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城墙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来自民公园南侧和城西北隅,尚存两段土质故城墙。
- 中文名称 唐城墙
- 地理位置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
唐城墙
当地人俗称唐城墙注,系公元753年颜真卿作平原郡(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太守时,为防安禄山叛乱而修建的三道城墙中二道城尚存的两段。
平原郡故城被列为山东省政府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
当时夯土筑成三道城墙,宽厚坚固,易守难攻。城上筑有楼、女儿墙、炮台等。墙高约五页翻迎垫丈,上禁地跨宽约二丈,周长二十里,三城环绕,浑然一体,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景观
两者均呈拐角型,前者长171米,后者长449米。唐城墙历经1260余年风霜雨雪,见自轴管音啊做证着小城的沧桑巨变,虽已无原来自有的宏伟气势,但仍与周围的360百科时尚建筑和穿梭而过的行人车辆和谐相处,唱响远古与现代的交响。
历史背景
颜真卿被贬平原郡后去跨才,洞察到安禄山有反叛去享乎的汗匙询骗贼心,于是明里吟诗题字,泛舟游玩,暗中高筑城墙,并在墙边深挖战沟,招募壮丁,积储粮草,积极进行抵抗准备。今天,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 城北存后既行肥击现号将验种先留叠记腿的盛付那段古城墙,即俗称的平原郡古城墙遗址,相传即为公元753年颜真卿任太守时为抵御"安史之乱"所建。据史书记载行重到提球受占边集,当时平原郡的城墙分内、中、外三道,高大雄伟、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