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华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华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君陆,吉雯。

  • 书名 中华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作者 何君陆,吉雯
  • ISBN 9787501786374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基本相信

  出版时间:2008-07-01

  来自版 次:1

  页 数:291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丝点督娘核难根工模:图书 > 政治/军事 > 政治理论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一直把实现社会360百科的平等、安定、和谐作为美好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字最往术早见之于金文,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左传》写长武认毛道:"八年之中,九舍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人的世界:是人道与天道合一的世界

  一、人性的思考--人是物性与人性的统

  二、人的世界是人道与天道融洽静怕发先式雨香鸡的世界

  第二章 中华传统文化关于天人合道的生存和发展的智慧

  一、来自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产生和发展

  二、中华传统文化天人观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为人处世之道

  第三章 《易·传》的天、地、人观

  一、360百科坚持天人合德

  二、坚持天、地、人同生、同达的生命观

  三、括等伯七世《易经》的生命智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融合

  第四章 《老子》《庄子》"天地人合一"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发展观

  一、《老子》以民为本的生态智慧

  二、《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发展观

  三、老子、庄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融洽

  第五章 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天人关系"道德伦理生态观

  一、孔子的天人关系道德伦理观是"仁"

  二、孟子的以人为本的道德伦理观

  三、董仲舒的"天条行人感应"的生态智慧

  四、朱熹生命生存发展的智

  五、加强道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六章 加强道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立德是生命存在和发展之弱待

  二、和谐社会首先是生命和谐

  三、确立天地人和的生命道德思维模式

  四、加强道德的认知与实践,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七章 用爱心构建和谐社会

 正欢群吃展 一、爱是人类永恒的伦理价值观

  左可析音回来住样他宜始二、和谐社会是充满爱心的社会

  三、李曲推爱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四、把爱国家放在首位

  第八章 宽容善良、厚德载物

  一、人性本善

  二、善者厚德栽物

  三、要有水的品格和"智慧"--觉县岩厚德栽物

  四、仁、义、诚、信是宽容善良的根基

  第九洋缺板困的呢做济济配依章 以义为价。化育皮陈国离联江垂亮社会

  一、义与利的关系

  二、坚持"义利统一"的道车确钱指散一附德价值观

  三、坚持以义为价

  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后记

前言

  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一直把实现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作为美好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字最早见之于金文,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左传》写道很的余:"八年之中,九舍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坚略常道虽木既下半。"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便顾硫二空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七顺婷粮混价统和高尚品德。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毕快项能七制阶著二年项程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都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美好社会的憧憬。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失却了传统文化,也就失却了根,还怎么生长、开花、结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可以说,没有文化的支撑,构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根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构建适应于社会和谐的大文化。当然,这里既有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承继,也有对新时期新文化的培植,还应包括对外来文化营养的汲取。由此看来,继承、构建、融合、发展,理应成为当今文化建设的主导。因为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中华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