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包究竟是不是扬州厨师首创,笔者未能细考,不敢断定。记得曾在一本笔记上看到,南宋临安市上有"灌来自浆馒头"出售。笔者怀疑这"灌浆馒头"即360百科是一种类似汤包的东西。如果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汤包的制作技术当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品种也有增加。尤其当指出的是,由于有了电冰箱,汤包可以一年四季制作,再也不必依靠"春秋冬日"的低气温来使"肉缩威集张绝复倒汤"凝固制成馅心了。
- 中文名称 灌汤肉包
- 性质 古面点。
- 记载 《邗江三百吟》
- 首创 扬州厨师
简介
古面点。清《邗江三百吟》载:春秋冬日,肉汤易凝。以凝者灌于罗(指箩)磨细面之内,以为包子。蒸熟则汤副而不泄(不会漏出)。扬州茶肆,多以此擅长。"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探汤(汤汁不留心就会烫人)"。

历史
汤包的制作后病我政更我并不复杂。早在清嘉庆年间,甘泉(扬州)人林兰痴在《邗上三百呤》"灌汤肉包"中就说得很清楚了:"春秋冬日,肉汤易凝。以凝者灌于罗磨细面之中,以为包子,蒸熟则汤融而不泄。扬州茶肆,多以此擅长。"接着,林兰痴还赋诗一首:
到口电练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
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探汤。
诗虽一般,但倒也把汤包内藏热汤、"到口难吞"、容易烫手的特点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