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来自·汉纪·诸吕之变是中国的古文,属于文言文。
- 作品名称 资治通鉴·汉纪·诸吕之变
- 创作年代 汉代
- 作品出处 资治通鉴
- 作者 司马迁
原文
高后元年冬,太后①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陵②。陵来自曰:"高帝刑白马盟曰导粒:'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各空既动几击之。'今王吕氏360百科,非约也。"太后不说③。问左丞相平、太尉勃④,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⑤;今太后称制,王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额或道米让⑥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啑血盟⑦,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均丝法答阿意⑧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十一月,甲子,太后以王陵为帝太傅⑨,实夺之相权。陵遂病免归。
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①为左丞相,不治事,令监宫中胶血很右龙,如郎中令②。食其故较向爱六感列尼圆候可得幸于太后,公卿皆因而决事。
延即吗血随袁鲜 太后怨赵尧为赵隐王①谋,乃抵尧罪。
上党守任敖②尝为沛狱吏,有德于太后,鱼挥乃以为御史大夫③。
太后又追尊其板担静席究迅蛋食父临泗侯吕公为宣王,兄周吕令武侯泽为悼武王,欲以王诸吕为渐。
高后八年七月,太后病甚,乃令赵王禄为上将军,居北军①;吕王产居南军。太后诫产、禄曰:"吕氏之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布喜否字最,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正吃给承吃称慎毋送丧,为人所制!"辛巳,太后崩,遗诏:大赦天下,以吕王吕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高后已葬,以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
诸吕欲为乱,畏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①以吕禄女景始效在地挥形任必为妇,故知其谋,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②为内应,什织背雨燃年持以诛诸吕,立齐王为帝。齐王乃与其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③魏勃阴谋发兵。齐相断召平弗听。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闻之,乃发卒卫王宫。魏勃绐④召平曰:"王欲发兵,非交三千有汉虎符⑤验也。而相君围散或食振合参笑培王固善,勃请为君将兵卫王。"召平信之。勃既将兵,遂围相府,召平自杀。于是齐王以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沿回着除妈白为内史⑥,悉发国中兵找措表。
吕禄、吕产欲作乱,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①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
九月,庚申旦,平阳侯曹窑行①御史大夫事,拜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出使从齐来,因数产曰:"王不早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欲诛诸吕告产,且趣②产急入宫。平阳侯颇闻其语,驰告丞相、太尉。
太尉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纪通尚符节①,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②刘揭先说吕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吕禄以为郦况不欺己,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至军,吕禄已去。太尉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中皆左袒,太尉遂将北军。然尚有南军。丞相平乃召朱虚侯章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令平阳侯告卫尉③:"毋入相国产殿门。"
吕产不知吕禄已去①北军,乃入未央宫②,欲为乱。至殿门,弗得入,徘徊往来。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公言诛之,乃谓朱虚侯曰:"急人宫卫帝!"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余人。入未央宫门,见产廷中。日铺时③,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斗,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朱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④劳朱虚侯。朱虚侯欲夺其节,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⑤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注释
①太后:刘邦皇后吕雉。
②右丞相陵:王陵,刘邦的重臣之一。孝惠帝六年(前189年),相国曹参去世,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③说:同"悦"。
④太尉:掌军事,地位与丞相相同。勃:即周勃,是刘邦的大将,被封为绛侯。
⑤王子弟:封子弟为王。
⑥让:责备。
⑦啑(shà)血盟:古代几方相会结盟时的一种仪式。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诚。一说手指蘸血涂在口四周。啑血,即"歃血"。
⑧阿意:迎合他人的意旨。
⑨太傅:太子太傅,辅导太子的官。
①审食其(yì jī):刘邦同乡,汉初被封为辟阳侯。
②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
①赵隐王:刘邦之子刘如意,戚夫人所生,后为吕后所杀。
②上党:上党郡,在今山西的东南部。任敖:初为沛县狱吏,与刘邦友善,后跟随刘邦起兵。
③御史大夫:秦置,为御史台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掌管弹劾纠察及图籍秘书,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
①北军:汉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未央宫在京城西南,其卫兵称南军;长乐宫在京城东面偏北,其卫兵称北军。
①朱虚侯:刘章,齐悼惠王刘肥次子。刘肥是汉高祖长子,公元前201年,立刘肥为齐王。惠帝中,刘肥去世,子襄立,是为齐哀王。刘章到长安入宿卫,被吕后封为朱虚侯,并以吕禄女妻之。文帝即位,因朱虚侯刘章诛诸吕有功,封朱虚侯户二千,银千斤。后又被封为城阳王,都莒(今山东莒城)。
②东牟侯:刘兴居,齐悼惠王刘肥之子。
③郎中令:秦置,汉初沿袭,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掌守卫宫殿门户。中尉:汉官,掌京师治安。
④绐(dài):欺哄。
⑤虎符: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虎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多为铜质。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⑥内史: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
①畔:通"叛"。
①行:代理。
②趣(cù):催促,督促。
①符节: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尚:管理,掌管。
②郦寄:汉初大臣郦商之子。典客:官名,秦置,掌管接待少数民族和诸侯来朝事务。
③卫尉:汉九卿之一,掌宫廷警卫。卫尉主宫门和宫内,与主宫外的中尉相为表里。
①去:离开。
②未央宫:汉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部(今陕西西安西北),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
③铺(bū)时:午后三时到五时,傍晚。
④谒者: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秦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节:符节,使臣执以示信之物。
⑤长乐卫尉:皇后所居为长乐宫,设长乐卫尉。
译文
高后元年(前187年)冬天,吕太后与臣下商议想立吕氏诸人为王,于是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皇帝当年杀白马盟誓:'不是刘氏子弟而封了王,天下共起讨伐。'如今封吕氏为王,岂不是违背了誓约。"太后不高兴。又问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他们回答说:"高皇帝平定天下,所以封刘姓子弟为王;如今太后称制,那么封吕氏子弟为王,也无不可。"太后听了很高兴。罢朝后王陵责备陈平、周勃道:"早先和高皇帝歃血盟誓时,难道诸君不在吗?如今高帝驾崩,太后要封吕氏为王,诸君想要迎合太后的意旨,阿谀奉承,违背誓约,将来有何面目去见高帝?"陈平、周勃说:"在朝廷上面折廷争,我们不如阁下;保全社稷,装记春王映乡鸡影提久缺安定刘氏后人,阁下就不如我们了。"王陵也无话可说。十一月,甲子,太后以王陵为帝太傅,实际剥夺了他的相权。王陵于是告病归家。
太后用左丞微围兵赵班米训给制道后相陈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动表木威画食其为左丞相,不负责宰相事务,而是让他监理宫中事务,像郎中令。审食其得到太后的宠幸,公卿都按照他的意思办事。
太后怨恨赵尧紧把后呀委笔村蒸介周为赵隐王出主意,就治了赵尧的罪。
上党太守任敖曾经做过沛县狱吏,有恩于太后,太后就任用他为御史大夫。
太后又追尊父亲临泗侯吕来自公为宣王,兄周吕令武侯吕泽为悼武王,想以此为封诸吕为王的360百科开端。
高后八年(前180年)七月,太后病重液凯,下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率北军;吕王吕产统率南军。太后告诫吕产、吕禄说:"吕氏封王,大臣心中不服。我快要死了,皇帝年幼,大臣中恐怕会有人要趁机行政变。你们一定要握住兵权,保卫皇宫,千万不要送丧,以免为人所制!"辛巳,太后驾崩,遗诏:大赦天下,以吕王吕产为包富且执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高后苏业调敌顶害似发七房功下葬之后,左丞相审食其出任太傅。
吕氏诸人想作乱,额但是畏惧大臣绛侯或节了周勃、灌婴等人,不敢先发当难。朱虚侯娶了吕禄的女儿为妻,所以知道道了斤了吕家的阴谋。他悄悄地让人告诉了兄长齐王,想让他发兵西进,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来诛杀诸吕,立齐王为帝。齐王和他的舅舅律纸轴背考罪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密谋发兵。齐相召平不愿参与。八月丙午,齐王想派人杀召平。召平听说了,于是发兵守住王宫。魏勃骗召平说:"齐王要发兵,非有汉虎符证明不可。而您想围住王宫先势也好,我自请为您带兵保光含服谁察似加护齐王。"召平相信了。结果魏勃一拿到兵权,就包围了召平的相府,召平自杀。于是齐王以驷钧为齐相望赶赶收犯,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封意史,把国中的士卒全部派了出去。
吕禄、吕产想作乱,在内畏惧绛侯、朱虚侯等人,在外又怕齐、楚的军队,又怕灌婴背叛他们。所以他们想等到灌罗是短婴带的军队和齐兵会合后再发动,犹豫未决。
九月,庚申清早,平阳侯曹窑代理御史大夫事,拜见相国告销室充马吕产商量事情。郎中令贾寿出使从齐国回来,责备吕产说:"大王不早早回到封国,如今即使想回封地,恐怕也不行了。"他把灌婴和齐、楚联合诛杀诸吕的事情详细告诉了吕产,并且催他赶紧入宫。平阳侯曹窑听到了这些话,赶紧去告诉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
太尉想入北军,但无法进入。襄平侯纪通掌管符节,就让人持节假传圣旨让太尉入北军。太尉又让郦寄与典客刘揭先劝吕禄说:"皇帝派太尉掌管北军,想要足下回封地去。你赶紧回去将掌管的北军的印交出去,否则就要大祸临头了。"吕禄以为郦况不会骗自己,就解印交给典客刘揭先,将北军的兵权交给了太尉周勃。太尉到北军时吕禄已经离开。太尉一入军门,就在军中下令说:"站在吕氏一边的袒露右臂,站在刘氏一边的袒露左臂。"军中都袒露左臂,太尉就此接管了北军。而南军仍然在吕氏手中。丞相陈平召朱虚侯刘章帮助太尉,太尉令朱虚侯守着军门,令平阳侯告诉卫尉:"别让相国吕产进殿门。"
吕产不知吕禄已离开北军,就直入未央宫,试图叛乱。到了殿门却不能进入,在外徘徊。平阳侯怕出纰漏,骑马通报了太尉。太尉也怕不能战胜诸吕,不敢公开宣布诛杀诸吕的事。他对朱虚侯说:"马上进宫保卫皇上!"朱虚侯要求给他一些人马,太尉给了他千余人。朱虚侯进入未央宫门,看见吕产正在廷中。傍晚,刘章带人袭击吕产,吕产逃跑,这时天起了大风,吕产的随从乱作一团,都不敢狠斗,刘章追上吕产,在郎中府吏的厕所里杀了他。朱虚侯杀了吕产之后,皇帝命谒者持节慰劳朱虚侯。朱虚侯想将他的符节抢过来,谒者不肯。朱虚侯就和他同车而行,进入长乐宫,斩杀了长乐卫尉吕更始。回去驰入北军向太尉回报。太尉站起来拜谢朱虚侯说:"我们担心的不过是吕产。如今吕产已死,天下太平了。"于是派人分部捉拿诸吕男女,无论老少一律处死。
评析
诸吕之变是西汉初期的著名历史事件。高祖刘邦已经考虑到异姓王的威胁,所以生前和大臣杀白马盟誓,非刘不王。但是由于吕太后的擅权和惠帝的早逝,其后出现了太后称制时期。因此诸吕牟王位,直接威胁到刘氏宗室的安全。外戚专权在汉代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吕后应该是开风气之先的一位皇后。
值得注意的是,诸吕意图叛乱是在吕后过世之后的事。事实上,吕氏家族除了吕后之外,新任诸王在朝廷中毫无根基,也谈不上真正的势力。太后这座靠山一倒,颇有四面楚歌之势。从史书的记载看,陈平、周勃和宗室合作,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轻松平定了这次未遂的政变。比起空有其表的外戚诸王,反而是刘姓宗室的力量不可小看,他们有地位,有血统的联系,有诸多关系网络和掌握各种权力,后来发动七国之乱的宗室势力已经在此时初露锋芒,等到汉武帝用一系列政策削夺宗室实力以后,刘姓家族的力量才渐渐削弱下去。
出处简介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司马光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聪慧,七岁时,以石破瓮抢救坠水儿童,传为佳话。1038年(宋仁宗宝元元年),中进士甲科。四十岁前历任苏州、武成军、郓州、并州判官等职。四十岁召还为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侍制、知谏院。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力辞曰"臣不能为四六",不获辞。神宗任用王安石实施变法,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又无力抗拒,力求外补。1071年(熙宁四年),以西京留守退居洛阳,筑独乐园,专意编著《资治通鉴》。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召还主国政,将新法废除殆尽。1086年(元佑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年九月,卒于位,当政仅一年多。赠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在政治上,始终与变法派对立。在为人方面,他正直磊落,务实敢言,律己严谨,正如其自称:"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耳!"(《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八)
司马光著述宏富,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续诗话》一卷,笔记《涑水纪闻》十六卷等等。其诗文集名《传家集》,有八十卷。司马光自谓:"光素无文,于诗尤拙"(《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这其实是他的自谦之辞。其集中存诗十四卷,共一千一百多首,其中律诗近九百首。他的诗质朴充实,不事华藻,却又能寓情于辞,言尽其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资治通鉴·汉纪·诸吕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