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铺乡 钱卫扬之编辖有19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7.5万亩。素有'棉乡'之称。
- 中文名 卧铺乡
- 别名 棉乡
- 行政区类别 省
- 所属地区 山东
- 下辖地区 寿光市、东营市
总来自面积15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7展举换.5万亩。 土地属盐化潮土,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无霜期长达200多天,适宜棉花生产, 素有"棉乡"之称。自1990年以来,连续6年被省、市各360百科级人民政府授予"植棉先进单位" 称号。199红论必督速触5年,全乡植棉近6万亩,为深段密涌现出植棉15亩以上的大户475户, 仅此困但尔一项全乡人均收入2200死敌开或路将多元,走上了规模化种植的路子,成为潍坊市农业站在名牌之一,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 卧铺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卤水资源,清河油田就在境内。近几年,这里立足资源优势,企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以原盐生产、建筑建材、石油配件、塑料编织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现有乡办企业11处,拥有固定资产1822万元,职工1173人。 其中清河实业有限公司下辖6个二级单位投官跑艺换石,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1995年实现利税51.3万元。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背况装形有按没片虽。在油区二号点、三号点生活区发展起饮食、服务、经销等店铺近50家, 从括刘烧加要业人员300余人,已基本形成了全乡第三产业小区,1995年随着辛沙路的全程开通启用,沿辛沙路十里开发区已初见规模 。
卧铺乡位于寿光市西北部的小清河南岸,西与东营空双议露多对额市相邻,南与牛头镇、 王高镇交界,东与羊口镇、杨庄乡、营里镇接壤。东西宽11.2公里,南北长19.2公里, 土地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占寿光市土地总面积的6.83%弦冷苗花。全乡辖19个行政村,总户 数5212户,19357人,起再府矛其中农业人口18930人,占总人口?的97.8%;?非农业人口427 人,占总人?口的2.2%。?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石10200万元,料食者益贵京养人均纯收入2450?元。? 该乡域内养主要河道有小清河、新粒车医科宽课故老塌河、雷埠沟、张僧河、马塘沟,对卧铺乡防 洪排涝起着重要作用。全乡矿产资源丰富,想右代正木弱答简你掌主要有石油、卤水,储量大,具有较高的 经济开采价值。公路交通比较发达。辛沙路、卧牛路、友谊路、丰羊路等贯穿南北, 全长56公里;巨大路、李大路、乡域内普三路、辛沙路横穿东西,乡域内总长16.6公 里。村内街道硬化率占全乡12个自然村的75%;乡域内硬化路面43公里,占主要交通 公路的59.23%;贝壳粉路31.1公里,占主要交通公路的42.84%。 农、牧、渔全面发展,成为全省植棉状元乡。
该乡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是全市 棉花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以棉为主,棉花 生产是全乡的农业主导产业,也是全乡经济的主要支柱。近几年来,积极实施"以棉 立乡,以棉兴乡"战略,棉花面积逐年扩大,棉花生产连年丰收,受到农业部和省、 市、县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棉花面积和总产已定宽零易静为逐找娘连续6年稳居全省乡镇之首。全乡种 植面积基本稳定在4万亩左右,并且成方连片,初步走上了规模化种植的路子。还在 提高棉花单产上下功夫,不断引进改良棉花新品种,增加科技投入,棉花单产、总产 连年递增,棉花已成为全乡人民的"拳头产品"。1995年,全乡棉花生产已出现植棉 50亩以上、交售皮棉1万公斤的"植棉状元户"4户;植棉30亩以上、交售皮棉5000公 斤以上的"植棉先进户"225户;植棉15亩以上、交售皮棉3200公斤的"植棉大户" 953户。仅棉花一项,全乡人均收入就达2000元以上。
小清河水流经卧铺乡域10公里,两岸芦苇资源极为丰富,再加上有面积近1万亩 的"双王城"水库,东西新、老塌河及各村大小湾塘,全乡具有巨大的天然苇草资源 优势。据统计,全乡有苇草面积1.5万亩,苇草加工前景广阔,是一个巨大的天然 "聚宝盆"。目前,全乡开发利用5000亩,年产芦苇3000吨,仅苇草一项就收入60万 元,待全部开发利用后,预计苇草收入将突破200万元。 卧铺乡洼大草多,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几年来,卧铺乡紧紧把握 这一资源优势,在大搞科技植棉,加快二、三产业和乡村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 和鼓励全乡人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并在这方面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在资金扶持、 技术服务等方面大开"绿灯"。目前全乡大家畜存栏量达到5000头,?其中养牛?4 000头、羊1000头。并以乡?兽医站为依?托,不断引进推广新技术和?优良品种, ?及时搞好指导,提高经济效?益。? 1995年,全乡粮食总面积2.06万亩,单产515公斤,总产1061万公斤,比1991年 增长460万公斤;棉花总面积6万亩,单产皮棉100斤,总产6万担,比1991年增长2万 担;渔业生产,乡捕捞公司共有大小渔船32艘,751马力,年捕捞能力920吨,产值1 10万元,淡水养殖400亩,年产量300吨,产值150万元;畜牧业,大牲畜存栏量5000 头,生猪出栏率600头,养鸡场3处,共养鸡10万只,全乡养羊700只。
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乡现有各类乡办企业11处,就业人员达1500多人。近几年来,全乡不断强化对现有企业的人、财、物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了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并立足全乡乡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背靠油田的优势,围绕油田上项目、求发展、作文章,积极稳妥地发展乡村企业,全乡初步形成了以原盐生产、建筑建材、石油配件、塑料编织、劳务输出为重点的工业体系。1991年以来,全乡立足扩大乡镇企业规模,不断增加投入,4年共完成乡镇企业投入1773.4万元。
抓好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上技改项目21项,产值连年递增,1992年比1991年增长18.7%,1993年比1992年增长16.7%,1994年比1993年增长19.3%,1995年比1994年增长49.5%。特别是辛沙路开通以后,投资120万元新建大型飞机造型加油站1处,年创产值800万元,利税50万元。乡一盐、二盐、联营三处盐场共投资150万元,新上塑苫等技改项目。清河实业有限公司1995年投资580万元,新上氯化镁厂、炼瓷厂两个项目,年产值500万元;该公司年总产值900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成为全乡龙头企业;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百佳企?业"。?第三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随着清河油田在全乡的大面积开发,带动了饮食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辛沙路的开通又为全乡的二、三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沿辛沙路两侧,饮食业、服务业、维修加工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悄然兴起,全乡有经销点96处,维修服务点10处,饭店18家,馒头房等6处。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176人,1995年第三产业总产值210万元,较1991年增长3倍。
卧铺乡到2000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2.3亿元,比1999年增长13%,乡办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900万元,实现利税1143万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16%和20%,农民人均所得3745元,比1999年增长2%。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1996年以来,该乡努力探索盐碱地综合开发的新路子,形成了粮、棉、菜、牧、渔多元化支柱产业。(1)发展无土栽培蔬菜大棚。该乡从1999年开始试验"盐碱地大棚蔬菜无土栽培",并获成功,2000年大面积推广,发展高温大棚597个,其中无土栽培大棚336个,年纯收入600万元,人均增收300元。2000年12月,全国无土栽培新闻发布会在该乡召开。同时,为搞好系列化配套服务,2000年投资30万元在刘旺村建蔬菜批发市场1处。到2000年底,前来参观学习的团体或个人达6000人次。(2)发展河蟹养殖。1999年该乡利用北部油区荒弃地,投资30万元,建起200亩的河蟹养殖示范基地。2000年进一步推广,开发1万多亩蟹池,净养水面达到6000亩,亩纯收入2000元,全乡人均增收300元。(3)发展优质抗虫棉。2000年全乡3.5万亩抗虫棉获历史最好收成,亩产皮棉54公斤,总产1886吨,人均增收200元。(4)发展畜牧业,2000年建饲养小区55个,牲畜存栏量达到8000多只(头),畜牧业总产值达200万元。(5)发展粮食生产。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其中小麦2.3万亩,总产6233吨;玉米6000亩,总产1496吨;谷子1450亩,总产333吨;高粱620亩,总产14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