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石经山

石经山本名白带山来自,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南云居寺 ,在云居寺东二里处,又称芯题攻案尔县火粒山,唐时名涿鹿山,俗称小西天。海拔450米。这里不仅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处,也是佛祖舍利出土之处,4196块隋唐石经为国之重宝,以雷音洞、金仙公主塔为代表的众多历史遗迹,具有极高的价值。

  • 中文名称 石经山
  • 地理位置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南云居寺
  • 开放时间 旺季:8:30-17:00淡季:8:30-17:00
  • 景点级别 无等级
  • 门票价格 15元

发展历史

  石经山上现有唐塔来自两座,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200多年。云居寺有唐塔七座、辽塔五座及隋唐碑刻等历史文物。云居寺厚际宽接练不仅藏有佛教三绝与千年古塔前米,而且珍藏着令世人瞩目的佛祖舍利。舍利(佛教名词)意为尸体或身

  骨。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云居寺1981年11渐打流单历言告未者今兵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的是赤色肉舍利两颗。为千销次春年古刹增添了一份祥光瑞气。云居寺是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云居寺特有的幽静地理环境,奇特怡人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

  据考,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05年),僧人静琬为维护正法,镌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分藏于石经山9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规模之大,历时之长,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闻名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主要景点

  海拔450米360百科。这里不仅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处,也是佛祖舍利出土之处,4196块隋唐护纪宗数士兵批石经为国之重宝,以雷音洞、金仙公主塔为代表的众多历史遗迹,具有极高的价值。山腰分两层,凿有九个藏经洞,洞内存放自隋至明朝的刻经石板4559石。其中雷音洞为开放式,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版都是静琬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刻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 此山矗立于群山环抱中,项错积因当地盛产大理石,僧人静琬法师率领第子把天然的石洞磨平,将146块石刻佛经镶嵌于四壁,此洞就是第五洞雷音洞(又称华严堂、石经堂);洞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柱身雕刻佛像1056尊,号称千佛柱,是隋代雕刻中的精品。为了保存石经,弟子们又在悬崖下开辟了8个洞州多。石经山保存隋唐石垂色报仅接验神跑经4196块,是刻经史上最特玉销要早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石经山除9个藏经洞外,山顶有五台,每座台上曾有一座唐塔,抗日战争后仅存2座。在石经山众多的景观中还有朝阳洞、石佛洞等多处洞穴,并且有绵羊石、望秀亭、唐僧殿等历史遗迹。石经山风景秀丽、景色幽静,随着景区的不断开发,石经山将成为房山西南又一个重要的风景区。

108级台阶

  新肉尼重由此向上,到藏经洞,古人特意开凿了108级台阶。据说,这代表人生中的108种烦恼。每登一级,就能消除一种烦恼。登完108级,就意味着消除了一切烦恼。

古道

  石经山这条古道开凿于隋大业年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先人曾运送过无数经版。古道大部分是在山体岩石上开凿而成。每级台阶都留下了先人们不朽足迹。拾级而上,我们将切身领悟锲而不舍的"石经精神"

藏经洞

  石经较次些样爱无山有9个藏经洞,其中两个藏经洞靠下,是同一个水平面的,不远处还有一小块空现静过由掉地,上面有个废弃的亭子。据介绍,在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亭子上能够看到河北涿州的景象。从此往上是一段非常陡的,可以与华山台阶相比的台阶,上去了,就是另外处端教担轴入往7个藏经洞。这些藏经洞刻在悬崖怎速正鲁马峭壁之上,相连的台阶有些排属围差企告料输部分悬空,头顶就是巨石,有的地方连腰都不能直立。

路线

乘车路线

  六里桥北里出发,乘901快路, 大董村站下车,换乘房31路, 在三岔桥站下车,步行1.0公里即到。

自驾路线

  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据笑,从京周路/阎村来自/周口店/大件路出口离开,行360百科驶320米,朝京周路/阎村/房山/周口店方向,稍向右转行驶540米,直行进入高速检谈应跨线1号桥。 沿高速跨线1号讲评提呼相桥行驶360米,直行进入S317,沿S317行驶10.6公里,直行进入京周路。 沿京周路行驶1.1公里,在南关立交桥右前方转弯进入S317。 沿S317行驶3.9公里,左前方转弯行驶10米,稍向右转行驶10米,直行进入X002。 沿X002行驶24.9公里,右后方转弯行驶140米,过右侧的石经山风景名胜区,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石经山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