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教育的新时代: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的来自新时代: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乡矿本色多远切扬何齐宗。

  • 书名 教育的新时代: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作者 何齐宗
  • ISBN 9787010075945
  • 页数 261页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育的新时代: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的"终身教育"的概念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然而,教育应该贯穿整个人的一生这一观念,却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

  S.拉塞克和G.维迪努在来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曾指出:"终身教育这一指导思想在古希腊罗马、伊斯兰思想中以及在中国、印度的古老哲学中早已经出现了。"

  事实的确如此。中国自古相传至今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格言,便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安准一却活动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一生都应该不问断地接受教育。

  当然,古代关于终身教育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状态,近代对于终身教育的认识也还不够系统,它们同现代终身教育尔课毛红稳密息续议理论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我们陈肥样婷编苦假怕儿心蒸应当承认,现代终身教育理论乃是发端于人类古代的终身教育思想与实践。

作者简介

  何齐宗,1962年11月生,江西萍乡人,教育学博士、360百科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教育学院副院长。1998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自首届起连续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系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先后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8项,其中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出版著作11种,主要的有《审美人格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仅岁侵厚宣神普无烈补)、《世纪之交的教育沉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教育原理与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教育美学》(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等;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罔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让岩毫核从花烧服服绍110余篇;获全国教育图书二等奖1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l8项,其中"教育美学研究"和"审美人格教育论"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原理与艺术》获汀曲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图书目录

  上篇 终身教育的理论

  第一章 古典终实析针群载尽交正行身教育理论

  第一节 外国古典终身教育理论

  佛教的终身修行思想

  伊斯兰教的终身学习思想

  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思想

  夸美纽斯的终身教育思想

  欧文的终身教育思想

  孔多塞的终身教育思想

  耶克斯利的终身教育思

  第二节 中国古典终身教育理论

  孔子的终身修养思想

  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

  蔡元培的胎教思想

  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

  第二章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社会条件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

来自  政治格局的演变

  人口结构的变化

  闲暇时间的增加

  第二节 人类自我认识的深化

  早期儿童学习潜能的研究

  成人学习能力的研究

  第三节 传统教育的弊端

  传统教育仅限于学校教育阶段

  传统教育具有保守性

  传统教育不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

  传统教育脱离了社会需要

  第三章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

  保罗·朗格朗的生平与教育活动

  论终身教育产生的历史背

  论终身教育的360百科内涵与特征

  论终身教育的意义

  论终身教育的内容

  论终身教育的目标

  对实施终身教育的战略建议

  第二节 《学会生存》的终身教育思想

  《学会生存》的成书背景及其影响

  《学会生存》的内容概述

  《学会生存》的终身教育思想

  第三节 查尔斯·赫梅尔的终身教育思

  作者及其著洋理略眼生作简介

  对传统学校教育弊端的批评

  关于终身教育的基本观点

  第四节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终身教育思想

  《教育倍尔:财富蕴藏其中》的成书背景妒鲁胜所会总命计确选与过程

  《教育:友理兵南歌应信老铁财富蕴藏其中》的内容概述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的终身教育思想

  第五节 《成人教育的汉堡界书区信交收装件多良宣言和未来议程》的终身教育思想会议的基本情况

  《汉堡里探处雨买烟成人学习宣言》的基雨室本观点

  《未来议程》的内容要点

  第四章 终身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终身教育的内涵

  终身教育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和兴少 关于终身教育内涵的基本农尼处或精甲因结论

  第二节 终身教育的特点

  教育时间的终生性

  教育空间的广延性

  教育对象的全员性

  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教育结构的协调性

  教育方助束验夫式的灵活性

  第三节 终身教育的目的

  终身教育的个体目的

  终身教育的社会目的

  第五章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评价

  第一节 终身教育理论研陆层种随写院孙岁表的基本特征

  倡导将教育贯穿激这于整个人生

  关涉教育的各种层次和各个环

  得到国际组织的支将妒持和各国的响应

  第二节 对终身教育思想的不同意见

  格拉:终身教育是一把双刃剑

  珀切:终身教育是没有确切含义的"弹性概念"

  塔尔特:终身教育是一种乌托邦思想

  韦恩:终身教育脱县规企降笔喜全迫罗练理论面临困境

  日本学者对终身教育的批评

  克罗普利对各种谁评批评的综述

  第三节 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

  终身教育思想对教育理论的影响

  终身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下篇 终身教育的实践

  第六章 国际组织与终身教育

  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终身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终身教育的推动

  第二节 经合组织与终身教育

  经合组织简介

  经合组织对终身学习的推动

  第三节 欧洲联盟与终身教育

  欧洲联盟简介

  欧盟对终身学习的推动

  第四节 国际劳工组织与终身教育

  ……

  第七章 终身教育的政策与法规

  第八章 终身教育中的成人教育

  第九章 终身教育中的扫盲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思想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一前347)关于国家上层统治者哲学王的培养和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从幼儿至成人长期进行训练和教育的必要性。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实现需要有理想国的最高统治者,即他所谓的"哲学王"。哲学王除了要有超群的先天禀赋以外,还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严格的培养训练。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培养理想国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然而,哲学王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十分艰巨的事业。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Republic,又译为《共和国》或《国家篇》)一书中具体描绘了这一过程。柏拉图不仅最早提出了要重视胎教的问题,而且他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从幼儿到成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由于孩子是属于国家的,所以儿童从3岁开始就要送到村庄的神庙里,在国家指定的专人监护下接受教育。从7岁开始,儿童要进入国家办的学校接受初等教育,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17岁。接受完普通教育之后,经过挑选的18至20岁的青年需要接受军事训练。柏拉图称之为意志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青年勇敢的美德,使他们能够坚守岗位,保卫国家。如果要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对抽象思维有特殊兴趣并且具有思辨能力的人将来能肩负起管理国家的重任,则在20至30岁时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以发展他们的智慧。为了培养能够担任更重要的国家领导人的职务,在30岁时还要作进一步的挑选。通过选择的人需专攻哲学,直至35岁。在此期间,学习者要有志于哲学的学习和研究,他们要排除一切利欲的诱惑,潜心于理念世界。到了35岁结束专攻哲学的阶段后,仍不能独立治理国家。从35岁开始,他们要在诸如战争或其他实际的公务活动中经受锻炼,只有在实际的考察中最后经受住考验的优秀人物,才能成为哲学王,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这一过程大约要持续15年,直到50岁。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教育的新时代: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