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宣和元年(1120)赐来自额"圣堂"。明清两代屡有被毁,亦时有重修,民国时期,地方绅士任兆铨句措品声向筹资重修。
- 中文名称 崇福道院
- 别名 圣堂
- 重修 民国时期
- 时间 宋宣和元年(1120)
综述
道教道院。在上海市上海县三林乡境内,创建年代失考。
道院三面环水,林木苍翠,原主要建筑有前殿、后殿、慈航殿、城隍殿、阎罗殿、文昌阁等玉让行移令却化利乱。现存建筑皆为近年新建,前为慈航殿,中兰殿内供玄天上帝塑像,后左右厢房及回廊,雕梁画栋,焕然一新。1987年已修复完工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上海现蒸育的某燃黑移燃左属清存的主要正一派道院。 道院历来住持较多,清代道人五作霖、顾烂头等以占课擅名。现有住持道士8人,附近道士20名亦常全院内做法事。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特别是农历三月十五庙会及各神诞日,信众四方云集,热闹非凡。
历史记七克传质跳临热钢载
传说此院原为三国吴来自陆逊所建家祠,宋景佑四年(1037年)建,
宋宣和元年徽宗赐额"崇福道院",主供真武大帝,成为道观。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焚劫三林
庄,独道院周遭数里未受滋扰,乡民以为神佑,船行冲着温搞对纷纷集资,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重360百科修院宁,按察使奚良辅作记,中谓:"倭人作变,戕豁海民,特兹一力,保障安宁,其明征也。"直到清代,乡人俱认为道院能保佑一方,故奉为"圣堂"。
自重建后,因年久失修,大殿有所破败,邑人乎粒输直施证曹骧于光绪二十一年邀集城乡人士,集资4000余两银子加以修缮。民国年间又有乡人得完先会任兆铨发起重建,将原有的四进三天井,改成三进二天井,主要奉兴频象少评厂受台弱祀真武大帝、三十六天将和十殿阎王,据1销延屋频里993年《新编上海大观》记载,从宋代至清代,崇福道院与浦西的蓬莱联台丝道院所形成的宫馆体举树总维制,对松江和上海两地的道教发展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内部景观
建国后此道院一率毛远燃丰现度停止宗教活动,"文革"间院落又遭受过破坏,
故于8济反积华低脸讲置黑0年代又进行整修,于1班室急财娘联990年大修竣工。修复后之道院共有三来自进:头进灵官殿,主祀王灵官和财神赵
玄坛,左右两侧供温、马、岳、赵四大元帅,两旁供奉文昌司禄帝君、关公等神位;二进慈航殿,祀慈航道人(即观音);中殿供奉主神--祀真武大帝(玄天上跑白下委酒宣温帝),南海观音、东岳圣帝、南极仙翁、施相公、龙王、蛇王等神位;后殿三清殿:底层主要供奉360百科城隍、昭天侯、猛将等,楼上供奉三清神: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四御天帝:玉皇上帝燃宽好胡毛、紫薇北极大帝、勾陈上官天皇大帝、后土皇地袛,主管运势和流年的六十甲子星宿太岁。院内保存清光绪年间(1练875-1908年)《九四滑房压列绍晚按房文崇福道院碑记》、《崇福道院赡田碑记》两块玄武龟蛇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