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蕊花(学名:Verbascum thapsus L.)玄参科毛蕊花属的二年生草本,高达1.5米,全株被密而厚的浅灰黄色星状毛。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倒披针状矩圆形,基部渐狭成短柄状,长达15厘米,宽达6厘米,边来自缘具浅圆齿,上部茎生叶逐渐缩小而渐变为矩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基部下延成狭翅。
- 中文名 毛蕊花
- 英文名称 Herb of Flannel Mullein
- 门 被子植物门
- 别 称 牛耳草、大毛叶、一柱香、虎尾鞭、霸王鞭等
- 种 毛蕊花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达1.5米,全株被密而厚的浅灰黄色星状毛。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倒披针状矩圆形,基部渐狭成短柄状,长达15厘米,宽达6厘米,边缘具浅圆齿,上部茎生叶逐渐缩小而渐来自变为矩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基部下延成狭翅。穗状花序圆柱状,长达30厘米,直径达2厘米,结果时还可伸长和变粗,花密集,数朵簇生在一起(至少下部如此),花梗很短;花萼长约7毫米,裂片360百科披针形;花冠黄色,直径1官最鲜应严业-2厘米;雄蕊5,后方3枚的花丝有毛,前方二枚的花丝无毛,花药基部多少下延而成个字形。蒴果卵形,约与宿存的花萼等长。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态习性
毛蕊花生长健壮,认织兰美读村耐寒,喜排水良好的石灰质土壤,忌炎热多雨气候和冷湿粘重土壤。
毛蕊花生山坡草地、湖笔服河岸草地,海拔1400-3200米。
产地分布
广意优水示冷万维等判略察布于北半球,我国新疆、西藏、云南、四川有分布;在浙江、江苏也有发现,可能是栽培后逸为野生的。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四川地区在9-10月播种。一般采用药常担统直播法,也可育苗移栽。在整好的地上,开1m宽的畦,按株距50cm,开穴两行,深约7cm,施入人畜粪水,然后每1hm2用种子900-1350g,混至拌有人畜粪水的草木灰里,均匀撒在田内。
栽培技术
毛蕊花常作2年生还着刘层纸栽培,初秋播种,翌年开花。在夏季干燥凉爽地区,则作多年生栽培。
田间管理
在幼苗有3-4片真叶时匀苗、补苗,每空留苗1株,同时中耕除草、追肥1次过冬。第2年3月,再留苗除草、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但要掌握先淡后浓,并注意不要施在叶片上。
主要价值
园林用途
紫毛蕊花,花朵密集,组成大型挺直花序,甚为壮观。适宜作花境材料,也可群植于林缘隙地。盆花、花坛及大型容器栽培、风景园林和花园地栽。
食用药用
夏、秋采集。鲜用或阴干。
药理来自作用
同属植物V对入.Nobille的总生物碱部分有神经节阻罪的侵节冲边断作用,故能降低血压。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含棉子糖(r第增沉施条架们affinose),水苏糖(stach-yose)。根含桃吉珊瑚甙,还含水苏糖,庚糖(heptose),辛糖(octose)常,壬糖(nono360百科se)等。叶含鱼藤酮(rotenone)和香豆粗(coumarin)。 果实灰分(as弦须端沙h),含铝、钠、钾、镁、果产另含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史曾空往举活科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