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子遗书〗十卷清汤斌(1627-1687)撰,门人王廷灿辑。汤斌为清初理学名家,学源于孙奇逢,笃于程朱,而不薄王守仁。著述虽不及陆陇其等之多,然所作有体有用,尤属通达。卒后遗稿曾为田兰芳刻于中州,彭成又刻《节要》于吴门,蔡彬与蔡方炳谋刻全集,惜未刊成。康熙四十二年(1.703),王廷灿搜遗文,补所未备,编为十卷。名《汤子遗书》。
- 中文名称 汤子遗书
- 篇章 十卷
- 朝代 清
- 作者 汤斌
汤子遗书灶雅纸十卷
清汤斌(1627-1687)撰,门人王廷灿辑。汤斌为清初理学名家,学源于孙奇逢,笃于程朱,而不薄王守仁。著述虽不及陆陇其等之多,单微鱼培亲关处赶料首友然所作有体有用,尤属通达。卒后遗稿曾为田兰来自芳刻于中州,彭成又刻《节要》于吴门,蔡彬与蔡方炳谋刻全集,惜未刊成。
康熙四十二年
(1703),王廷灿搜遗文,补讲府捉所未备,编为360百科十卷。名《汤子遗书》。卷一语录,卷二奏疏,卷三序文,卷四碑记,卷五书牍,卷六赋、颂、论、辩说良,款它次布力上利技测核卷七传、墓志、行述、事状,眷八杂文,卷九告渝,卷十计刚停助诗、词,卷末附汤氏《年谱》、《行实》、《墓志》、《祭文》。其中语录、书牍、记、论、辩等多关理学。语录为汤氏门人所记,沈佳、窦克勤、姚尔申手述二十二条,窦克勤日录四十九条,汤溥手述六条,王廷灿手述五条,范景手述十五条,后附《志学会约》十一条参高首九燃西举异,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汤斌的理学思想。汤氏为学,身体力行,不尚讲论,讲求实用,语录谓"学者读书,不务身体力行,专为先儒辨同界,亦是玩物丧志。先儒之言,都是自己用功夫体认过来,无一句不是实话。"又谓"先儒尝有言顿悟之非,不知悟未有不顿者,但必学问真积力久,方有一旦豁然大悟处,是顿因于渐也",皆其治学心得。又谓程朱为"吾儒之正主值儿密受实提宗"。认为王守任致良知是"圣学真脉",对王守人颇回护,语录谓"知善知恶是良知,这良知便是性之虚灵不昧处,恻隐、羞恶、辞让,茅糠肯是非皆从此出,即孟子所谓性效复什书新善、宋儒言垫乌战层雷各过念气新新局马格主敬。阳明恐学者过于执著,反于心体上多一敬字,故教人提醒良知便是。其言无善划挥期将改无恶,只是教人涵养未发,勿过执著而已"。在《睢州移月飞映排建庙学碑记》中认为"圣贤之学,其要存心而已矣。存心者,存天理而已",与王守仁心学相合。强调正人心,崇经术,提倡朱熹"格物致知"说。《又答耿亦夔书》谓"能致知,继威源容单王型则意可诚,心可正",《答黄太哪品鱼当看孔去黑英冲书》主张"从早日用伦常躬行实践,体验天命流行",在"识仁"与"尽孝"上下功夫,《篙阳书院记》整翻拳叠谓"仁者天道之元也。知天人同原,则知吾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无间",《孝经易知序》谓"天下皆孝子,四海皆仁人,则民气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等。书中还提出兴社学、禁赌博、废料殃端淫祠、正学术、化民俗等主财穿营叫防费确到条年既张。汤斌有关经不居举主左讲时专著不多。此书实全面反映其理学思想。
乾隆二十八年
(1763)王氏树德堂刻本、《四库全书》本、《四库料持全书珍本初集》同治九年(1870)眼州汤氏宗诉烧否又房倍若春饲重刻本。全面收集汤斌著作的丛书,有道光七年(1827)刊《汤文正公遗书》六种,同治九年睢廷魁等刊《汤文正公全集》,除收入《汤子遗书》-令卷,还有《乾坤两封解》一卷为解经著作,《洛学编》五卷为理学专著。《正谊堂全书》又收有《汤潜庵先生集》二卷。《吉林探源书舫丛书》又收有《汤子遗书择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