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庭荣这部专著源自他硕士论文中的一章,内容是对西方意见市场理论的探索。他是敏感地感觉到我国新闻媒介在来自大力推进产业化的进程,需要借鉴和学习断现西方的经验,需要了解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于是他360百科及时地扩大这一研究范围,把研究方向定为学界尚未涉足的西方媒介产业发展这一领域。支庭荣是用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视角来审视这部专门史的。他认为:"西方媒介产业化构愿助坚胶们景到致的历史,并不是一部单纯的产业经济史,而技术史、事业史、实践史、制度史、学术史和国际交流史的综合。"故此,这也是一部综合史。
- 书名 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
- 作者 支庭荣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广东人民出版社
- 装帧 平装
信息
作者:支庭荣
出版:2004年10月版广东人民出版社
来自基金:广东优秀社科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章节目录
信息技术与西方媒介产业演化的主线
1.1 信息技术与新闻传播历史的波浪性
1.2 印刷革命与信息产业
1.3 工业革命与传播产业
1.4 新信息技花温术革命与传播渠道的爆炸性出现
1.5 交通史、曾所屋美学审媒介史与人类前进的方向
市场:媒介产业的试金石
2.1 资本主义与自由市场
2.2 西方近代媒介错刚什爱市场:"下行"的特征与轨迹
2.3 资产阶级革命与媒介于奏磁稳草由断政治经济地位的确立
2.4 意见市场:轮啊货士连物植先即到为出版自由的理性主义辩护
体制:360百科商业利益的扩张与公众利益的坚守
3.1 政党政治、民主化与报刊
3.2 大众化、商业化与报刊
演岩临动拿宽湖 3.3 西方社会的多元化与报刊
3.4 高级报纸:对公众利益的据守
3.5 宪法权利、公共领域与媒介商业化
西方媒介产业的门类、聚集与竞争
4.1 报业:登上世纪之巅
4.2 广播业:在竞争中边氧环蛋福周生存
4.3 "大萧条"与杂志业
4.4 电视业:一个时代的诞生
4.5 美国无线/有线电视:产业政策的范本
4.6 西欧道路:政府管制政策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替代
西方媒介产业的整合与集团化
5.1 西方历史上的兼并浪潮与垄断立法
5.2 20世纪做工针去鲁还喜前期的报业垄断化
5.3 20世纪中期美国广播电视网的连锁商业运作
5.4 20世纪很良告病田流后期西方媒介产业的放松管制交太配还水与整合
5.5 巨型跨国传媒集团的并购
高投入、获乐容认高产出、高利润的媒介工际参兵求裂保故若业的形成
6.1 居西方媒介行业的特性--以美国为例
6.2 美国的媒介产业
6.3 其他西方五国的媒介产业
6.4 欧洲媒介和文化产业的弱势及其原因
重塑全球化分工体系
7.1 信息的全球流动与通讯社事业的成长
7.2 策其动气格文今装西方媒介业对俄罗斯的冲击与渗透
7.3 西方媒介业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影响
7.4 世界经济、信息的一体化与全球化
书评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评支庭荣著《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播电视新闻系主任 谭天
洋为中用,以史为鉴
黑绝群毛压血著货太沙格尔说过,任何一部历史都是当代史。这部26万字的《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史论结合,史为今用。当今中国传媒,可谓进入媒介产业化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竞起,烽火连天。报业集团、广电集团一次次整合,又一轮轮竞争,都想把媒体做大做强。但是,来自如何脱离计划经济360百科的惯性,突破旧有体制的毛倍攻的客皮试位笑怕重围?如何在坚持意识形态控制的同时,提高新闻传媒的产业化程度?是摆在学界和业界面前最紧迫最重要的课题,这情食依卷鲁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等何课谈轮制甚指科罪色的路子。可否以史为优苗鉴?可否洋为中用?支庭荣适种造啊时进入这一研究领域作通选妒脚频司空务,并拿出了很有现实意义的成果,这对于促进我国新闻改革和媒体产业经营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无疑是驱动西方媒介产业化的两个轮子。在本书一开始,支庭荣就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主线串起西方媒介产业演化过程。他巧妙地把"宇宙年历"转换成"岁月时钟",把笔锋从钢响素其影滑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迅速地伸我席跟汉继贵某向人类传播史上的四次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发明;
第二唱息获输脚力煤奏次信息革命:手抄图书的发明;
第三次信息革命:印刷机和印刷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目前正在进行的以数据为中心入正环镇兰确换即决志,着重于数据的收集、存储、传播、分析和提供的技术革新。
印刷革命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传播产业的建立,而战后50多年的信息革命发展又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系统为中心,IBM占据计算机主机市场的70%以上;
第二阶段以个人电脑为中心;
第三阶段以网络为中心,始于20世纪90年代,预计2010-2015年进入高峰;
第四阶段:以内容服务为中心,目前正在起步,预计2020-2030年进入高峰。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西方媒介产业成长的轨迹。
在第二章"市场:媒介产业的比胡试金石"里,支庭荣描述了西方媒介产业是如何伴随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而成长的。自由市场--讯息市场--意见市场,构成了一段当代西方报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支庭荣论济致写道:"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新闻出州扩新志从查行没版自由口号的提出,吹响了西方报刊媒介向政治管每超士和经济领域进军的号角。"
改革、跳写求八失岁百脚烧倒哪思索与选择
当今中国的新闻改革已到了艰苦的攻坚阶段,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呼声此起彼伏,难题就在于怎么改?比如说体制随化文置重混电处额际,支庭荣在第三章"体制:商业利益的扩张与公众利益的坚守",我国与西方虽然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截然不同,但都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用我们的话就是说:宣传与经营,喉舌功能与产业功能的矛盾与统一。其实在西方也有两种价值取向,支庭荣从美国宪法第一修用按正案对媒介的法律保护讲到德国法西斯到新闻传播的控制,分析了西方媒介的法制建设、公共领域与媒介商业化,阐述了他们的对财产权、人身权和知情权的认识和捍卫。他写道:"即使在美国,也不可能使市场完全透明,但有了自由的新闻媒体,总可使信息更透明些,因而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市场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这对于我国新闻媒体的政治改革和法制建设是颇有启发的。
在第四章"西方媒介产业的门类、聚集与竞争"中,支庭荣分门别类回顾了西方各国报业、杂志业、广播业与电视业的发展历史,接着介绍了美国与西欧对媒介采取的政策。他最后总结道;"透过美国20世纪电视产业管制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FCC的操作是一种政治、经济利益高于'公众利益'的操作。FCC假定,如果电视业是一种商业,当商业表现良好时它才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因而经济因素,同时也就意味着政治因素历史性地成了FCC管制政策的一部分。"这引起了我们的思索:在我们的媒体体制改革和媒介产业政策中,该如何正确处理大众利益与媒介利益的关系。
面对我国媒体改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开放和如何开放,如何把媒体逐步地推向市场?民营传媒机构能否进入?支庭荣在"西欧道路:政府管制政策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替代"一节中写道:"公共机构并不是实现重要社会目标的唯一方式。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管制措施也可能达到由非公共机构来实现的社会目标,而且,实施效果可能更好,可以避免过多公共机构的存在而产生的副作用。从理论上说,只要(并且只有)公共政策和管制措施有效,公共机构数量的减少有可能实现更高的市场绩效。"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把理论变为现实。接着,支庭荣把美国与西欧进行了对比;"同样在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广播电视业能顺利地走上商业化道路,其中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一批大企业的全面介入,而相比之下,西欧的广播电视业当时只能依赖政府的投入。"这就为我国民营企业进入传媒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他最后写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在确保社会目标的前提下,在广播电视业中有条件有能力允许非公共机构或非国有资本的进入。其公共机构本身也在逐步企业化,直至成为真正的企业。相应地,政府对传播产业的管制明显区分出产业政策和内容政策,在产业政策上逐步走向了开放竞争之路。"这正是我们的改革所希望看到的。
高天滚滚寒流急
在当前我国以行政整合为主导的媒体集团化浪潮中,让我们看看"西方媒介产业的整合与集团化"一节,一定不无裨益。支庭荣首先介绍了美国历史上五次并购浪潮,接着介绍西方各国的报业垄断化,以及20世纪后期西方媒介产业放松管制与整合,下面我们看看支庭荣对几个巨型跨国传媒集团并购史的精彩描述: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1990年,时代公司以140亿美元收购华纳公司,合并为时代华纳公司,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娱乐及媒介公司。
1996年,时代华纳以76亿美元收购特纳传播公司,从迪斯尼公司手中夺回了世界传播及娱乐业的头把交椅。
2001年1月,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商美国在线公司(AOL)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并购交易总值高达1062亿美元,涉资3500亿美元。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一举成为传媒巨无霸。它拥有六大业务:美国在线、电视和广播业务、有线电视业务、出版业务、影视娱乐业务和音乐业务。
迪斯尼
1923年,沃尔特.迪斯尼以3200美元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1927年,他的头脑中萌发了一个卡通主角的灵感--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他的夫人莉莉莲恩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字"Mickey Mouse"(米老鼠)。
1955年,迪斯尼乐园在洛杉矶开放,使沃尔特.迪斯尼的娱乐帝国在梦幻与现实中找到结合点,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1995年迪斯尼花费196亿美元收购ABC。合并使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以及电视节目制作与ABC广播电视网络的传播能力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但它没有收购有线或卫星公司,以确保其传播渠道,为新世纪初迪斯尼的困境埋下了隐患。尔后迪斯尼进军互联网业也遭失败。迪斯尼公司目前拥有四大业务:媒体网络、主题公园和度假村、音像娱乐部分、消费产品部门。
维亚康姆
1967年,萨默.雷石东出任一个家族电影院企业--国家娱乐公司CEO.其后,他不断地收购维亚康姆公司的股份,后者当时是美国第10大有线网络运营商。
1986年,维亚康姆收购了MTV全球电视网,1987年3月,雷石东以34亿美元收购了维亚康姆公司。
1994年,维亚康姆以84亿美元收购了全美最大的录像带出租店布洛克巴斯特,以100亿美元收购了派拉蒙电影公司,成为世界顶级娱乐公司。
1999年,维亚康姆收购了CBS,并购金额高达23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娱乐公司之一。目前维亚康姆主营电视、有线电视、电影、出版等业务。
新闻集团
1964年,鲁伯特.默多克出版了澳大利亚第一份全国性日报《澳大利亚人》,使这个历史不长、地域辽阔的国家真正从意识上统一起来。
1969年,默多克控制了他的第一家英国报纸--《世界新闻》。尔后他收购了《每日先驱报》,并把它改造成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太阳报》。接着他又进入美国。
1981年,默多克花了2800万美元收购了享有盛誉的《泰晤士报》和它的姐妹报《星期日泰晤士报》。1985年,默多克买下了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
1983年起,默多克涉足卫星领域。近年来,默多克把媒体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卫星电视市场上。他把集团在西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卫星平台和相关资产重组,整合为天空环球网络集团,进一步勾勒出全球卫星电视王国的轮廓。新闻集团目前主营业务有:电视、广播和卫星电视业务,报刊出版业务,电影娱乐业务,IT业务和其他业务。
其他传媒大鳄维旺迪环球(法)和贝塔斯曼(德)相比美国那几家就逊色得多了。
传媒帝国大厦的建构过程的启迪
1、他们是跨越国界的,象默多克从澳大利亚起家,然后进军英国和美国,继而用卫星在天空上整合它的帝国。
2、他们大步挺进现代视听传播。如雷石东坚持不进入报业,理由是报业发展比较慢。
3、互联网成为新的一轮竞争领域。在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美国在线"的总部里有这样一块铜牌,上面写的是--"美国在线的任务,建立全球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中介,就像电话或电视机一般,甚至更有价值。"
4、雷石东采取的步骤被称为建设国际传媒企业的三部曲:
(1)A-Acquire,就是购买,指购买和开发最好的内容;
(2)B-Brand,就是内容,指对内容进行品牌建设;
(3)C-Copywrite,指为自己创建品牌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版权保护。
5、跨国传媒大鳄进军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市场必然是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的传媒业该怎么办?这不是历史而是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支庭荣的研究是一部极富针对性的传媒现代史。
在第五章"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媒介"里,支庭荣逐一介绍西方各国的媒介产业,找出西方媒介行业的特性,相比媒介大国美国,他着重分析了欧洲媒介和文化产业的弱势及其原因。他认为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文化入侵;二是欧洲的文化保守主义制约;三是欧洲各国的管制成为传媒业发展的政策瓶颈;四是欧洲未能找到独特的技术-市场模式。
支庭荣在最一章"重塑全球化分工体系",研究了传媒业全球化的走向,他在介绍西方媒介对俄罗斯的冲击和渗透,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影响后,深入分析了世界经济、信息一体化与全球化的今天,他最后总结道:"在信息资源的全球化流通过程中,处于经济全球化主导地位的西方强势国家以其先进的媒介技术为助力,在资本力量的驱动下,在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蚕食其他国家本土的文化工业,并且因其文化输出所传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乃至时尚、风格,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认同,反过来促成不同文化向"同质化"的变迁。"他的结尾词:"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市场的开放与文化差异的缩小并不有益于世界文明和文化的丰富,而唯有经济现代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才有人类绵延不绝的历史。"此话表明了作者坚定的唯物史观。
打开支庭荣的《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认为这部书无论于学界还是业界都是值得一读,它对当今中国迅速发展的传媒产业是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的。尽管此书史料颇丰而论述略逊,但它毕竟给学界深入、细化、全面研究西方传媒业打开了一扇大门。
2004年12月16日于暨大南湖苑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