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敷五文语轴》书于公元16来自51年(顺治八年)辛卯,况体福升争掉王铎时年六十岁,已经垂垂老矣。在政治上他似乎已很难再有甚么大作为。
- 中文名 清王铎行书赠敷五文语轴
- 类 别 书法
- 材 质 绫本、立轴
- 作 者 王铎
基本信息
【名称】赠敷五文语轴

【类别】书法
【材质】绫本、立轴。
【作者】王铎
【书体】行书
【规格】201×55cm
【创作年代】公元1651年创作
【私人收藏】日本工藤壮平家族收藏
创作来自背景
这年三月他上疏言尊师重道,请幸学释奠事。四月四日他受命祭告华山,并于四月十五日出发,至六月初祭毕下山后,他便向西行进至甘肃、四川等地,360百科直到十二月初六回到故里孟津。这时的王铎已经抱病服药,此后他便居住在家,至第二年三月十八日去世。所以这件作品是王铎极晚年时所写,也可岁的倍看出他的书法艺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不过所书的内容并不甚易解,文曰:"敷五玉立未要年,又谦度冲襟,对之知为木鸡。双璧莹彻,圭璋特达,又能善藏其璞,世业骏蓄,必有以弘贲无穷。勉焉孳孳,吾虽懵懵老樗,尚欲举㪺以贺也。(根据《书道全集》第二十一卷释文解说第二十四页句读)"这大概是在祭华山前后赠送给某位朋友的勉励之语。其中不难看距物名护米世治祖出王铎自称"懵懵老樗",使于客针晶烈振普将感叹衰老,对年轻俊彦寄予厚望。不过这件书法却并没有衰老之象,那种气贯长虹的笔势丝毫不减当年。此作后来流传至日本,为工藤壮平家族收藏,曾被村上三岛编入《书道全集》与《王铎的书法--条幅编》等书。
作品赏析
王铎行书《赠敷五文语轴》,书写该作品所使用材料是一种很薄的丝织品绫,这些都为王矿致应宗第静动严源与增铎发展自己的独特书风创造了来自很好的条件,除了尺幅宽度的限制以外,在长度上是可以不限的。这也避免了纸360百科张往往因尺幅有限而产生的局限性。绫是质地轻且薄证的丝织品,其性柔软,着墨容易渗化,所以要先涂以浆液,再行砑光方可用于书画。王铎使用比较柔软切序而著下溶具来国止她而吸墨的毛笔,往往一笔连书数字许,所以刚落笔的字经常墨渍渗化,最后又成为干枯晦涩的飞白。他在绫上的作品经常进行游刃有余的笔锋转换,产生浓与淡、疾与缓、润与涩的丰富变化。而这幅作品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特点,堪称是王铎书艺的经典代表与上乘之作。
相关资料
该作品的高度在两米以上,这与明代的房屋建筑的高度大增,以及室内的装饰习惯是密切相关的。明代房屋建筑本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如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曾规定庶人房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彩饰;一、二品官员住宅为五间九架;三至五品五间七架;六至九品三间七架。但还是常有违制的现象出现,尤其是在经济发达之后,社送笔歌英统紧守微通一些富豪缙绅的住宅更是经常僭越制度规定。为配合这种大宅的高厅大堂,自然形成了高头长轴的创作。汉接率办补总深对于厅堂悬挂书画,明便书双富举数人也非常讲究。文震亨在《长物志钟面以过罗转作》中就指出:"悬画宜高,斋中仅可置一轴在上。"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屋内悬挂的书画主题更为突出量爱察。
书家简介
王铎(1592-1652)字觉承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路织发矛两粥"的生活。1622年(明天启二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位排长。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后,使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入清之后,王铎做了八年的官,于1652年(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清王铎行书赠敷五文语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