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袖心经》是2012年广东经济来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竹友。本书作者主频要通过对《心经》360百科逐字逐句地解读,将佛教思想中的精华深入浅出地分析开来,并将其运用到如何提高企业领导者领导力的实践当中。
- 书名 领袖心经
- 作者 陈竹友
- 类别 企业管理
-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出版
出版信息
《领袖心经--领导者从卓越到圆满的佛法智慧》
ISBN:978-7-5454-1313-7
作者:陈竹友著
印张:11.75
定价:32.00
开本:16开
版别:广东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出版
上架建议:企士球业管理
一本管理者的佛法书!
来自 用佛学思想凝聚人心,用禅宗智慧经营企业
图书卖点
1360百科.以培训带动销售,以销售促进培训。
2.以佛学思想结合领导力问题年们后有要文沙画车客夜,升华出领导力修炼这一主题,迎合了市场需求。
3.佛教故事程判罗罪尼望川团热+点评+案例分析+总结,叙述生动、论述精辟、文字流畅、极具可读性。
读者定位
企业、机关的领导者、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各级管理者来自。
作者简介
陈竹友,中360百科国企业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中国企业基因战略立类轮织究耐酒不粉待管理理论创始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等12所大学总裁班特聘教授,中边朝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合作嘉宾,《北大商业评论》、《中国中小企业》、《市场营念任香众和销》、《徽商》等专业杂志专栏作者和特约撰稿人。著有管理专著《企业成长密穿普候然码》。
编辑推荐
人们常说:"领导者的心有多大,企业就能够做多大。"所以,人们通常认为,所谓领导者之"心",指的是企业领导者追求卓越的野心、超越竞争对手的雄心、坚持理想的恒心和实现目标的信心。但作者通过对《心经》的研读,领悟到人们平常所提到的"心",指的只是欲望,是妄心;而佛教所说的"心",指的却是真我自性。 领导者的修养不够,境界就低;境界太低,格局就小;格局太小,取得的成就也就一定有限。但领导者的修养、境界和格局却不是用工具和方法就能够解决得了的,它甚至不能像知识一样被学习,而是需要领导者进行持续不断的自我修炼和永不停歇的自我突破。而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像佛教这样,让人们彻底地看清自我,系统地帮助人们修缮心灵,提高自我的境界和心胸格局。所以,学习《心经》,从佛教思想中领悟领导智慧,对提升领导者的领导身首很诉分女目剂力有极大帮助 |
内容简介
卓越的企业管理者既要有超高的智商、情商和财商,还要有一定的佛商。
佛教经典虽浩如烟海,但其精华都集中在了《心经》一书当中。为迫切需要提升自身领导力的领导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认识自我、升华自我的途沙刻径。
图书目录
自 序
前 言
第一章 领导者的成"佛"之路
众生皆"迷","悟"即成佛。
佛教把执迷不悟的芸芸众生称之为"凡",把参透实相的觉悟智者称之为"佛"。生活在"六凡法界"中的凡夫,因无法看清生命的本质而随波逐流,在痛苦的六道中循环往复,轮对盐物亲科鸡回不止。只有智慧的觉悟者才能超凡入圣,立地成佛。
能成佛的领导者 /选混越穿3
第一阶段:凡夫艺城特盐之欲,领导者的动机 /7
-马严业王大进-领导者对现况的不满意和具有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强烈动机
第二阶段:自觉的阿罗汉,领导者的自我修炼 /9
--永顺各土厚画企板项让内领导者对目标的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地付诸行动
第三阶段:觉他的菩萨,寻找同盟者 /12
--复制成功的模式,支持者越多,领导者的成就越大
第四阶段:求得正果的佛陀,领导者的涅盘 /15
--凝生助众支续聚团队,超凡脱俗的佛商智慧
第二章 菩提心,佛商领袖的心智模式
观世音菩萨站在大海边反问自己:"是谁听到了海潮声?是我吗?我是谁?"观世音菩萨通过反观自我、透视内心的智慧使架研队时缩自己觉悟成佛。领导者也应该不断地反问自己:"坐在领导岗位上的这个人是谁?领导是什么?是岗位、权力、地位或者名誉、威信的象征吗?领导针感跑代守神十投的功能是什么?是决策渐、指挥、命令,还是对别人的影况继以族度响力、号召力?领导者应该干什么?领导者的价值和功能应该如何体现?"
"我"不是领导者 /21
主继材坚 自我,权力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23
实我,能力型领导者的心准刑批学德飞类神蛋兰智模式 /25
名我,魅力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28
圣我,慈悲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30
无我,菩提型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33
第三章 三法印,佛商领袖的境界格局
"三法印"是佛教验证佛法是否正统的三大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的修炼程度是否达到成佛境界的准则。对于领导者来说,检验和衡量领导者水平高低的标准也有三种"法印",它们分别是:领导行为与领导定位、领导性格与领导风格以及领导境界与领导艺术。
三法印,衡量佛法的标准 /39
诸行无常,领导行为与领导定位 /45
诸法无我,领导性格与领导风格 /53
寂静涅盘,领导境界与领导艺术 /57
第四章 四圣谛,佛商领袖的成功之路
"四圣谛"是佛教理论中四种最基本、最核心的真理观。"四圣谛"的根本宗旨是"缘起因果"。领导结果也是由缘起因果所决定的,只有正确的领导之因,才能产生正确的领导之果。它具体体现在领导者的规划、决策、取舍和实施的过程与结果的因果循环之中。
四圣谛,领导者的"因"与"果" /65
苦谛,领导者的成败之道 /68
集谛,领导者的规划之道 /70
灭谛,领导者的取舍之道 /74
道谛,领导者的成功之路 /77
第五章 五蕴空,佛商领袖的团队打造
佛教理论认为,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众生与生俱来的智慧无法正常显现;众生智慧不能显现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看似明亮的双眼,全都被色、受、想、行、识五种缠结不散的乌云遮蔽了,而领导者之所以无法实现团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也是因为不能突破笼罩在企业运营和团队管理外表的"五蕴",不能了彻运营管理的本质真相。
领导智慧,被"五蕴"遮蔽的光明 /85
色蕴,团队更需要系统管理 /87
受蕴,团队凝聚力 /92
想蕴,团队吸引力 /96
行蕴,团队行动力 /100
识蕴,团队知识管理 /103
第六章 六波罗蜜,佛商领袖的智慧修炼
"六波罗蜜"是释迦牟尼提供给所有佛教徒得道成佛的六种方法和路径。只要修行者持之以恒地按照这六种方法潜心修炼,就一定可以到达彼岸,入圣成佛。佛商领袖也可以运用佛教的成佛法门修习心灵、感悟智慧,达到超越自我、卓尔不凡的领袖境界和成功彼岸。
领导者的"六波罗蜜" /111
布施波罗蜜,领导者的舍得之道 /115
持戒波罗蜜,领导者的自律自觉 /119
忍辱波罗蜜,领导者的自强不息 /123
精进波罗蜜,领导者的进取不止 /126
禅定波罗蜜,领导者的禅定修炼 /130
般若波罗蜜,领导者的智慧修炼 /135
第七章 般若行,佛商领袖的菩提路
释迦牟尼告诫众生:人的一生就是一次完美的旅行,人人都应该以"智慧"为舟,从当下出发,渡尽苦难,到达彼岸。通往彼岸的成长之路,叫做"菩提路";用智慧通达彼岸的生命旅行,叫做"般若行"。企业经营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也应该是一次又一次完美的旅行。带领团队,实现理想的路途,就是佛商领袖的"菩提路";用智慧成就自我、自渡渡人的领导行为,就是佛商领袖的"般若行"。
般若行,选择领导方法的智慧 /143
八正道,孕育领导思维的逻辑 /148
菩提路,启迪领导智慧的禅修 /156
涅盘,从领导到佛商领袖的嬗变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