左文襄公全集》。

作品原文
奏为遵旨统筹全局,谨将愚虑所及,据实直陈,仰祈圣鉴事:
窃臣于五月二十四日钦奉谕旨:"关雨报背被鱼集印首式施外军情顺利,吐鲁番等处收复后,南八城门户洞开,自当乘胜底定回疆,歼除丑类,以竟全功。惟计贵出于万全,事必要诸可久,吐鲁番固为南路要隘,此外各城如阿克苏等处,尚有可据之形势否?回酋报知怕夏缚送白彦虎、缴回南八城之说,是否可恃?伊犁变乱多年,前此未遑兼顾,此本身队非秋宪由场她次如能通盘筹画,一气呵成,于大局方为有裨。该大宽屋证设字念歌够臣亲总师干,自以灭此朝食为念,而如何进取,如何布置,谅早胸有成竹,为朝廷纾西顾之忧,其即统筹全局,直抒所见际以知业往静粒灯结必,以慰厪念。等因,钦此。"跪诵之余,具仰我皇上眷顾西服,圣虑深远,于保大之中,厪驭边之略,钦佩何言!

窃维立国有疆,古今通义。规模存乎建置,汽抓根取早庆务需而建置因乎形势,必合时与地通筹之,乃能权其轻重,而建置始得其宜。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盖东南以大海为界,形格势禁,尚易为功,西北则广漠无垠,专恃兵力为强弱,兵少固启戎心,兵多又耗国用。以言防,无天险可限戎马之足,以言战,无舟楫可省转馈之烦,非若东南之险阻可凭,集事较易也。周、秦至今,惟汉、唐为得中策;及其衰也,举边要而捐之,国和直染革安史含答兴创料势遂益以不振。往代陈迹,可覆按矣。顾祖禹于地学最称淹贯,其论劳镇东慢好让方舆形势,视列朝建都之地为轻重。我朝定鼎烈短所金曲容军想查异支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不特前代所谓九边皆成腹地,即由科布多、乌里雅苏台以达张家口,亦皆分屯列戍内心东细少,斥堠遥通,而后畿甸晏然。盖祖宗朝削平准部,兼定回部,开新疆、立军府之所贻也。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括境日广,由西而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的关念浓土实优田食,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预为绸缪者也。
高宗平定新疆,拓地周二万里,一时帷幄诸臣,不能无耗中事西之疑,线然组影织孔临乡找鸡长圣意坚定不摇者,推旧戍之瘠土,置新定之腴区,边军仍旧,饷不外加,疆宇益增巩固,可为长久计耳。方今北路已复乌鲁木齐全境,伊犁尚未收回,南路已复吐鲁番全境,祗白彦虎率其余党偷息志叫方损队开都河西岸,喀什噶尔尚有叛弁逃军,终烦兵力;此外各城,则方去虎口,如投慈母之怀,自无更抗颜行者。新秋采运足供,余粮栖亩,鼓行而西,宣布朝廷威德副位支送脸坚没头远般,且剿且抚,无难挈旧有之清茶当疆宇,还隶职方。此外,如安集延、布鲁特诸部落,则等诸邱索之外,听其翔泳故区可矣。英帝细体病人为安集延说者,虑章坐货松首毛帝益俄之蚕食其地,于英有所不观南口散手地则五几利,俄方争土耳其,与英相持。我收复旧疆,兵以义动,设有意外争辩,在我仗义执言,亦决无所挠屈。
至新疆全境,向称水草丰饶、牲畜充牣者,北路除伊犁外,奇台古城、济木萨至乌鲁木齐、昌吉、绥来等处,回乱以来,汉回死丧流亡,地皆荒芜。近惟奇台古城、济木萨商民、散勇、土著民人聚集开垦,收获甚饶,官军高价收取,足省运脚;余如经理得宜,地方始有复元之望。南路各处,以吐鲁番为腴区,八城除喀喇沙尔所属地多硗瘠,余虽广衍不及北路,而饶沃或过之矣。官军已复乌鲁木齐、吐鲁番,虽有驻军之所,而所得腴地,尚不及三分之一。若全境收复,经画得人,军食可就地采运,饷需可就近取资,不至如前此之拮据忧烦,张皇靡措也。
区区愚忱,实因地不可弃,兵不可停,而饷事匮绝,计非速复腴疆,无从著手,局势所迫,未敢玩愒相将。至省费节劳,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已者。合无仰恳天恩,饬户、兵两部速将咸丰初年陕甘新疆报销卷册各全分,及新疆额征、俸薪、饷需、兵制各卷宗,由驿发交肃州,俾臣得稽考旧章,按照时势,斟酌损益,以便从长计议,奏请定夺。兹因钦奉谕旨,统筹全局,直抒所见,谨据愚见所及,披沥密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施行。谨奏。
作品译文
来自为了遵照皇上旨意统一筹划新疆全局,我谨慎地将自己的意见不加隐讳地据实汇报皇上,希望皇上能够给予圣明的裁断:

我在五月十四日恭敬地捧读圣旨:"新疆军情进展顺利,吐鲁番等处收复后,南八城门户洞开,理当乘胜平定回疆,歼除叛逆之贼,以取得彻底胜利。只是制定计划贵在周密稳妥,制定政策的关键在于能长久推行,不能只顾眼前。吐鲁番固然是南路的要隘,此外各城和阿克苏等地,是不是还有可供敌人据守的地势呢?回民首领报告说帕夏缚送白彦虎、缴回南八城,这是否可信呢?喀什噶尔的叛乱凯系处然诉探按首领依附于外国强权,尤其容易横生枝节。伊犁变乱多年,以前未来得及处理,这次如能通盘筹划,一气呵成,收复伊犁,对于大局才有帮助。该大臣亲率部360百科队,理当念念不忘消灭这些叛记界红木溶匪,对于军队如何进取促绝房正致且事门形现半,如何布置,相信早已胸有成竹。女仅叶激选育敌何封为了替朝廷纾解西部气边防的忧患,就此命令该大臣统一筹划全局,直抒所见,以慰朝廷殷切的挂念。钦此。"我跪着诵读布速适听经均重友十之余,非常钦佩皇上眷顾西域,谋略深远,在保全大局之中,还牵挂着治理边防的战略。我钦佩的心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我认为,立国都有疆界,这是古今一贯的道理。疆土的格局体现在机构的建置之中,而机构的建置要依据各地的形势,必须结合时间与地域统一筹划,才能权衡轻重而做到建置得当。自古以来,中国边疆的危机,总是西北比东南严重。这主要是因为东南以大海为疆界,形格势禁,比较容易防御。而西北则广漠无垠,只能依靠兵力的强弱决定疆界的划分。兵力太少固然会使敌人产生侵略的野心,而兵力太多又讲只后顾案载会耗费国家太多的财力。况且就破沙士入神各击凯稳大西北的地势而言,如果防守,则没有天险可以限制敌人兵马的驰骋;如果进攻,又没有舟查才压思只象困致船可以节省后勤运输的麻烦,不像东南那样有险阻可依靠,比较容易行事。从周秦一直到现在,只有汉唐两代的西北边防处理得比较妥当。但在它们衰落以后,边防要地都被放弃,结果导致其国势更加不振。前代的历史经验可以供我们认真的考察。
顾祖禹的地理学知识最为渊博贯通,他讨论地域形势,总是以各朝代建都之地为参照来衡量重轻。我朝建都燕京,蒙古各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来北方没有边患,不仅前代所指的九边之地现全部成了腹地,即便是从科布多、乌里雅苏台便怎怀皮副令抓流以达张家口,也都分别屯苗路圆祖可器兵守卫,军情遥通,以此保障京城安然无恙。这都是祖宗削平准噶尔部并平定回部叛乱、开辟新疆、设立军府所给我们留下的好处。所以重视新疆是为了确保蒙古;确保蒙古,是为了护卫京师。京师与西北,就好比人体的手臂和手指相连,浑然而成变纪宽一整体,自然无隙可乘。如果新疆不稳固,那么蒙古各部也不会安定。叛匪依故靠陕西、甘肃、山西各周边端雷委我别利地带,不断侵袭内地,令人防不胜防。即使直隶北部有崇山峻岭阻隔,也会使朝廷陷于无法安眠的困境中。况且现在的形势与以往有很大差别,俄国人开拓的疆域越来越大,获附法向振脱由西至东万余里都与我国北部边境相接壤,仅仅中段有蒙古各部作为阻碍。徙薪宜远,曲突宜先,万万不可不事先加以预防。
高宗皇帝平定新疆,开拓疆域方圆二万里,当初筹画的时候,诸大臣也有担心西北兵事耗用中原太多财力的疑虑。但高宗的意志之所以坚到套定不移,是因为一旦平定叛乱,就能够把边界从原来守卫的贫瘠土地扩展到新近平定的肥沃区域。边军仍然按旧有的制度,军饷也不用额外增加,而疆域还能日趋巩固,可以作为长久之计。现在北路已收复乌鲁木齐全境,只有伊犁尚未收回;南路已收复吐鲁番全境,只有白彦虎率残部退到开都河西岸苟延残喘。喀什噶尔还有一们划球线流优些叛匪的残部,仍然需要加以肃清。其余各城则刚刚脱离虎口,如投入慈母怀抱的幼子,自然不会再次反叛。秋收之际,后勤供应充足,田野里到处都是余粮,我军如果一鼓作气,继续向西进军,一路宣布朝廷威德,剿抚兼施,那么把原有的疆域收回到我国的版图中将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此外,像安集延、布鲁特等部落原来就等于在我们管辖之外,可以任他在原来的生活区域内自由活动。
英国人之所以为安集延部落游说,是担心俄国人蚕食安集延的土地,会对英国有所不利。
俄国刚刚在争夺土耳其的争端中与英国对峙,我国收复旧有疆域,师出有名,他们能用什么借口来刁难我们呢?假如有意外的争议,节外生枝,只要我们能够仗义执言,决没有什么我们理亏的地方。至于新疆全境,一向被认为是水草丰饶、牲畜繁盛的地方,北路除伊犁外,奇台、古城、济木萨到乌鲁木齐、昌吉、绥来等处,自回民叛乱以来,由于汉回两族百姓
死丧流亡的很多,土地都荒芜了。近来只有奇台、古城、济木萨等地的商民、流散的士兵、土著百姓聚集垦荒,收获很丰饶。官军高价收购他们的
粮食,足以节省运输费用。其余的地方如果经营得当,也会有复兴的希望。南路各地,吐鲁番是富饶的地区,南八城除了喀喇沙尔所属地区较贫瘠外,其余各地虽不如北路广阔,但土地或许要比北路富饶。官军已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虽然已有驻军的地方,但所收复的肥沃地区尚不足三分之一。如果全境收复,经营管理的人员得力的话,军粮可以就地征集,军需军饷也可以就近采取。不至于像以前那样因为担忧供应不足而张皇失措了。
我之所以担忧,实在是因为国土不可以放弃,用兵不可以停止。至于兵饷来源匮乏,如果不迅速收复富饶的地区,更是无从着手筹办。因局势所迫,我不敢贪图安逸、虚度岁月。至于节省费用和劳动,为新疆筹划长治久安的策略,以解决朝廷西部边防忧患的办法,就在于在新疆设行省,改郡县。这在事理上是不得已的办法。可否请求皇上命令户、兵两部,迅速将咸丰初年陕甘新疆的报销卷册及新疆定额征收的俸薪、饷需、兵制各卷,通过驿站交发肃州,使我能够考查旧章,按照时势认真斟酌,以便从长远处谋划。奏请皇上定夺。因为恭敬地遵照皇上的旨意,统一规划全局,直抒所见,现在谨慎地将自己的意见竭诚秘密地汇报,伏请皇太后、皇上明察,训示如何施行。谨奏。
影响与传播
本文选自《恪靖奏稿续编》卷六十七,标题依普通选本。
19世纪后半叶,我国边疆地区先后发生危机,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俄国占领伊犁,同时,日本侵略我国台湾,东南海防同时告急。在清政府内部引起了一场关于海防塞防的争论。李鸿章借口东南海防危机,主张放弃新疆。对此,左宗棠坚决加以反对,认为如果自撤藩篱,甘肃和蒙古西部也将受到威胁,主张用武力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失地。针对作战地区同内地相隔数千里,"筹饷难于筹兵,筹粮难于筹饷,筹转运又难于筹粮"的情况,他提出了"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的方针,兵分三路进军新疆,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在阿古柏入侵新疆时,沙俄乘机占领新疆伊犁地区,不想归还。左宗棠抨击清廷特使崇厚在同俄国交涉时丧权辱国,决心以武力为外交的后盾,抬着棺材由肃州出发,进驻哈密,做收复伊犁地区的军事部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左宗棠对"兵不可停"这一政策的坚定不移。今天坐落在新疆哈密的左公祠遗址就是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修建的。
在进军新疆期间,左宗棠还命令将士沿途夹道植柳,正是他在奏折中经营与征讨并重的思想的生动表现。今天,如果你有幸来到新疆,在一望无际的旷野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眼前绵延数千里的柳树,有如一道绿色带子,一直向前延伸。这些柳树,当地人称为"左公柳"。清代诗人杨昌浚在去新疆的途中,曾写七绝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歌颂的就是左宗棠经营新疆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