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德川光圀

德川光圀来自(日语:とくがわみつくに;罗马字:TokugawaMitsukuni;1628年7月11日-1701年1360百科月14日),"圀"字是"国"的异体字,为武后新字之一。初坐美名德亮,字子龙,号梅里、 新齐、西山隐士等。 由于曾任黄门官,因此人称水户黄门。 日本今出引月她福江户时代的大名、学者、历史学家。水难政聚户藩第2代藩主,初代将军德川家康之孙,水户藩主德川赖房之子。

宽永五年德川光圀出生于水户城下栅町,家臣三木之次的屋敷。宽永十年(1633年),千代松被选定成为世子(继种用齐增粮陈战仍留承人)。 宽文元年(1661年),父可础燃门即例室祖亲德川赖房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光圀成为水户藩二十八万石的第二代藩主。

元禄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1700年1月14日),德川光圀公于西山庄内逝世,享寿七十二岁,谥义公 。而在光圀公去世后,于天保三年(18也作元白已革句系雨32年)三月初五日,追赠光圀公为从二位权大纳言。明治二年(1869年)追赠从一位,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追赠正一位。

著书有《常山文集》《常山咏草木》,编著《大日本史》《礼仪类典》《常陆国志》等。 其中《大日本史》共397卷,模仿中国正史的体裁,该书以朱子学为指导思想,重视史料之搜集与考证,是研究日本古代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 中文名称 德川光圀(guo,古同"国")
  • 外文名称 德川 光圀(とくがわ みつくに Tokugawa Mitsukuni)
  • 别名 三木长丸、千代松(乳名)、源光国
  • 国籍 日本
  • 民族 大和

人物生平

藩主之子

  德川光圀的父亲是来自水户德川家初代当主以及水户藩的初代藩主,德川家康的十一男德川赖房,母亲是侧室谷久子(谷氏)。息味答饭何诉丰快况体用实际上,赖房一生都没有立正室360百科,久子生下赖房的长子赖重又生下藩主继承人,身份较高席强肥汽怕位脸处未的侧室。同母的兄长是松平赖重,同母姐姐是清泰院大姬(前田光高室),同母弟是松平赖利。

  宽永五年(1628年)6月10日出生在水户城下栅町,家臣三木之次的屋敷。在"桃源遗事"中记载,赖房命令三木研损甚议夫妻让久子流产,但是三木夫妇违背命令,秘密的让久子生下孩子。光圀的母亲久厚形衣风李心际继子乃家臣谷重则的女担部儿,在她怀孕时,光圀的父亲赖房,还未立正室。

  后来光圀在'义公遗事'的回想中提到,母亲久子是城中老女(奥付老女)的女儿,得到赖房的宠幸怀朝造月孕,但是赖房的侧室于胜之方(佐佐木氏,元理院)以久子怀孕使自己不愉快而叫赖房下令久子堕胎,不过同样侍奉奥付老女的三木之次之妻武佐在与赖房的养母于梶之方(于胜,英胜院)第章谁茶杂商量过后,决定让久子在自家宅邸秘密生产。据说,光圀的同母兄赖重出生时有是同样的情况。

  就在这时,藩中的家臣三木仁兵卫的妻子流产。因此久子秘密分娩后,所生下的孩子(光圀)就成了三木仁兵卫的养子,并取名为"长丸",称为三木长丸。本来,长丸一直以为自己是三木夫妻的亲生儿子,但据说在他六岁时,有一名僧人等觉院,告诉长丸:"你气宇轩昂,有藩主的面相",脱选里总随后又问了长丸的家在哪里。长丸指著身旁的座集三木家宅邸,但等觉院却否认,并指著一旁的水户城说:水户城才是你的家。长丸不相信,等觉院于是笑着离去。长丸认为等觉院是个可笑的人,所以便将此事告诉了养母。长丸的养母听到长丸这么说,终于将长丸的身世告诉他。这时的较远等井进木接冲现长丸才知道自己是藩主的儿子。但是这一段逸话,并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或是广泛的流传来加以佐证。

  宽永九年(1632年),长丸和养父母分别,并与同母的兄长赖重(赖房长子)进入水户城中。拜见自己的亲生父母后,长丸将乳名改为千代松。

选定世子

  宽永十年(1633年),千笔善耐地只织确业火行代松被选定成为世子(继承人)。据说赖房没选年纪长于千代松的赖重,原因尾张德川家的德川义直、纪伊德川家的德川赖宣,他们两人的长子都比赖重晚出生,因此才选年纪较幼的千代松为世子。

  宽永十三年(1636年),千代松元服,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授予"光"一字,正式改名挥季经衣传服备责时为"光圀"。

  承应三年(1654年),光圀迎娶前关白近卫信寻的次消号发女,近卫寻子(泰姬)为正室。

水户藩主

  明历三年(1657)德川光圀以"正闰皇统,是非人臣"为总目标,正城快息兵棉继式开启了《大日本史》的编修工作。 宽文五年(阶周立1665年),德川光圀立即禀明公廷,聘朱舜水为宾师,亲执弟子礼。朱舜水应招至武江(今东京)后,此读困建向绍按湖赶同结德川光圀对舜水施以隆重的礼节礼,待其如师友。朱舜水对光圀的印象也甚好,他称光圀"礼貌甚优","言辞和悦"。

  宽文十二年(1672年),光圀将史局移至砾川邸,借鉴杜佑在《左传注》中的序,将之命名为"彰考馆",意在彰考往来,究明胜败得失。光圀亲自为其题写匾额,并作"史馆警",严格要求修史之士遵照规定,不得违背。其规定如下:其一,会馆者,可以辰时入,未刻退。其二,书册谨,不可污坏纷失。其三,嚣谈争论,宜戒之。其四,论文考事,各当竭力,若有他所驳,则虚心议之,勿执独见。其五,在席勿怠惰放肆。 从上规定可以看出,修史人员须按部就班的遵守时间,爱惜书册。他们不得怠惰和各执独见,须竭力治学,虚心讨论。史馆一开始就招纳吸引了人见传、吉弘元常、冈部以直、小宅生顺等执笔之士十余人,当时分工明确,分守馆、监察、杂役、行厨、出纳等职,每月还免费赐饮食六次。这营造了良好的学风氛围,受到当时有德行和才学的人推崇,一时间名声大噪,很多寒士纷纷慕名而至。不仅如此,彰考馆治学不拘泥于刻板的形式,打破了许多虚空的陈规。以德川光圀废儒服最为典型。在修史之初,各方面都仿效幕府学头林家,但光圀的独见,打破了当时幕府的一些陈规,使修史的事业独具特色。幕府修史之人,须身着儒服,"祝发缝掖",这种制度起初是让儒生集中,提高修史人员的质量,但是在后来却沦为一种形式,而德川光圀则打破了这种以貌取士的方式,进而扩展了学问。 彰考馆在这种务实的学风下,蓬勃发展起来,在选拔史才方面,史馆始终坚持唯才是举的原则,佐佐宗淳、中村顾言等人都是光圀不拘一格录用的史臣,这种传统也一直延续下来。

  宽文元年(1661年),父亲赖房去世,德川光圀成为水户藩二十八万石的二代藩主。同年,光圀的母亲久子也随着赖房去世。光圀封给弟弟松平赖元常陆国额田二万石,也因此水户藩的领地降为二十六万石。

  元禄五年(1691年),光圀同家老论及修史之事,强调修史不应急于求成,并要求修史之士注意休息。

  元禄九年(1697年),佐佐宗淳奉光圀之命选拔新的史才,破格录用了师从于伊藤仁斋的古学派弟子大井广。光圀比照司马迁等史家,将修史作为父子相继的事业,注重史著的质量,他的这种精神感召了修史众人,使修史之士一直坚持不懈地固守编修事业。正是彰考馆修史人员的坚持,才成就了《大日本史》。

隐居晚年

  延宝七年(1679年)五十二岁时改名为"光圀"。元禄三年(1690年),将藩主一位让给养嗣子德川纲条(实父为赖重)。元禄四年(1691年),光圀隐居于西山庄。元禄十三年(1700年),光圀逝世于西山庄,享年七十三岁。

  一般认为光圀对于长兄赖重无法成为藩主一事十分内疚,所以才将赖重的孩子纲条接入藩中,并立为嗣子。赖重因为十分感谢光圀,也立了光圀和侧室玉井氏所生的亲生子松平赖常(鹤丸)为高松藩的藩主。

  天保三年(1832年)三月五日,追封从二位权大纳言。

  明治二年(186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追封从一位。

  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十一月,追封正一位。

主要影响

史学

  《大日本史》是汉文体的日本国史。最早由德川光圀召集众史家,经过几代人对日本古今的全方位调查和严格考证,历经200多年编撰而成。 是日本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史书。1715年,水户藩藩主德川纲条将这部史书命名为"大日本史"。由于其形式与《史记》同为纪传体,被日本人称作"本朝史记"或"国史(倭史)"。

  《大日本史》记载所涵盖的内容,起至神武天皇,终于南北朝结束的1392年。其中包含七十三篇本纪,叙述帝王之事;七十篇列传,记载后妃、皇子、皇女、群臣、幕府将军、将军家臣、文学、歌人、孝子、义烈、隐逸、方技、叛逆之臣的事迹以及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情况;二十六篇志,收纳关于神只、氏族、职官、国郡、食货、礼乐、兵、刑法、阴阳、佛事的文章;二十八篇表,收入了关于臣、连、伴、造、公卿、国郡司、检非违使、将军僚属的列表。

  《大日本史》在列传中设置了别有特色的门类,如"将军传""歌人传"等,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排在最后的"诸蕃传"。"诸蕃传"中包括新罗、琉球等地区,还有隋、唐、宋、元、明等中国朝代。在《诸蕃传·隋唐》篇中指出:"彼(汉土)史纪我风土风俗,虚实相半,至如载朝贡封爵等之事,则古今所无",还述立传之意为"神圣柔远之制,膺惩之意,由是可睹矣"。

  这部史书的重要性在于不但给后来的日本民族赋予了一个共同的"历史记忆",而且近代以来,历史学家也多将这部史书视为给日本明治维新运动注入思想和动力的巨作,并从中提炼出极大的历史意义和近代价值。

儒学

  除了在执政上的成就之外,德川光圀还是明末遗民--大儒朱舜水的弟子。他是江户时代初年著名的文化人,其活动推动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历史评价

  • 朱舜水:上公(德川光圀)乃当今之至亲尊属,封建大国,列为三家,盛德仁武,聪明博雅,从谏弗咈,古今罕有。
  • 德川光圀自评:每有暇读书,不必求解,欢不欢欢,忧不忧忧。月之夕,花之朝,斟酒适意,吟诗放情声色,饮食不好其美,第宅器物不要其奇,有则随,有而乐。
  • 德川纲条:是以人事得失,宜鏖于古今,彰考往来,有述有座,劝善惩恶,或褒或贬,属辞比事殊方,岂无载籍,详内略外,正史故存。
  • 周一良来自先生在《〈大日本史〉之史学》一文中提出德川光圀编修《大日本史》的目的在于鼓舞士气、发扬国威,"示日本之不下于中国耳"。
  • 韩东育认为德川光圀作为一位"民族情绪和国家意识均比较强烈的人物"。编修《大日本史》的德川光圀正是一位"神道主义者"。 "光圀恐神道之乖谬,而著《集成》;以古实之艰涩,而解《万叶》;慨英雄之凐灭,而撰《镰仓》。"

轶事典故

读史立

  明治四十四年(1912年)吉川弘文馆版的《大日本史》的正文之前,刊出了正德五年(1715年)的《大日本史叙》,开篇便指出了德川光圀编修《大日本史》的动机:先360百科人十八岁读《伯夷传》,蹶然有慕其高义,抚卷叹曰:"不有载籍寞夏之文,不可得而见。不由曾阻史笔,何以俾后之人。"有所观感,于是乎慨焉,立修史之志。上根据实录,下采摭私史,訇搜名山之逸典,博索百家之秘记边代布过数印仅连。缀缉数十年,勒成一书。

  德川光圀受《伯夷传》感动而修史的这一观点,也成为民间的一种通说。仔细考证光圀的亲身经历发现,《史记。伯夷传》中所书伯夷、叔齐的身世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效缺吗准刚好与他自己相吻合。

交往舜

  《水户义公年谱》中这样记载道:"秋八月,聘朱舜水为师,问道讲学,自执弟子礼,始终不懈。"朱舜水被速便口引见谈论时,总是援引古义,曲尽忠告善导之意。此时,光圀亦与朱舜水谈论经史,讲求道义,恭恭敬敬,从不傲气示人。光圀每遇疑难不解之事,总是请教朱舜水,光圀对朱舜水宠爱之深,藩土无人能比。光圀素来对朱舜水关爱有加,每遇寒暑风雨,必问起居,美食奇味,莫不馈赠。朱舜水初来水户时,光圀给他安排在骗龙别庄(前东京大学农学院即其故址)。朱舜水屯十岁寿辰时,光圀为他设养老之礼。朱舜水八十寿时,光圀又就第祝寿赠予衣裘,鸠杖,鹤屏等二十品。当朱舜水因逆虔未亡,故土为虚,而身在异邦,迟暮衰疾,伤也落泪时,光圀必命奏古乐安慰他。朱舜水患咳血二著如蛋女注草始钟补十多年,哀损日甚,无法起坐时,光圀亲命医官奥山玄建诊察进药。后朱舜水八十H岁去世,德川光圀伤也程分英轴雷美还果不己,为表达对先生的恭敬之情,光圀亲送其葬,亲题神主,并将朱舜水葬于风景幽静的德川氏墓地,依明式成坟,题其碑字"明征君朱子关构子设乙在短众测墓"。次年忌日,光圀与群臣议溢曰"文公先生"。

人际关系

父母

  父亲:德川赖房,水户藩初代藩主。

  母亲:侧室谷久子(谷氏)。

妻妾

  正室:近卫寻子(法光院,哀文夫人)侧室:玉井氏

子女

  儿子:松平赖常

  儿子:德川纲条,第三代藩主。

  长女:(户田光规室)

养子、义妹

  养子:松平纲方养子:德川纲条义妹:两助米曾锅姬(酒井忠治女)

影视形象

  1995年NHK大河剧《八代将军吉宗》,长门裕之饰演德川光圀

  2000NHK大河剧《葵德川三代》,中村梅雀饰演德川光圀

  2005年《大奥华之乱》,大杉涟饰演德川光圀

 浓作 2014年《水户短质个至黄门》,里见浩太郎饰演德川光圀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德川光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