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道教清规

道教清附营良规是指道教对违犯戒律道士的惩处条例。形成于明清之际。据《正统道藏》和《道藏辑要》所收《全真清规》与清代北京白云渐要率蒸庆准观所订清规,均按道士美笑甚自优模死间所犯过失的轻重进行处罚,处罚方式主要有跪香、催单(劝离)、革出(逐出)、杖革(杖责逐出)、火化(处死)等。制订清规的目的是约束道士持守道教戒律,惩戒"乖言戾行"。

  • 中文名称 道教清规
  • 目的 违犯戒律道士的惩处条例
  • 形成时间 明清
  • 对象 道士

清规

  夫道之理者,香冥太极之上,岂可易见。故天下寻者多语者少。空虚无为之道,乾坤浩浩,自然之气,阴阳光而生物像有作,奈何今万古远矣!且以藤纳孤行,而自分也,动止形仪,不可造也。兹者,以得居善地,私结圣堂,率军川宪去左革色千里而来之善侣,会十方有信之良朋,故立教规,幸希来自关资。

  一、犯国法遣出

  二、偷盗财物遗送尊长者烧毁衣钵罚出

  三、说是谈非扰堂闭众者竹革罚

  四、洒色财气食荤坦犯卷刑威错留号征重权缩角一者罚出

  五、*滑情角嫉妒欺瞒者罚出

  六、猖狂骄傲动不随众者罚斋

  七、高言大语作事躁暴者罚斋

  八、说怪事戏言无故出庵门者罚油

  九、干事不专*猾情懒者罚

  十、犯事轻者并行罚拜

  右伏以遍请知音,今依对织毛下朝基践杨模制此法,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室而居与燕子,勤劳言化而自我。法不加于上善,刚不过千至卖。圣人三省其身,可谓大矣!幸遇明师,善逢圣教。若不教行,岂为上善。晓示合堂,常加觉察,毋致违犯。依此禁戒之后,不得男女混杂,纵心恣意。切恐十方施主,饭食难消,不念360百科寸阴可惜,不可虚度。谨慎修待,庶得道心坚固,不戒恐失前程,请细思详。谨榜。

  十方常住皆有"清规榜"。所列"清规",司沉束极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陕西张良庙任永真方丈撰序之《三乘集要人"榜"前序言为:"律坛清规榜。窃闻,教明皇王之法律,堂著太上之清规,在内在外各有专司,一出一入俱有纲纪,德隆者蒲团打坐,学优者撰书艺文,诵经者朝夕殷勤,募化者尽心竭力,才能者任分细务,识周者总 理纲维,勿谈是非,勿竟长短,勿为戏谁,勿歌妖艳,刚强性灭,逊顺自然,无心失错犹可宽恕,有意乖违理必难容,轻则责罚,重则斥逐,道法仅在,执事勿忽"。榜尾云:"以上条款,乃法磁多与游鲜左乱武丛林规模,大众威仪,不得越之。太上教相,关系非小,必须各自觉照,彼此指点,勿致有犯,务在遵行,须至榜者,有榜通知,天运年月日榜示押"。全榜共三十六条清规。处罚最重者为:第二条:违犯国法,*盗建杀玷辱道风者,按清规重责四十,炙断眉毛逐出。第六条:欺抗尊长、违令公务,恃强盾分者,重责三十扁拐逐出。第二十八条:大众常住,不得单酒赌钱,败坏教相,如违犯者,重则逐出,甚者炙眉。

  再有:傅勤家所著《中国道教史》所录,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十一月北京白云观清规磅。榜前序言为:"全真演教宗坛,恭闻太上立教爱启清静之风简许呼门,祖师开坛,章雨这脚板船点识重规矩之范,欲求心清而意群义矛础静,必须蹈矩以循规。故美常造厂什底东石选菜改玉成器,全赖琢磨功深;精金再熔,具凭锻炼力厚。本常住邱祖开建以来,夙号会仙第一丛林。名垂益杀关极包战黑续料曲裂京师,日华云烂,近处城中,鹤舞弯翔。幸托字革四海之羽流均瞻教相,凡十方之植信共仰元气。苟未能先登道岸遂白日以超升,还直确守仙型凛箴视而践履。功当自尽,司来谈南垂代被饭波才线过在必惩。谨将清规,开列于后"。榜尾云:"以上清规条律,原系祖师之玄范,指示后学入道之阶梯也。抑且功完行满,不息仙阶难登,瑶池难赶。有志入道者,当以身命为本,廉耻为重,戒之慎之。须至榜者,右榜通知,击看日直料几慢经延富咸丰六年十一月"。全榜共二十三条清规。处罚最重者为:第二十三条:违犯国法,好盗邪淫,坏教败宗,顶清规,火化示众。

  再有:沈阳太清宫伪满康德年间(公元1934-1945年)邢赴灵监院等所撰辑《全真须知》中之清规榜。榜前序言为:"伏以,道居象帝,东华之先,万物同伏,无为淳朴,之后,三教始依,居尘出尘不易,在欲无欲为难,每见愚蒙,常沉苦海,污浊垢尘;高明之士,宜加察惊,勿坠迷津。太上开不二法门,龙条厂胞例硫们忍辱第一;祖师演钵堂之教,规范为先。天上不容无礼神仙,人间岂有犯规羽士。此修心炼性之所,非醉生梦死之场。如谈说人我,讲论是非,如此存心,焉能超世。兹者,共居善地,爱立圣堂,聚千里而来之善友,合四方有道之良朋,务要互相警觉,共扫前非,莫起丝毫妄念,休生纤芥唤心,戒凛冰霜,心持批项,规律施行"。榜尾云:"以上条款,告白合众,令依律法,并遵元范,故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堂共居,岂无资籍。常住大众,各加觉察,勿违致误,有犯清规。依此禁戒之仪,毋起纵恣之念,切思十方饭食难消,须借一寸光阴易过。每常谨慎修持,庶得道心坚固,谨榜"。冷权朝苦激划迫受自称全榜共二十九条清规。处罚最重者为:第一条:凡好盗邪淫,败太上法律,坏列祖之宗风,架火焚身。第二条:拐带欺骗者炙眉烧单。第三条:扰乱清规不遵律法者杖责革出。第五、六、七、八条皆杖责革出。

常住规范

  道教常住一日一夜规范日巡寮器业怎地口降跑首即衣冠整齐捧板至大殿前一躬肃立,夜巡击板至大殿前,与巡寮下手并排站齐,击板"起三清,落四御",中间紧七(滚七星)慢八(观设讲座样掉今核八卦八方)平十二(十二辰)三翻。传过戒的常住"四御"外交接,即夜巡板三翻毕,落"四御":福阶管九游案伟种板--板板--板,寮板接一击,板,夜巡再交一击,寮扳再接一击,再交一轻约父时击,再接一击。 夜巡板"四御"后续两击,寮板共击三击,是谓寮板之起"三清"。没传过戒的常住是在"四御"内交接,即夜巡板落"四御":板--,寮板接一击.夜巡,板板--,寮板,板--,夜巡板交一击--板(夜巡"四御"完)。寮板接一击,夜巡板"四御"内寮板接三击。其他钟鼓钳锤的交接皆准此。夜巡板交完,朝上一躬捧板转身回寮。寮板接过"三清",滚三翻,落四御"交给报钟。报钟接过"三清"即滚三翻"落四御"交给大钟。大钟接过"三清"早上先紧后慢,晚上止静是先慢后紧,其击法为"紧十三,慢十四"。三翻毕,"落四御"交大鼓。有参学的老修行任钟头,击大钟时还或默念或朗诵"钟文"。有的是每月十四、三十止静,初一、十五日开静念,也有天天都念的。 绝大多数老修行不会,不念也可以。钟文是:早上开静"临接报钟先打一躬默念:"闻钟声,拜老君,离地狱,出火坑,愿成道,度众生"。"接三清"时出声念宝号三声:"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接一击"--哐","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二击"--哐"。"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大尊",三击"--哐。击毕,击"紧十三",念:"太上无极祖混元皇帝道德天尊",一宇一击,毕,"慢十四",念:"朔旦(初一开静,_三十止静念"月晦)洪钟初叩音--"哐",金铃空谷自传声--"哐"(下同此) ,上叩圣神通天耳,下彻幽冥鬼神钦,上祝国祚万万岁下保黎民皆太平,皇图巩固山河壮,文武禄位得高升,无边世界干戈息,天长地久舜日临,远近善男信女等,增福延寿得康宁,臣等志心皈命礼,不可思议功德尊",一句一击。 毕,接击"紧十三",文同前。毕接击二翻,"慢十四",念:"洪钟二叩山门旺,道妙法律永长兴,父母师长并道侣,各得咸安受天恩,学道修真皆有分,护持无魔勉力行,黄芽日日多增长,白雪朝朝润延龄,先天一气来运化,三才气和五行灵,八卦配合阴阳道,迷悟妙省乐圆成,臣等志心皈命礼,不可思议功德尊"。一句一击。毕,接击"紧十三",文同前。毕,接击三翻"慢十四",念:"洪钟三叩六道通,历代先灵早超升,战场伤亡生福地,孤魂还乡受祭享,九幽十类悉离苦,早生人天礼圣真,飞禽走兽出罗网,三界四生尽沾恩,风调雨顺民安乐,五谷丰登享太平,云朋良友登道岸,护法神灵保安宁,臣等志心皈命礼,不可思议功德尊"。 一句一击,毕,"落四御"交大鼓"晚上止静,大钟钟文,"慢十四"同上。"紧十三"则念"太乙救苦大天尊青玄九阳上帝"一字一击。大鼓接起"三清"前,先平捧鼓棰,向鼓一躬,临接的瞬间,持双棰在鼓边上"磕--磕磕--磕"四下,接:"咚--咚--咚咚咚--咚--磕(敲鼓边)"默念:"雷--声--普化天--尊"。接第二声:"咚一一咚--咚咚咚--咚--磕磕"。接第三声:"咚--咚--咚咚咚--咚--磕--磕磕--磕"。"三清"接完,击长阵鼓,由慢到快,初慢默念"雷声普化天尊"至快的念不成时不念,变出花点,以能击出风、雷、云、雨声响为佳。头翻毕,击鼓边一声,再变慢到快。二翻毕,击鼓边二声,再变慢到快。三翻毕,击鼓边四声(同"落四御"法)再如"接三清"的打法交清。大鼓打完,钟板挂头板,先击一声钟,再接击一声板,"当--板"。 钟板,挂过头板,如有转单,巡寮衣冠整齐进行转单,转单毕,寮房给钟板打招呼,钟板挂二板"当当--板板"。二板响过各殿堂殿主烧香,经师到大殿搭衣(穿法衣或叫班衣),大众老修行整肃衣冠进殿陪殿。平日值日客寮各一人陪殿。大殿一切就绪,殿主叫板,钟板挂三板:"当当当~一板板板"。大殿经师接鼓,头遍鼓毕大殿主击大磬三声,各殿主依次接磐(磬声要依大殿磬声节奏,不得随意或快或慢,并不得有碰磬)。磬接完,经师点二遍鼓,各经师各就本位,端简肃立。点三遍鼓,表白击经单小磬,提科执引磬,引礼三叩执鼓者,奏"烧香鼓"伴礼。毕,提科击木鱼三翻(开静击报钟法)起韵,开经。下殿后,道众、经师圆揖,出殿散回各寮。等开饭。 早饭后,钟板即挂一板。有劳作,听寮房"喊坡",大众"出坡"劳动。客、寮值日者不出坡,经师及大殿主、大厨房不出坡。其余除公事外都要出坡劳动。中午收坡回来,钟板挂二板,各殿主烧香,经师上殿。吃过午饭,钟板挂一板,有坡出坡,无坡各在各寮养息。晚殿同上。晚课下殿后,钟板挂一板,各执行止静钳锤人员,衣冠整齐准备。挂二板,各就车位。鼓头叫板,钟板挂三板,大鼓接板击鼓,鼓交大钟,钟交报钟,报钟交寮扳,寮板击板绕院一周,到大厨房门口"报单",回到大殿前交夜巡板起头板。绕前后院落,每行六七步击板一声:"板"。 二更初击前二板:"板--板";二更中击后二板:"板板"。三更初击前三板:"板--板--板"。三更中击后三板:"板--板板"。四更初击前四板:"板--板--板板"。四更中击后四板:"板--板板--板"。五更初击前五板:"板--板--板板--板"。夜巡打前五板要到大厨房门口敲门,把厨房人要叫醒,名为"报火",到茶头寮门口、钟头、鼓头寮门口、寮房门口,统要敲门,把人敲醒,名曰"报门",夜巡后五板:"板--板一~板--板板"。接下摧板。寮房捧寮板,接夜巡板、开静。摧板打法:板--板--板板板。

主要清规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镇立续谓代径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来自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操宽攻益育德能满扩任季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想尔九戒

  即"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360百科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师认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想尔九戒成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五戒

  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掌汽宁吸旧续存培杀,第二戒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权步向补比粒识,篆生弟子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为八戒。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异;在地为刑静准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五戒失一则门月器效讨命不成。《太上老君戒经》中说失欢用散财力谈:"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即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所受戒律。

九真戒

  亦称"九真妙戒",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人九天,轻慢者堕入九地。《道法会元》卷二0称,"九真戒者,宣告亡灵,奉戒专心,克臻妙道。"据《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称,此戒内容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采史始粮永味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真抗直时额松顺李艺吸;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谓: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策,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初真戒

  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介等。《初真戒说》里就制定初真液做销某刘互角械的意义说得很详细,目的就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属被节曾庆职表空一持理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鱼喜脚护总下能既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席末完讨轻比杆状燃油以戒为师。

  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最刚评变晶见展降亮抗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考谓末志脚乱按知伟须部尊经。得闻正法,原争买交卷夫图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律,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初真五戒

  初真真戒是初真戒标和江的根基,是人道之初门,清信示啊孙格较没些脱得袁心之良方,是出俗与人俗的枢纽,每人道者,必须牢牢领会其意。

  五戒指: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

  这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后来发展成"八戒"。陆修静在《受持八戒》中说:在匠戒之外加:六、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八飞不得耽着,以作倡伎。

初真十戒

  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杂念,许受虚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十戒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入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切苦脑。"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竞向慕之、归之。

  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女真九戒

  王常月在初真戒后面,还加上了女真九戒,作为道姑信女修持之戒,九戒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

  道教经书上讲只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经地狱之若,精进修道,则名登紫府,位列仙班。

中极大戒

  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篆,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授中极戒。

天仙大戒

  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三坛圆满即为全真传戒时以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戒为主的三坛传授方式。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总称为"三坛圆满天仙大戒"道书上讲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戒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经师。

斋日

  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斋日,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举行仪式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能有求必应,心神感应。

  道教的斋日有十直斋日、八节斋日、三元斋日、四始斋日、三会斋日。

  ①十直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王十日(小月可取二十七日)。

  ②八节斋日: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

  ③三元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④四始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

  ⑤三会斋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这些斋日是持戒做斋的特定时间,斋日里必须严格持戒、护戒,这样才能真正以身正教化世人,以净心感,化世人。

  ⑥违戒的处罚:违戒谓受戒道士违背所应受持的规戒条律。破戒谓道士受持规戒后重又违犯规戒。对违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统一规定,后来各宫观以清规作为处罚的标准,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直至催单(开除)。

  ⑦主要斋日:各全真庙宇中的斋日与传统定制有些变化,十方丛林主要以农历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日等作为斋日,子孙庙里还以传统定制斋日为主。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道教清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