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庆庆 (中国),出生年月:1953年10月1日,文化程度:大学。1994年开来自始艺术创作,曾旅居欧洲,现居北京宋庄艺术区,职业艺术360百科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艺术展览,上航婷部分作品长期被欧洲博物馆巡回展出。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及欧洲和亚洲各国收藏家与收藏机构收藏。
- 中文名称 陈庆庆
- 别名 庆庆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北京
个人履历
1953 出生于北京

1972 中国传来自统医学专业,北京
收获绍果乙1980 外国语言文学(英德)专业,北京,奥地利维也纳
1994 开始装置艺术创作,职业自由艺术家
展览
个展
20改06 "798的海市蜃楼---神秘的光"庆庆装置作品展, 北京大山子艺术区大窑炉展场
200360百科5 庆庆装置作品展,东京画廊,日本
2004 "性·物·物·性--盒中物",大山子艺术落注轴区
2003 庆庆装置作品展,今日美术馆
2002 "庆庆回来了!"庆庆新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
2000 庆庆综合材料新作品展,中国当代画廊,英国伦敦
1999 "流动的灵魂",个展,维也纳 AAI-Galerie- Karl 这起二他Strobe画廊
1998 "城市之光",庆庆装置作品展,维也纳Wort und Bild画廊
1997 庆庆灯光装置才此只换说是之艺术展,奥地利维也纳亚非学院
联展
2006 "废墟", 美国六上述介, 维斯康森大学
"国际数码艺术节",澳大利亚
"米兰国际艺术博览会",意大利,米兰
"超验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展, 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
"中式意识-审美营造老压史矛故厂的当代复兴",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5 "语言的阁楼", 女性前卫艺术节术的8个案例,北京,四分之三画廊
"透明的盒子-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当代艺术家作品联展,北京,建外SOHO.
"理想的声劳争审也道呼敌两染书",中国爱尔兰当代摄影聚染作品展,上海,艺术景画廊
2004 "梦想·困惑·现代女性特质",女性艺术家作品展,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中法艺术家作品巡称来建京特印回展",北京、上海、香港、巴黎
2003 "她们--十名女艺术家联展",北京季节画廊
2002 芝罪含酒场呀钟伟甚乱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 美国,芝加哥
东亚妇女艺术节,韩国, 汉城
"金色收获",中国当代艺术大展,Zagreb,克罗地亚
"从洛桑到北京--2002年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1 9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家资料展,日本福岗美术馆
非亚克国际比赛艺术博览会, 法国, 巴黎
2000 世界博览会,德国汉诺威
1分换今合阶苏富消收且陆999 第二届国际妇女艺术交流展,泰国曼谷Saranrom公园
1998 维也纳森林纺织品艺术节,获二等奖,奥地利下奥州
1997 "直觉,体验,观念",三人装置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
1996 "市女点与线",书法与装置双人展,维也纳Atrium e哪没沿晚d Art画廊
先锋艺术
在她在北京798工厂的工作室里,陈庆庆早上缝、编、织、绣她的丝麻作品,下午制作盒子装置,包括安装里面需要的电线、灯管和精确地定制需要的盒子材料、尺寸。她的麻绍民是可以售出的,而盒子的装置大部分是做给自己的,这种自给自足的手工劳作使仍在独居的她在艺术与生活上得以自如与圆满,她成功地用艺术来作为一个释放自己当年磨难的出口和丰满如今自我的内心世界。
陈庆庆的有些作品是将麻与盒子共同做出来的,她的盒子里总会有些缠树班鲁拉卷胞备枝和绕着的条状物来加强空间层次感。女性的强烈感觉都来自子宫,而这些虚空的如同子宫的台式电视机、橱窗、工具箱、衣箱、珠宝或者文物的展示玻璃柜的各种盒子,被放入了象征意味的小孩或者香枝或者水晶珠或者心形的盒子,并宜同指督集审里且被安上光,布上酒快约千怀发宁线地充实了起来,艺术家通过将这些元素断裂、残缺和无序的布置使之达到更深层面上的完整,它构成了的一幕幕生理景象的戏场和便于感知身体内部空间的一种奇妙方式。
麻是一种永恒的材质,它类似于人的头发,不会随着时间腐烂。揭开尸体身上若材料含麻的衣服的,抖去满是灰尘的衣服后只剩下麻了。通常陈庆庆在作品中的丝麻上会加上干玫瑰与枝叶,或者用树枝围成如同蛹或者茧般的形体,它们在工作室里挂时如同从墙上长出来的自然物,在开放和生长着,怪异而邪美。艺术家使用永恒的、柔密的、感性的丝麻材料来做衣服,它包含了一种极为细致的情感与身体的经验。
陈庆庆蛰居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她不太关心如今社会上流行什么,转而思考诸如生死等终极的人生与艺术的命题。她早期的行为艺术作品《我的灵魂和我的尸体》是自己藏在一堆有奇花异草与奇妙怪异的果实里,嗅着海鲜的酸腐,体验消逝腐烂。艺术家模拟了身体作为灵魂的藏身之处,在行为的过程中让灵魂逃出身体和感受着奇特生命的自由。她的作品语言个人化到根本在乎艺术史的脉络,艺术于她只是获取灵魂自由的信道,而这些作品便是灵魂得以转借的承载体。
中国人对麻纤维的使用历史比丝绸更悠久,在中国的文物遗址中经常有麻的痕迹。苎麻布和大麻布一直是中国古人的大宗衣料,至隋唐臻于极盛。陈庆庆沉迷于对丝麻进行缝、编、织、绣等手工的制作中,通过材质,通过她自己的手,通过所塑造的型,反复追溯女性、历史等话题。《麻衣》系列最为有名。丝麻中嵌入干枯的花枝、细碎的拼贴,那真不是一般的功夫。《汉衣》系列、 《仿魏晋南北朝女装》、《夜》等作品也带着人走进了更丰富的体验空间。对材料的发现是陈庆庆的一个重要特点,她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一双眼睛,吃饭也好、旅游也好、逛商店也好,不论干什么,总能盯到需要的东西。她把材料作为素材或者语言,把它们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陈庆庆说:"材料有时好像也有情感,你把它从垃圾堆里挑出来,给了它一个位置,它好像就活了,和别的材料一交流,它的语言就出来了。主要是做的人对她们有情感,我用"她们"两个字,因为我比较偏爱女性化的材料。"其实这些作品,包括使用的现成品的材料非常女性化,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像婆婆妈妈地讲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描写得非常入微。
陈庆庆在讲述时,每一个东西都要具体描绘一番,让人知道好多具体细微的东西。女性的天性就对那种编织有兴趣,而且不厌其烦,那么细微的纤维,一点一点编起来。陈庆庆说:"做那些作品现在成了我的一种日常的工作状态,现在差不多每天早晨都要做一会儿,我觉得人有一种日常状态挺好的,不是每件作品都非得做得语不惊人死不休。有时候平平淡淡做你工作的时候,像农民做一个重复劳动,那种安安静静的感觉挺舒服的。这样做出的作品,传达给别人的感觉也是轻松的。"她对作品的编排,似乎又回到了男耕女织的时代……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麻,还是生活中"顺手牵羊"的其他材料,在陈庆庆的手下都变得富有生命了。在她的作品中形成了多种"气场"的对接,无论是自我灵魂的探寻,还是手工材料处理的亲切感、归属感,还是对历史感沿承的后韵,都让陈庆庆的作品更有生命力。
作品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