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丘城遗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故县村。《左传。桓公五年》记载:"夏,齐侯,郑伯如纪。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葬陈桓公。城祝丘"。"汉置即丘县。"孟康曰:"即丘,古祝丘也";《临沂县志·古迹》中记内故转优磁临界载:"汉即邱县,今治东迤北四十里打宣责束士推。故县社有四村,音转故钦。北遗址数十丈,高丈余,俗呼高城。 故县故城遗址历经2700余年,1983年被列为临沂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河东区人民政府岁判件药卫触杀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申报临沂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祝丘城遗址
- 位于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故县村
- 1983年 列为临沂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故县故城遗址 历经2700余年
基本信息
东距来自沭水十余里,西北距诸葛城三十里"。《史部.水经注》"即丘,故祝丘也"。有的文献中称"祝邱",有的称"即丘",正如《寰宇记360百科》中记载的"祝与即那检跟义,齐鲁之音也,其实一焉。" 鲁桓公五年,鲁国在此建邑,设置政权机构;秦朝建立后,实行右船宜讲纸口车郡县制,郡下设县,在这里设置了县级管理机构;西汉初期设县,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即邱改名就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地方上仍然是州、郡(国)、县三级,琅琊国辖临注采沂、开阳、即邱等十余县;西晋灭亡,东晋季娘略神委仅背位措章南迁后,刘裕执掌朝政时曾经北伐,占领了一部分土地。他建刘宋以后,慢段总形现械获新认十农设置了徐州琅琊郡,下设即邱、费县;北齐与北周时期,州、郡、县废置,临沂县并团解病则妈入即邱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即邱县并入临沂县院三神为,翌年将临沂县治所从今汤河镇组爱构殖手四故县村移到今天的临沂城。此后1300多年即邱故城走省张迅适继念再没有设立县以上政权机构。识又因几经战火,城垣倒塌,故城消失。
其他信息
1973乱年,在文物复查工作中,曾在该遗址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鸟啄形鼎足、骨箭头、黑陶残功欢话片;春秋时代的鬲足、印纹硬陶片、三棱策鸡生境附村样级集证盾铜箭头;汉代的罐形鼎、铜鼎、博山炉、铜管念油长先剑吞口、陶博山炉盖、织施史协铁锄、"大泉五十"铜币等物。1983年3月,又对该遗址做了进一步级想距容完的调查。古城范围在春秋时可能还不很大,但至汉代至少包括目前的四个自然村,即自北向南的张、赵、周、王四个故县村。目前,在张故县以北70余米处尚有城墙遗址一段,东西长200米,南北最宽处为50米。城墙顶部50公分为汉文化层,有大量瓦片挤压。以下都是灰土层,包含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的各种陶片现宜互动南沉所刻,层位错乱混杂,系筑城时堆积而城。在灰土层中还可看出层层夯土迹象。该遗址下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城墙北部及西部有一道水沟,当为护城河遗迹,因其形似弯月,当地群众称之为月河。相传现在的村庄,是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人们在废墟上重新建立的,名为"故县",即旧县城的意思。四村同名并列,各冠姓氏,以张氏为主的村即"张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