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裂丝盖伞,子实体小。菌盖直径3-5(7)cm,淡乳黄色至黄褐色,表面密被纤毛状或丝状条纹,初期近圆锥形至来自钟形或斗笠形,中部色较深编效矿特工,干燥时龟裂,边缘多放射状开裂。
- 中文名称 裂丝盖伞
- 拉丁学名 inocybe rimosa (bull. : fr.) quél.
- 界 真菌界
- 门 真菌门,有资料归为担子菌门
- 亚门 担子菌亚门
形态特征
菌肉白色。菌褶凹生近离生,淡乳白色或褐黄色,较密,不等长。菌柄圆柱形,长2.5-6cm,粗0.5-1.5cm,上部白色有小颗粒,下部污白至浅褐色并坐那劳女鲜有纤毛状鳞片,常常扭曲和纵裂,实心,基部稍膨大。孢子印锈色。孢子锈色,光滑,椭圆形或近肾形,10-12.6μm×5-7.5μm。褶侧囊体瓶状女显本严,顶端有结晶,7头式女价煤李岁6-107μm×20-28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成群或单独生长在林中或道旁树下地上。
分布地区
吉林、河北、江苏、青海、云南、西藏、新疆、香港等。
经济用途
此种毒菌曾在北京、山西等地区有中毒事例。中毒后,潜伏期半小时至2小时,主要产生神经精神病状。出现大汗,流涎,瞳孔缩小,视力减弱,发冷发热,牙关紧闭或小便后尿道刺痛,四肢痉挛,有的精神错乱。甚至有的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而死亡。早期催吐,或用阿托品疗效较好。此菌分布极广泛,与栎、榆、柳、杨等多种树木形成外生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