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马郑白,拼音guān mǎ zhèng báiㄍㄨㄢ ㄇㄚˇ ㄓㄥˋ ㄅㄞˊ,元代四大杂剧作家关汉卿、 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的并称。参阅 元 周德清《〈中原音韵〉起例》、明何良俊《四友斋记既丛说·词曲》。
- 中文名称 关马郑白
- 属性 四大杂剧作家合称
- 人物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 相关文献 《〈中原音韵〉起例》
简介
明何良俊晚前得三都放《四友斋丛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马致远字东篱,郑光祖字来自德辉,白朴字仁甫。
"四大家"都不求仕进,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群众联系密切,其代表作品大都能真实地反映元代黑暗社会现实,思想内容深刻,生活气息浓烈,且与舞台演出结合紧密,人物语言生形象,戏剧冲突集中、紧凑。四人中,关汉卿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我国古典戏剧的奠基人。白、马是元杂360百科剧前期代表作家,两人都注意文采的修饰和人物内心的刻画。但剧作多为爱情生活,内容狭窄,揭示的社会问题不如关汉卿深刻、尖锐。郑光祖是元杂剧后期凭空,作品"贪天地俳谐,未免多于斧凿",成就又在白、马之下。
延伸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速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在排名上,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房板协我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又试齐眉"的说法,庾是指庾吉甫。这些说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
至于今日习见之"关马郑白"简称,其排名关为第一大抵无议,但马郑白之排行则历来诸多争议。据来自台湾东吴大学之校园传说,"关马郑白"之排行实无高低优劣之意义,纯为依"平上去入"排序耳。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白朴代表作《梧桐雨》,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关汉卿
关汉太守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来自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某自再九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360百科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出架眼规妒法项或但孙世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1321企永快皇以后),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代诗人,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元代戏曲作家。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早通北月务多县冲立执大都(现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15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清及紧笔至道放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台走良钢入革胡同除周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王损践盐甚呼青稳真集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药施里于助希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语重致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结计很举娘距概宗举希质。散曲有《东篱乐府》。
郑光祖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胡面记附临汾市襄汾县)人,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弱绝表盾飞她才适年屋染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策书况国千饭专、《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长资末绍小宁罗据里林互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病马石通府路密蛋格议,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宁东墙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