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开花。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 食用功效: 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 中文名称 柔毛益母草
- 拉丁学名 Leonurus villosissimus C Y Wu et H W Li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整体
多年生草本,具于其上密生须根的圆柱状主根,须根纤细,近水平伸展。
茎
茎直立,来自高约60厘米,单一,钝四棱形,下部近圆柱形,上部具四沟槽,有条纹,极密被淡黄色长柔毛,上部多分枝,分枝伸长,叉开,具花序务题衡施看控厂权游。
叶
最下部茎叶在花时不存在;茎中部叶具柄,柄长1-3.5厘米,360百科腹平背凸,有条纹,极密被淡黄色长柔毛,叶片轮廓为三角状卵圆形,长5-6.5厘米,宽5-5.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兴亲三香影答秋某合形,边缘具粗锯齿状牙齿,坚纸质,3裂,分裂达2/3,中裂片较大,菱状长圆剂油形,长约4厘米,宽约2.5厘另而序线左龙讲百米,侧裂片长圆形,较狭,宽约1前手物望.5厘米,干时上面黄绿色,下面较淡,两面均密被淡黄色柔毛,脉网在上面凹陷下面明显突出;在分枝上及茎上部花序上的叶变小,具短柄,柄长不及5毫米,叶片圆状卵圆形、卵圆形至近圆形,边缘具粗锯齿状牙齿,不裂或3浅裂,分裂八感集联仅达叶片1/3,毛被同茎中部叶。
花
轮伞花序过做权践腋生,排列于茎及分枝上部,多花,远离而向顶密集组成长穗状花序,其下承以少数苞片;苞片刺状,直伸,长5-6毫米,基部变宽大,彼此互相连接,被淡黄色长柔毛,黄绿色;花梗无。
花萼管状,长8-12毫米,外面密被淡黄色柔毛,其间夹有金色腺点,内面无毛,萼筒长5-7毫米,口部略收缩,脉5,由于毛被极密集而不明显,齿5,长3-5毫米,直伸牛的验益,宽三角状钻形,先端骤然长渐尖成刺芒状,前二齿稍靠合,略大口若率为开范超孙周化氢。
花冠长1.5-2植误地章局帮草德.1厘米,外面除冠筒基部武联外密被灰白色绢状柔毛,内面在冠筒下部1/3有近平向不连续的鳞状毛毛环,毛环上方上唇片下方疏被鳞状微柔毛,冠筒长6-7毫米,基部宽1.5毫米,在上部1/3处渐宽大,至喉部宽达3毫米,冠权食很述总檐二唇形,上唇长圆形,平伸,先端微凹,长约消简9毫米,宽约4毫米,下唇着主修故连重水轮廓为卵圆形,长约7毫米,宽约5毫米,3裂,中裂片较大,倒心形,侧裂片卵圆形。雄蕊4,均延伸专全毛表思至上唇片之下,前对较长,花丝丝状,扁平,中部以下有微柔毛,花药卵圆形,二室,室平行。花柱丝状,稍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杯状,平顶。子房褐色,无毛。
果
成熟小坚果未见。花期8月。
分布范围
产河北北部;生于山坡阳处,海拔460米。模式标本采自河北易县家狼牙山。
主要抗商球书立先执象括价值
益母草嫩茎叶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
益母草辛、微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可升可九,入血分;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利尿消肿来设时,清热解毒;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跌打远谈穿广教算青友压轴触损伤,肾病水肿,小便不利,尿开厚益回要血,痈肿疮疡。
1. 月经不调、经闭因于血瘀者,可与当归、牛膝、香附、丹参等配伍,以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2. 肾病水来自肿,面目虚浮,小便不利或尿血者,可与白茅根、茯苓、车前子、金银花等配伍,以提高清热利尿消肿之效。
3. 临360百科床可与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配伍步散处际,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4. 益母草忌铁器。
阴虚血少、月经过多、寒滑泻利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