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陈承泽

承泽,1885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早期语法学家。毕生致力于国文法的研究和字典的编纂工作。最重要的著作是《国文法草创》。

  • 中文名称 陈承泽
  • 出生地 福建省闽侯县
  • 出生日期 1885年
  • 逝世日期 1922
  • 职业 语法学家

个人简介

  陈来自承泽(1885~19360百科22)

  早期语法学家。字慎侯,福建省闽侯县人。曾中乡举,后游学日本,习研法政及哲学。毕业归国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译员及《民主报》《时事新报》临别胡指农海都频切《独立周报》《法政》杂志、《甲寅》杂志、《东句肥方》杂志和《学艺》杂志编辑。他毕生致力于国文法的研究和字典的编纂工作。

重要著作

国文法草创

  其最重要的著作是《国文法草创范国工夫染底担至燃频》(商务印书馆,1922年)。星识尼这是一本5万多字用文言静式决困展输月写成的讲述古汉语语法的著作。

  该书工有13 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第2 章"研究法大纲"、第3章"文法上应待解决之诸悬案"和第13章"活用之实例"。在第2章中,他提出了研究中国文法应注意的3个原则:1.说明的,非创造的;2.独立的,非模仿的;3少宜任空逐怕识粮.实用的,非装饰的。

主要内容

  说明语法规律应是从语法现象中归纳出来的,而不是靠语法学家们主观外始维电制定出来的。反对模仿,主张独立研究汉语,从国文中寻求其固有的法则,而不是"承袭外国文法,施诸汉文之研究"。指出理论应联系实际,研究结果应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研需和振据季想究而研究,研究不是用来装饰的。

提出的观点

  1.不用语源的说明来代替语法的说明;

  2.不把修饰上的特例当作语法上的通例;

  3院约景欢征阳.不作无用的分类;

  4.不以例外否定规律。

  当时提出这些有关语法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是作者对语法研究的真知灼见。

  在第3章中,他提出了:

  1.词类系统问题;2.词类划分问题;3.本用活用问题;4.引申的顺序问题。第13章中讲的是词类的转治信响威半某油用化和活用问题。

  其中区分了兼类和活用的情况,首创了"致动"""意动"的概念。这条语法原则的实用价值很高,掌握了它,对初学对语保处强古异危画将景古汉语的人非常有帮助。

  陈承泽治学谨严,所著颇得学人好评。吕叔湘先生在《重印〈国文法草创〉序》中说:"陈承泽先生的《国文法草创》是《马氏文通》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最有意思的一部讲文言语法的书。……《国文法草创》是五万字左右的的一本小书,但是里边包含很多宝贵的东西。""以少许胜人多许"的评语,著者是可以当之无愧的。"陈望道先生在《中国文法革新论丛》中说:"最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而且有手频财看铁印电己着技很多地方极富暗示,很可以做将来研究参考的,要算是《国文法草创》。"

其他论著

  陈来自承泽的重要论著还360百科有:《国语改进商榷》(《学艺》1920年第2卷第2 期)、《字义研究法及字色斗之训诂法》(《学艺》1921年第3卷第4 期)、《国文著苏容容次将法概论》(《学艺》1923年第5卷第1、2、3 期)、《国文和国语的解剖》(《学艺》1923年第策争片伤阻研5卷第4 期)、《词性概论》(《学艺》1923年第5卷第5 期)、《浅文书编纂案》(《学艺》1925第7卷第1 期)、《文章论大要》(《学艺》192升放松金杂道联5年第7卷第2 期)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陈承泽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