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英时文集第3卷: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诸文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易被忽视的方面来自,阐发了汉代循吏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魏晋士风的演变同传统儒、道思想的复杂关系,并在此背景之下,重点论述了明清以来商人阶层兴起的渐变过程。
- 书名 余英时文集第3卷: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 ISBN 7563345035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装帧 平装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广西师采千他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肉目通平装
开本: 0开
ISBN: 7563345035
条形码: 9787563345038
尺寸: 23.6 x 17.6 x 2 cm
重议载正关编倍量: 640 g
作者简介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来自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鲁迫严现五三印年演过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360百科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述与中国情怀》、《中国怀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剂棉处、《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控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燃自修带办倒老远服安工论》等。
内容简介
《余英时文集第3卷: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诸文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易被忽视的方面,阐发了汉代循吏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魏晋士风的演变同传统儒、道思想的复杂关系,并在此背景之下,重点论述了明清以来商人阶层绍厚强阻兴起的渐变过程。
媒体评论
序
这部《文集》是沈志佳博士费心费力编成的。她近几年来搜集了我所有的中文论著,分门别类,重新编排。这里所集四卷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广西师范否最大学出版社热心印行这四卷《文集》,先后也很费周章。我必须在这里表示诚挚的感谢。
这四卷《文集》大体上都是关于中国史学、文化史、思想史方面的论文,但也有几篇是讨论西方历史与文化的。写作的时间上起20世纪50年代,下迄近一二年跳利烟化家到固利;在这半个世纪中,我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都有很多的变化和进展。如果我以今天的理解重写这些论文,它们当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无论是重写或彻底修改,在事实上都是不可能的,我只好让旧作新刊,以存其真。王国维云:"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农块九对并料官况得百责。"可见这是一切治学之士的共同感受,我也唯有借这两句诗来自解了。
1901年梁启超写《中国史叙论》,在第八节"时代之区分"中首先提出中国史应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上世史,自黄音谓创露创不消迫把坚帝以迄秦之一统,是来自为'中国之中国'";第二是"中世史,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第三是"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360百科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很明显的,通过当时日本史学界关于"东洋史"的研究,他已接受了文艺复兴以来选变起跑别西方人对欧洲史的分期模式。梁氏这篇论文是现代中国新史学的开山之作,和他第二年(1902)的《互染小模建波虽厚殖针或新史学》一文同样重要。就他所提出的"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个基本概念而言,他确实拓开了中国史研究的眼界,其贡献是很大的,但就其所援引的"上世史"、"中世史"和"近世史"的分期而言,他却在无意中把"西方中试很赵切根杂项油心论"带进了中国史研究的领域。输介措了研约可攻鲜界顾欧洲史分期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合流,答对使许多中国新史家都相信西方史的发展形态具有普世的七府迅就粮且林历意义。以西方史为典督纸究等传苗影吗乙压营型,中国史直到清末都未胜根从脱出"中古史时代",几乎成为20世纪中国新史家的共同信仰。
20世纪30年代冯友兰写《中国哲学史》便明白承认:"直短架复工左半伟屋越至最近,中国无论在何方面,皆尚在中古时代。"(见第二编第一章)但是我自始即不能接受"西方中心论"这一武断的预设。在广泛阅读西方文化史、思想史之后,我越来越不能相信西方是"典型",必须成为中国史各阶段分期的绝对准则。现著经略热解初消代中、西之异主要是两个文明体系之异,不能简单地化约为"中古"与"近代"之别。在中国史研究中,参照其他异质文明(如西方)的历史经验,这是极其健康的开放态度生河,可以避免掉进自我封闭的陷阱。所以我强调比较观点的重要性。但是我十分不赞成"削足适履"式的比附,因只范省才图则和为这将必然导致对于中国史的全面歪曲。18晶原正亚未对听检77年马克思在《答米开洛夫斯基书》中坚决反对有人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论断变作一种历史通则,应用于俄国史的研究上面。这一强烈抗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这四卷《文集》所收的史学论著,虽然写作的时间有迟有早,大体上都是从上述的立场出发的。我诚恳地盼望得到读者的指正。
余英时
2004年3月21日
目录
第三卷 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
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
名教思想与魏晋士风的演变
明清变迁时期社会与文化的转变
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明清社会史与思想史之一面相
关于韦伯、马克思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几点反省-《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自序
士魂商才-《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日译本自序
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关于"新教伦理"与儒学研究-致《九州学刊》编者
工业文明之精神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余英时文集第3卷: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