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苗族三元舞

苗族来自三元舞由文派三元360百科舞和武派三元脚静舞两部分组成,共有5段舞蹈。

  • 中文名称 苗族三元舞
  • 起源 明代
  • 分布 海南省三亚市
  • 举办时间 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

简介

  文武三元舞有灶王舞和神农舞两段;武派三元舞有上元舞、中元舞、下元舞三段。每段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跳法。两派5段三元舞组成一个内容连贯、意义相衔的舞蹈完整体系。

历史起源

  苗族三元舞起源于苗族进入海南的明代。原为酬谢神灵保佑苗族先祖安全渡海进入海南和纪念先祖而举行黄紧那月前帮步示既热,后又加入祈祷神灵和祖先驱邪来自赐福的内容。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三亚市育才镇那会村委会。它是海南苗族三元舞的原始360百科形态,也是海南苗族地区保留但行照项批争促占读侵术最完整的祭祀性舞蹈,在海南苗族地区乃至大陆各地的苗族舞蹈令损场还损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现代思想观念和时尚文化对苗族三元舞等传统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苗族青年不断走出山区,舞者老龄化十分突出。三元舞传承后继乏人。

风格特色

  舞蹈没有音乐伴奏。舞者踏着手中打击器声音产生的节奏来自起舞。

  灶王舞的打击器可速应学触水重是:小鼓、小镲、摇铃。动作的特点是:舞者一边敲打打击器,身体一边扭动着下蹲起立3次,面向东西南北方面各舞蹈一次。

  苗族三元舞一般只在特定时间即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布永让字煤王措十月十五日举行。它原来专属360百科苗族男性舞蹈,为家族男性世代相传,现可传承女性,成为男女共同参与的舞蹈。

  这个舞蹈为进入海南的苗族先民创制,它的产生充满着历史传奇色彩,民族特色鲜明,艺术风格独特。苗族三元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基本动作

  神农舞的打击器如上。动作的特点是:一边敲打打击器,手势左右摆动,左右脚交替踏上踏下,还一边念诵经文。

  上元、中元、下元舞的打击器是:长鼓宣冲功鸡层毫、铜锣。动作的特点是:提气含胸,膝盖弯曲,双手甩带。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苗族三元舞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