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顺堂,男,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副书记,兼副院长。学科方向为植物蛋白、大豆食品的加工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
学术兼职为中国农业大学淮北实验站站长、植物蛋白与杂粮食品来自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授课程为谷物加工工艺学、植物蛋白加工生想工艺学、科技写作、植物蛋白研究进展。
- 中文名称 郭顺堂
- 出生日期 1962年10月
- 毕业院校 日本国立岩手大学
- 学位/学历 博士
- 专业方向 植物蛋白、大豆食品的加工理论和技术创新
经历
1分会范发棉介川987年于东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0年赴日研修"乳及大豆加工技术";
1994年赴日留学,1999年于日本国立岩手大学获博士学位。
2000年至今先后多次应邀去日本、巴西、丹麦、瑞典、挪威和越南等国进行考察、访问及合作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分党委副书记。
担任职务
学术兼职
中国农业大学淮北实验站站长
植来自物蛋白与杂粮食品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主任
社会兼职
中国农学会农围讨练绝告产品贮藏加工分会 副主任委概完止加九述啊数员
乳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副理事长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理事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理事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分会 理事
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保鲜与加工》杂志 副主编
《大豆科技》杂志 编委副主任委员
《大豆科学》、《农产品加工·学刊》杂志 编委
研究方向
(1)大豆传统食品加工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重点是以蛋白质聚集理论为基础的大豆传统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研究。
(2)植物蛋白加工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重点研究大来自豆分离蛋白、拉丝360百科蛋白的改性机理和技术、加工过程中蛋白结构修饰与蛋白营养的有效性,开发适于极端环境用食品的分离蛋矛倍庆法又白改性加工新技术;
(3)大豆品种原料的品质可混消风善有剂胶终特性与加工适应性模型的研究及品种的品质评价。明确大豆原料的加工适宜性。
(4)食品风味。大豆产品(主要研究豆乳、发酵豆乳、豆酱等)的主要香气成分及其刻川苗察形成机理。
(5)小米杂粮方便食品和婴童辅助配方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
教授课程
谷物加工工艺学、植物蛋白加工工艺尽作移学、科技写作、植物蛋白研究进展
学术成果
出版专著
主编了面向21世纪教材《粮油加工工艺学》,参例赶把聚响钢条及编了《大豆营养成分孔传分析技术》、《粮油蓄掉倒钱扬系后武立禽产品贮藏加工与包装技术指南》、《中国大豆听策死甚正坚降品质区划》、《食品加工工艺学导论》、《Current Developments in soybean-rhigobium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乳品工业手册》6部专著及教材。
科研项目
主要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和参加"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假轴信记鲁项)、国家自然基金(6项)、"863"、北京市科技专项重大攻关(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天津等相方地方以及企业委托课题几十项。主持"十一·五"、 "十·五"、国家攻关子课题多项。
主要学术贡献:(1)针对豆乳胶体蛋白存在的状态和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开展了深入研究,系统阐述了豆乳蛋白和脂质体夫的热解离和相互聚集越来继我较例作用,首次为豆乳劳唱优团接还越充提出了"蛋白粒子模型",并被国际杂志大量引用,得到了广击围湖动富左型泛认可;(2)针对豆乳在凝固剂诱导下形成的凝胶过程,路业气亲系统研究了小分子物质(植酸等多级盐)、蛋白和脂质体的结合过程间益秋对数来队,提出了"以小分子、小药称粒子逐级屏蔽反应晶职波川十胶最终以脂质体和蛋白大粒子为核心的凝胶网络聚集模型",并阐述了凝胶网络结构性质和形成速度与蛋白粒子含量、蛋白组成等关系。这一成果不但为国内外大豆研究而且为乳制品研究文献所引用,并被编入教科书中。该成果不仅很好地揭示了千年来传统豆腐加工品质形成之谜,也为新产品开发和品质控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3)豆乳及发酵豆乳的香气组成及形成理论。
主要技术:(1)基于豆乳蛋白粒子形成与加工条件研究,建立了 "豆乳微压高温制浆新技术",并和企业共同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设备,在我国大豆食品行业全面推广,并销售至美、日、瑞典等国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亿多元;(2)建立了以酶交联为主要手段的抗冷冻凝胶型大豆分离蛋白改性技术,其概念和技术为本行业国内外首创;(3)基于风味控制和蛋白变性过程控制为基础,开发了"豆奶加工新技术"和"非浸泡工业化豆腐生产技术",其中"豆奶加工新技术"和我国最大的食品企业展开了合作;(4)开发了小米米乳粉加工关键技术,并获得了农业部神农奖。(5) 豆基婴童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等加工技术。上述技术大部分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实现经济效益近十亿元。
发表论文
1. Particle formation and gelation of soymilk: Effect of heat.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54:138-147
2. Gel properties of SPI modified by enzymatic cross-linking during frozen storage. Food Hydrocolloids,2016,56 :445-452
3. Changes in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of peanut oil body emulsions by applying gum Arabic.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68: 432-438
4. Effects of endogenous small molecular compounds o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ex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soymilk coagulum: Removal of phytate using ultrafiltration. Food Chemistry, 2016,211: 521-529
5. Effects of high-temperature pressure cooking and traditional cooking on soymilk: Protein particles formation and sensory quality. Food Chemistry, 2016, 209: 50–56
6. Soybean peptide aggregates improved calcium binding capacity.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67:174-180
7. Yield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tofu as affected by soymilk coagulation prepared by a high-temperature pressure cooking process. Food Chemistry,2016, 213:561–566
8. Effects of small molecular compounds in soymilk on the protein coagulation process: Ca2+ as coagulant.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5,77:34-42
9. Flavor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soymilk prepared by different soybean cultivars and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method of soybean cultivars suitable for soymilk processing. FoodChemistry, 2015,185:422–429
10.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oymilk gels formed by lactic fermentation: a comparison of soymilk prepared by blanching soybean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od Hydrocolloids, 2015,43:58-65
发明专利
1.一种豆浆及其微压煮浆制备方法,ZL201410001107.8
2.一种快速复水性糊化小米及其制备方法, ZL201310461108.6
3.一种改善豆乳粉速溶性的方法,ZL 201010133360.0
4. 一种高倍浓缩豆乳与豆奶糖豆及其制备方法,ZL 201010270582.7
5.一种婴幼儿小米米粉的制备方法,ZL 200810055851.0
6.一种婴幼儿小米米乳粉的制备工艺,ZL 200810055850.5
7. 大豆肽-钙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ZL200710176756.1
获得奖励
1. "优质高附加值化小米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2."益生菌酸豆乳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究"获轻工部三等奖
3."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高通量快速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和品系鉴定"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粗制牦牛乳干酪制取α-,β-酪蛋白工业化技术"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5."以大豆为原料生产大豆糖肽、氨基酸平衡肽、多肽技术"获 兰州市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
6."全自动百页加工生产线的研制与开发"获中国豆制品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