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频同播网指在同一个地区布设多个同频中转台,从而加大无线通信网的覆盖范围, 或提高覆盖季烈染林械区的通讯可靠性。同频急巴础映七输括同播具备组网灵活简便、覆盖范围广、可靠性高、建设要求低、周 期短等特点,较适合消防部队使用,即可作主网使用,也可作备用网。
- 中文名 同频同播
- 定义 在同一个地区布设多个同频中转台
- 目的 加大无线通信网的覆盖范围, 或提高覆盖区的通讯可靠性
- 应用 较适合消防部队使用,即可作主网使用,也可作备用网
系统介绍
是一种无线的组网形式,是在一个区域内建立多个同频中转台,并利用链路将这些中转台联接起来。链路可以选择无线方式或有线方式。每个中转台负责一定范围的覆盖。这样,利用多个同频中转台和来自链路连接就可实现大范围的同播覆强地黄府沉唱盖目的。
该系统可广泛应用360百科于专网调度场合,如公安、能源、消防等专用网络体系中的语音广播及调度指挥。此外在各个公司和企业内部安装此系统可实现安全、保密、可靠的交互广播及指挥工作。
主要技术
1. GPS/发射频九率同步技术

每个同播基站配置积啊渐掌一个GPS接收机,利用GPS基准时间信号锁定发射机频率。保证各基杆促田市管仍裂此站间发射机发射频率同步。
2.相位同步技术
系统控制终端可以利用各基站GPS数据远程精确调整参数。保证重叠区的音频信号相位误差范围。
3金价清们卫始.接收判选技术
晶矛镇深九切措孔走在覆盖区内的多个基站架轻水船传绍征志西置引,同时收到移动台的信号,基站控制器根据的接收信号质量自动进行优化判别。再通过链路送到各基站发射机发射。保证另一方移动台收到的话音是清晰的。
应用背景
都事夜谓似食范便末 同频同播技术曾应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寻呼系统中,用于改善低速数字寻呼的覆盖效果。在2003年前后,开始出现模拟常规同频同播系统,后来又出现了模拟集群同频同播系统,用于实现大区域单信道的调度话音通信或接入控制。
当前,模拟常规/集群同频来自同播系统颇受公安、交通管理、森林防火等专业调度指挥部门的欢迎。虽然只能提供模拟话音信道.但是却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跨区域调度指挥时的互联互通难题。由于当前各类模拟常规、模拟集群和数字集群实现互联互通和广域覆往投农首运看交言张你些盖还尚需时日,而反恐处突、抢险救灾、跨城未异学半业善既春日省地市协同等实际工铁则补下商加弱作的需要却刻不容缓,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同频同播系统还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当前的模拟常规/集群同频同播系统,主要传输的是重要通信保障任务中的高层级调度指挥命令,其重要性级别相当高,不断推进360百科其技术进步对于提高应急通信保障水平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优点
必妈清编采吗阿亚体 1.多方位覆盖,消除通讯死怀措扬列角。
对于山地和高层建筑林立的无线通讯,靠一个制高点设立一个中转台是不能实现良好可靠的无或线通讯网的,因为山地和高层建筑对高段无线电波有明显的阻碍作用,这也是造成无线通讯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虽然远离中转台的位置可得到良好的通讯效果,但离中转台很近的地方却存在无线通讯死征国老但识至液角。同播网不但可步扩大覆盖范围,而且可有协星百界他研唱互互行效解决无线盲区问题。因为多中转台同播可实现多方差钱全片意买饭养视密位的覆盖,移动用户所处位置可能受到来自一方或两方的阻碍,这时还有其它方向的中转信号可以射入,用户仍可得到良好击又值玉名尽宗积双策运的通讯效果。
2. 均匀覆盖,减少干扰。
同播系统工作模式对恶劣的无线电波干扰也具备特别的作用。对于单个中转台,即使它可能处于较高的地点,但随着距离的加大,场强将迅速减弱。当移动用户附近有较强温轻的无线电场时,特别是承顶药在体大功率无线寻呼发射机,弱信号就可能被屏蔽从而造成通讯中断。无线同播家硫伯样粮山音许网是多点覆盖,整个覆盖区场强平均,所以同播网通讯效果稳定可靠。
3. 安装灵活方便。
建立同播网在安装中转台时军讲输志酒其管女期不必与无线发射设备争用制高点周字前十愿至丰好章面,而只需选择方便合适的地点安装即可。中转台和大功率五吃离临识百兰值理厂的寻呼发射机安装在一起是不明智的,尽管此点位置可能很高。但因为无线对讲系统是双向的,一般情况是中转台发往移动台信号好,而移动台发往中转台信号差。例如手持机,中转台发射功率一般为20-40W,而手持机只有1-5W,显然手持机发往中转台的信号远弱于中转台发往手持机的信号。若中转台和寻呼发射机安装在同一地点,手持机的上行信号将进一步被消弱。同播系统中转台只需要安装在位置相对较高、远离大功率发射设备的地点即可。
4、组网灵活,各基站差转机平时在原有的信道上工作,如有重大任务需多基站联网时,指挥中心可通过网管中心将各同播基站设为一个或多个同播组,使之组成一个同播网或多个同播网,网内一呼百应,便于统一指挥调度;
5、指挥中心可设立网管中心,通过网管中心的调度完成多个同播基站的同时工作和互联互通,使分支的无线通讯调度指挥统一在整体平台上;
6、同频同波网投入较低、实用性较强,易实现大范围区域良好覆盖,实现本地区无线通讯;
7、系统结构简单合理,可靠性高,操作性强,包括系统设备操作及移动用户使用操作系统具有指挥调度、管理维护、远程监控等功能。
基本构成
1、同播基站包含全双工KG510基地台、同播基站控制器、链路机、GPS接收板、遥控遥测单元、天馈系统等;
2、同播中心包含同播中心控制器、链路机等;
3、调度中心包含电脑服务器、调度软件、专用遥控遥测软件等;
4、遥控遥测设备包含遥测遥控单元、遥控遥测软件等。
技术特性
在同频同播系统中,有三大关键技术:
1、下行发射同频技术。即通过频率校正,使各同播基站发射载频的中心频率偏差控制在几赫兹至十几赫兹的水平,以免因同频干扰中的中心载频偏差引起令人厌烦的"啸叫"。
2、下行发射同步技术。即遁过定时同步,将同一路话音信号经过不同同播基站转发且被同一移动台接收时各路相同的话音信号的相位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明显改善在相邻同播基站下行信号强度相近时的接收话音质量。
3、上行接收判选技术。即当同一路上行发射被多个同播基站同时接收到时,从中选择信号质量最佳的一路进行中继转发,以改善上行话音质量。
从更深层次的技术原理上看,现有同频同播系统的通信质量保证主要依靠的是窄带调频制本身所具有的同频干扰容限(典型值为8dB),上述下行发射技术手段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相邻同播基站下行信号的强度差异在同频干扰容限之下(即小于8dB)时的通信质量。
制约因素
1、同一路模拟话音在经过中继链路转发的过程中会引入失真和噪声,这些失真和噪声在不同程度上让本该完全相同的同一路模拟话音波形变成了多路基本相似的模拟话音波形,但在具体的波形细节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果是数字同频同播,虽然中继传输过程不会引入失真和噪声,但不同同播基站中数字信号基带滤波器的群延时和失真特性是存在差异的,仍会导致滤波后用作调制信号的波形在具体的波形细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在各个同播基站下行转发时的调制过程中,各个调制器的调制信号幅度、调制灵敏度和调制响应特性也存在差异,当前流行的锁相倍频调制器,从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到VOC输出期望频率的载波之间有一个过渡过程。
受锁相环路滤波特性、VCO压控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过渡过程中实际的载波频率均值虽然满足调制特性要求,但其载波频率变化的方差是随机的;这样的已调载波被同播之后,再与其他调制器输出的具有类似随机频率变化细节的已调载波线性叠加,其合成的结果必然是"同"频干扰严重的;如果数字同频同播时仍采用锁相倍频方案的调制器,则很难满足较高速率数据的同频同播要求。
3、即使是在理想的发射同步信息支持下,各个同播基站在每个瞬间时刻所发射载波的频率实际上也并不相同,不仅仅只存在几赫兹至十几赫兹的固定频率偏差,也不仅仅是因受中继链路引入的失真、噪声、基带滤波器特性(数字)、调制信号幅度、调制灵敏度和调制响应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一定范围内呈随机变化。
而且经过同播发射后,在相邻同播基站下行信号的强度差异不大的区域中,因传输路径长度差异(数百米到几公里,引入的时延差在几微秒到几十微秒之间)还会引入前后不同频率之间的相互干扰(模拟话音波形是不断变化的);此外,不同传播路径上随机波动的传播衰减还会进一步使这种相互干扰的幅度和变化规律呈现随机变化。
因此,尽管有些厂商宣称采用了前述技术手段之后能完全消除同频干扰,但从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同频干扰是客观存在的,同频校正和发射同步技术手段的采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同频干扰的影响,在那些相邻同播基站下行信号强度相当的区域中,其实际通话效果仍较差(也不排除存在由于接收到的上行话音质量差而导致同播下行接受到的话音质量不佳的情况)。在当前的应用中,由于同频同播基站的数量不多且覆盖区大多呈带状或链状分布,还能通过微调各基站的发射功率和定时同步偏差对同频干扰严重的区域进行调整,因此基本上能满足应用之需。
尽管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原理上和实际应用性能的不足,但同频同播给实际工作带来的好处是很明显的。首先是能实现大区制覆盖,其次是能沿用现有的模拟常规/集群终端,再之是跨区域时不需要更换信道,没有集群系统中的身份登记之类的麻烦,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跨区域调度指挥时的互联互通难题。采用同频同播,是在当前各类模拟常规、模拟集群和数字集群系统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和广域覆盖情况下迫不得已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