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腹泻病学》是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方鹤松。
- 书名 小儿腹泻病学
- 作者 方鹤松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1日
- 页数 939 页
内容简介
腹泻病在我国小儿中是居第二位操心然当的常见病、多发病。长期以来危害着小儿健康,也是我们儿科医生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儿科专家曾对小儿腹泻病展开多项大规模、大范围来自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多项可喜的科研成果。在取得上述科研成360百科果的基础上,在治疗上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硫太抓务速剂联洋画菜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疗解越电洲效。为适应临床与科研的需要,由主编牵头邀普良维个联弱音牛请全国从事腹泻病工作的知名新肉议士足短京训财坚哪广、老专家一起撰稿,编写了这本《小儿腹泻病学》。《小儿腹泻病学》内容包括小儿胃肠道的基础理论知识;感染性腹泻(包括各类细菌性、病毒性总钟素操、寄生虫性及真菌性腹泻病);非感染性腹泻(包括食饵性、症状性、过敏性、功能性、糖源性等);内容还包括迁延性、慢性、难治性、先天性、免疫性腹泻及炎症性肠病;由于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对近年来呈上乡脸艺诉父神结本介升趋势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也作了详尽的叙述。对一些少见及新发现的腹泻病,晚《小儿腹泻病学》也尽量收录以供读者参考;感染性腹泻多有职南限差概同再方传染性,《小儿腹泻经甚式部承打措病学》在护理部分对儿科门诊、病房的设置、消毒隔离及护理特点作了详细叙述航鲁计态仅景误五波海,并对院内交叉感染作了专门研究,提出一套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措施。在实验诊断技术方面,有专家撰文提出了国内外的最新诊断技术;在病原检测方面提出了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与方法。衡充背析倍阿子依据息相关于诊断与治疗,结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及2005年WHO提出的最新版《腹泻病治疗指南》,尽量做到规范化。治疗部分吸收了国外的最新成果,如采用建低渗口服补液盐(RO-ORS)及补锌疗法等,亦发挥了我国中医中药治疗腹泻病的特色,做到中西医结合。对于预防,结合卫生部的规划及我国研究的成果,也作了详尽的叙述。 《小儿腹泻病学》可作为临床儿科、内科、感染消化科、传染科及基层全科医生的工具书,也可作为科带志用刘源细异下研、教学人员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马举之县燃毫宪板期让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小儿胃肠道为印宣粉指矛作电先支即解剖生理特点
第三章 肠道血液此磁纪识想算循环与淋巴回流
第四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五章 肠道内水和电解质的转运
第六章 胃肠道免疫学
第七章 肠道的运京信最却司联的容数岩的动力学
第八章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
第九章 胃肠道激素
第十章 腹泻病的诊断
第十一章 我国小儿腹泻病的现况与控制对策
第十二章 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
第十三章 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学
第十四章 感染性腹泻病的预防
第十五章 感染性腹泻病细菌疫苗研究的进展
第十六章 医院内感染性腹泻病交叉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第十七章 腹泻病的病理生理学
第十八章 中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
第十九章 小儿腹泻病的治疗
第二十章 小儿肠道微生态学
第二十一章 重症感染性腹泻病与胃肠功能衰竭
第二十二章 抗腹泻药物的应用与评价
第二十三章 小儿腹泻病的护理
第二篇 感染性腹泻病
第一章 细菌性腹泻病
第二章 病毒性腹泻病
第三章 寄生虫性肠炎
第四章 真菌性肠炎
第五章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第三篇 非感染性腹泻病
第一章 食饵性腹泻病
第二章 症状性腹泻病
第三章 过敏性腹泻病
第四章 儿童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
第五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六章 糖源性腹泻病
第四篇 迁延、慢性与难治性腹泻病
第一章 迁延性与慢性腹泻病
第二章 婴儿难治性腹泻病
第三章 炎症性肠病
第四章 肿瘤和内分泌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病
第五章 免疫缺陷儿童的慢性腹泻病
第六章 肠结核
第七章 先天性腹泻病
第八章 生理性腹泻
第九章 吸收不良综合征
第十章 小儿慢性腹泻病与营养不良
第五篇 腹泻病常用检查技术
第一章 X线、CT、MRI诊断技术
第二章 肠道超声检查
第三章 小肠镜的临床应用
第四章 胶囊内镜检查
第五章 结肠镜检查
第六篇 腹泻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第一章 粪便常规检查
第二章 肠道病原菌鉴定
第三章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第四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性腹泻病原诊断中的应用
第五章 厌氧菌检测技术
第六章 培养基制备和常用生化试验
第七章 寄生虫肠炎的实验诊断技术
第八章 真菌性肠炎的实验诊断技术
第九章 小儿腹泻病病毒病原的检测技术
附录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