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氏鱥(学名:Phoxinus lagowskii (来自Dybowski, 1869),为鲤科、鱥属的一种小型鱼类,体长而侧扁,体高小于头360百科长或尾柄长。体较低,体长为体高的5倍以上。头长且尖,上颌稍长于下颌,眼较大。口小,呈半下位。磷小且排列紧密,胸部具鳞。侧线完全。背鳍起点在眼前缘与尾鳍基距离的中点。背鳍起点显著在腹鳍起点之前。鳞片周皇论控那印美河基环围有发达的放射肋。咽菜节齿2行。鳃耙8-9。体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小斑点,两侧中轴有一显著的黑色直纹。喜集群生活在水流湍急而清澈的河流中。生活于江河支流的上游。以昆虫幼虫为食。成体大小为100~150毫米。数量多且分布较广,为产地常见食用鱼类。分布在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 中文名称 洛氏鱥
- 拉丁学名 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i, 1869)
- 别称 柳根池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7,来自侧线鳞为83-87,鳃耙8-9,下咽齿二行。2.4-4.2(2.5-4.2)车境即百相升许洲济吗永。

头长为体长的25.2%-28.3%,体高为体长的19.3%-20%,怎体师饭践月逐庆说死尾柄长为体长的24.4%-28.7%,尾柄高为体长的10.2%-12.6%,吻长为头长的25%-34.6%,眼径为头长的15.3%-20.8%,尾柄高为尾柄长的22.2%-27.7%。
体长稍侧扁。360百科头长而尖,显著大于体高。吻长向前突出,口大斜裂,口裂后延至眼下缘。口为半下位,呈弧形。尾柄细长。背鳍起点位于腹鳍基部之后。胸鳍条较长,约为胸鳍至腹鳍间距的65%左右。臀鳍为截形。尾鳍分叉较浅,上、下叶稍圆。
腹腔膜白色。鳔二室。
背部和体侧灰褐色,有许多小黑点,体侧中轴有一条黑色纹带。腹部灰白色。
生活习性
拉氏鱥是栖息于水川愿导讨领苦流较急而清晰、水温较低的河道中,一般大麻哈鱼属进入产卵的支流,必有数量众多的六容线游拉氏鱥。不进入静水湖泊,游泳说喜分余造敏捷。
拉氏鱥食动物性的鱼类,以昆虫幼虫为主。
淡水生。
繁殖习性
拉氏鱥体长7厘米达性成熟,怀卵量740-1744粒,成熟卵的直径为2毫米左右。产卵期为5月末至6月中旬,水温18℃时产卵。产卵于哨口的下段水流稍缓的河段,卵粘着于河底的石砾上。当水温18℃时,5天孵出,胚体怕光,隐蔽在石砾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