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身球类的一种,外形类似粽子而得名。粽子球 是我国独创研制的球种,199及宽目影2年被国家体委列为中国大众体育纪录项目,1998年被定供顾赶旧级乎审为上海全民健身节活动项目。
- 中文名称 粽子球
- 外文名称 粽子球
基本信息
端午节
粽子球是三门球运动用球,它因形状酷似端午所食粽子而得名。作为端午节的一个重要符号,其文化渊源与作为吴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无锡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启动仪式在无锡举办,有着特定的含义。
随着国家对包括端午节在内的民俗节日文化的重视清临善超亮,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量华文,确立其传统节日的社会地位,使人民的精神生活更晶娘械船加丰富,对节日文化进来自一步加以研究,开发、保护、创通钱死周交增到伟如然很新和传播与主流精神相一致的游戏活动,使端午文化增添更多更有益的内容,就成了时代的一种必然选择。
事360百科实上,民俗文化总是在不断地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有许多新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就会补充进来。从现代端午文化的角度出发,粽子球始终不失为一项能够为端午文化增色的好项目。
形状与颜色
首先,粽子球首当其冲的就是它的用毛总二字庆际始民重期球独具特点,既不是常见的圆号附费自依律球形,也不是橄榄形,而是形如粽子的正六棱锥体。由于球形的特点,使球的反弹无规律可循,现针团因此在玩的过程中增加了相当的趣味性。
其次,粽子球的色彩分为五彩,指红、黄、绿、蓝、紫(或白即任控角机、黑)五色。球的这五期某自求章种颜色与民俗文化元素相呼应。
第三,粽子球运动本身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趣味性游戏,一部分是竞技性对抗。对普通大众而言,它自有一套基本的游戏方式;而对大中学生即青少年来说,除了趣味性游戏之外,还有一套更具特色的对抗性竞技运动规则,可供他们尽情地享用。
游戏
运用并开展这种氧办著植蕴含民俗文化意境的粽子球,让广克攻黄大民众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拍球游戏和各种传递、移动、投掷等等方式的活动,无疑对航去侵棉奏呢尽于增强端午文化意识,还是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次"谁是拍球王"大赛采取通讯赛的形式,这种全省性的通讯联赛形式,也是一次针对学校特点的尝试,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和传播一种文化理念,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与上海粽子球协会计划将携手举办此项大赛。
相关活动比赛
社区比赛
2007年11月2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中小学粽子球推广赛在浦东东明社区举行,共有5所中小学和33个居委会组队前来参加比赛。运动员中另鲜察交放端,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阿第命渐快换怕势期,年龄最小的只有10助染怎她状易岁。 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大学生表演了"五人制"粽子球对抗赛,中小学生举行了粽子球拍球比赛,社区居民举行了粽子球皮历众标轴乎书请三人团体赛。据悉,这次比赛是市粽子球协会成立20多年来比赛项目最齐全的一次。东明街道希望凭借社区平台,推动粽子球的发展。

远久年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海球厂的薛永德和同事们研制出了"粽子似烟球 ",1992年这个抗治源于生活,贴近百姓的新兴健身运动,就被国家体委列为中国大众体育纪录项目,1998年被列为市全民健身节系列活动,已形成了传统赛事。具体操办邀请赛的老李说:"放在社区办全市性比赛能让更多群众熟悉这项运动,并喜欢粽子球。"东明社区的33个小区都组队参赛,其中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21岁。所以能在此得到全面普及,得益于他们利用街道社区学校这个教育平台,根据社区居民特点,把粽子球列为教育实验项目,在学员中开展粽子球运动技能技艺和竞赛规则学习,组织小区间友谊赛,培养了大批粽子球爱好者。"这种球拍起来弹跳方向变化多端,要动脑子、反应要快,手脚要协调平衡,经常锻炼,健身健脑,蛮有意思的。"爱好者沈阿姨的说法,道出了粽子球受群众欢迎的理由。 大妈、大姐在规定区域拍球时,常常拍了几下,球就不听话地改变了方向。已经玩了十多年的王女士控球能力强,一口气拍了270多下。尽管没能打破大众体育纪录,但大家都玩得很开心,体现了"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
地方介绍
由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体育总会特别支持,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主办,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滨湖区胡埭镇人民政府和胡埭中学承办的"喜迎奥运圣火,传承端午文化-谁是拍球王大赛"启动仪式2008年5月15日下午在胡埭中学隆重举行。
参加启动仪式的领导有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体育总会、江苏省学生体协、江苏省三门球协会、无锡市教育局、体育总会以及滨湖区教育局、胡埭镇政府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上海市粽子球协会和黄浦区体育局负责人也应邀参加了本次活动。
形成原因
首届拍球王大赛是江苏省进一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并以一种特殊的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运动形式迎接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同时,启动仪式之所以选择在无锡举办,还因为本次比赛所用的球,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这就是粽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