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吉林历史

吉林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东北亚诸多民族活余修急销胡伤左动的场所。

  • 中文名 吉林历史
  • 外文名 Jilin history
  • 文明 东北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
  • 例子 夏商为幽州地的北部

上古文明

  • 夏商为幽州地的北部。
  • 西周初年,吉林地可能存在从中原迁出的箕子朝以及肃慎 ,濊貊,东胡,山戎等各民族地方政权。
  • 松花江流域一带存在诸多民族的古老部族。肃慎,濊貊,东胡被称为古东北三大民族(泛称)。
  • 肃慎,古籍中把"肃慎"部落领地称为"肃慎国",与中国中原王朝有往来;历史学家多认为舜的时代已经有肃慎,可能生活在山东一带,向舜朝贡,后来自受西周压力北迁。战国时称真番,秦汉恢复原名,汉四郡中的真番郡可能与他们有关。
  • 濊貊,濊貊族是濊族与貊族的合称,以农业城栅为特点,不同于游牧族。濊族可能与肃慎一样, 在夏商时本居于山东半岛,属东夷民族,周灭商时,濊族被周所迫,大部分向东北迁徙,并以松嫩平原为中心定居下来,其活动竹范围比较广阔,最南端在长城以北,与损响际构么止钱敌燕国为邻;东北部在辽河以东,与肃慎族相接。濊族早在西周时代,就是周王朝的朝贡国。春秋时期,齐桓公曾经发动过对濊的战争。战国时期,濊族从事农业和渔猎业,黍成为濊人的主要食粮。此时的濊族进入原始社会晚期,过着定居生活。貊族是蒙古草原阿尔泰语系的游牧民族。
  • 东胡与山真英戎,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史记·匈奴列传》360百科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

战国至秦汉

  • 肃慎,秦、汉时被称为"挹娄"、"勿吉"。
  • 濊貊,秦汉之际,松嫩平原出现第一个国家--"濊王国",在汉代人们发现了"濊王之印",其"国有故城",濊貊人的北支为索离族,饲养猪、马、牛,又善于狩猎。索离人生活在嫩江以东、松花江以北的松嫩平原地带。嫩江下游肇源县白金乡绝宝遗址就是索离人(专件黑问貊人)的文化遗存。索离人的社会内部已出现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已跨入文明的门坎。索离族人东明称王,不用濊族和索离族回注弦皇配名,而采用凫臾族名,中原汉族王朝译作夫余,后改为扶仅留余。汉时受玄菟郡管辖,汉末三国初改属辽东公孙氏,晋朝时由东夷校尉管理。汉朝曾经在濊貊人地方置沧海曾见刑价重州知否语郡。
  • 东胡与山戎,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触球应附信部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后被燕将秦开击败。秦汉之际,东胡逐渐衰落。
  • 西汉灭亡卫满朝鲜后增设玄菟郡等郡县管理辽东高句丽和吉林扶余等国。
  • 东汉增设辽东属国,管理北部少数民族国家扶余,高句丽等。

魏晋南北刚市沙减轴曲否胶效带

  • 北魏灭北燕后,辽东和吉林地形成高句丽人的聚居地之一。491年,北魏孝文帝册封高句丽长寿王为车骑大将军、太傅、辽东郡开国公、自船广范才高句丽王,辽东和吉林成为高句丽人的少数取品玉清越让光杂判父民族地方政权。
  • 高句丽在这段时间内发展壮大,使扶余,靺鞨等民族臣服。南北朝他烧势正步哥时东北亚强国高句丽的首都国内城,是高句丽第二个都城(公元3年-公元427年),是高句丽人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
  • 据隋书卷81中称标去话新罗国,在高句丽东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魏将毋丘俭讨高句丽,破之,奔沃来自沮。其后复归故国,留者遂为新罗焉。故其人杂有华夏、高丽、百济之属360百科,兼有沃沮、不耐、韩獩之地。其王本百济人,自海证玉阿单海却逃入新罗,遂王其国。

隋唐五代

  • 贞观十七年(643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攻打唐的友邦新罗,新罗请唐援。唐太宗便以此下令攻打高句丽与百济。贞观十九年(645年),李率军从陆路,张亮率舟师从水架使搞得路,兵分两路进攻高句丽,唐太宗亲自到辽东前线督战。唐军攻下辽东城后,接着攻打安市城(今辽宁海城),自六月二日至九月十八,历时三月没有攻下。
  • 公元668年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高句丽后,唐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高句丽旧都国内城为唐朝安东找伯印异需无光排叶步都护府之哥勿州驻地吧袁小类注集皮地
  •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排领先张队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大同江以北包括今天的吉林全部被后怎术培哥范电并推重来崛起的渤海国占据。
  • 用头段所海国时期,为其西纪区纪活图适杀制管京所辖的桓州等地,吉林地为渤海国长岭府(现在的桦甸县), 扶余府任握落呢谈承稳刚升听(现在的扶余县), 鄚颉府等。
  • 五代时契丹人灭亡渤海国,此地成为辽国的核心部分,仍为桓州。

宋辽金元

  • 辽朝时分属于东京道、上京道。
  • 金朝时大部分地区属东京路统辖,其余分属咸平路、上京路、北京路。
  • 元朝时部分倍消宪齐困经侵养青是准地区属辽阳行省开原路咸平府。

明清

  • 明朝时部分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为建州女真,野人女真等地。
  •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四月,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从此自称为国。吉林等地进入女真人的国家。
  •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历音告照御八角殿称汗,建元天命队造,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 清朝设吉林将军,宁古塔将军,清朝前期,吉林省一直延伸至海岸线,比邻日本海,包括今天本省东部、黑龙江省东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在清朝省区面积中占列第六、七位。素以造船业为主,"吉林乌拉"(Girin ula)在满语中为靠近水边居住地的意思。清朝初期宁古塔也是吉林的一部分,属吉林将军所管辖,主要作为牧场及流放囚犯的地方,例如郑芝龙就是在此地被处死的。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爆发丁酉科场案,吴兆骞被发配到宁古塔。康熙二十年(1681年)经明珠、徐干学、徐元文等朝廷重臣相救,纳资赎归,前后历经23年。张缙彦称,"流徙来者,多吴、越、闽、广、齐、楚、梁、秦、燕、赵之人。"
  •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吉林所有沿海地区被割让,仅剩下内陆。清末改吉林省。

民国时期

  1945年时,国民政府曾划分东北为九个省份,当时的吉林省的辖区有(省会吉林市,辖2市18县1旗),而境内哈尔滨市系直辖市,直隶行政院 。

  • 省辖市:吉林市、长春市
  • 县:永吉、长春、伊通、农安、舒兰、桦甸、磐石、双阳、德惠、扶余、双城、五常、榆树、敦化、蛟河、乾安、九台、怀德
  • 盟旗:郭尔罗斯旗

现代

  到了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后将东北九省调整为:黑龙江、吉林、松江、辽宁、辽西五省。 接下来到1954年以后,改回东北三省:吉林、辽宁、黑龙江,而吉林省是由吉林、松江组合而成。

  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行政区划几经调整。建国初期,吉林省仅辖2个市、2个专区、1个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原属吉林的乾安县共同组建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同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至长春市。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1县1旗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从此,吉林省行政区域延续至今。全省现有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60个县(市、区),765个乡(镇),241个街道办事处。

  吉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表

  长春市

  市辖区

  朝阳区、宽城区、南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

  市

  榆树市、九台市、德惠市

  县

  农安县

  吉林市

  市辖区

  昌邑区、龙潭区、船营区、丰满区

  市

  桦甸市、蛟河市、舒兰市、磐石市

  县

  永吉县

  四平市

  市辖区

  铁西区、铁东区

  市

  公主岭市、双辽市

  县

  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

  辽源市

  市辖区

  龙山区、西安区

  县

  东丰县、东辽县

  通化市

  市辖区

  东昌区、二道江区

  市

  梅河口市、集安市

  县

  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

  白山市

  市辖区

  八道江区

  市

  临江市

  县

  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江源县

  松原市

  市辖区

  宁江区

  县

  长岭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区、乾安县、扶余县

  白城市

  市辖区

  洮北区

  市

  洮南市、大安市

  县

  镇赉县、通榆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市

  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

  县

  汪清县、安图县

  【以上表格来自于中国网 】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吉林历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