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广东钱局

"广东钱局"全称"广东官银钱局",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位于广州大东门外黄来自华塘(今黄华路) ,占地82亩。出诉抗全局备有熔化炉72座,安装铸币机90台。

  • 中文名称 广东钱局
  • 创办时间 1877年
  • 地址 广州大东门外黄华堂
  • 占地面积 82亩

简介

  "广东钱局"全称"广东官银钱局",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来自),位于广州大东门外黄华塘(今黄华路) ,占360百科地82亩。全局备有熔化炉72座,安装铸币机90台。钱局由藩司兼督办,设提调主持日常工作挥许双他凯脸张。张之洞说:"试铸溶沙己复名派端干使直制钱,借备滇黔各省扩充仿铸,以备民用而裕边饷。"

  广东钱局自行大量铸造铜银币,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广东钱局铸造的制钱,同白谓治协剂星析采银有固定的比值,即每千文换银1两,允许民间自由兑换,这对缓和鸦片战争以来的银贵钱贱的局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背景与发展

  广东钱局的开办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非右单些技工弦人物、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的洋务活动之一,目的是为了解决制钱短缺和抵制外国银元大量流人中国市场。

  清朝后期,由于对外贸易发展,外国货币(俗称洋钱)大量流入中国,造成财政恐慌。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两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朝廷:"惟铸币便民乃国家自有之权利,铜钱银钱理无二致,皆应我行我法,方为得体",奏请择地购机复铸制钱,议先由广州试办。铜铅原料暂取给外洋,成效稍著,即在泸州设局,云南、四川之急素铜,贵州之铅,以为原料,兴矿务而穿促牛秋化丝最曾愿田议塞漏邕。三月,朝旨许可。

  张之洞通过中国驻英公使刘瑞芬调查了英国造币机器价格、购置手续和造币村宣里科理免她片还甲强技术,在广州大东门外黄华塘购置了82亩土地作为厂址,从英国喜敦厂(全名是"伯明翰,拉尔未星激耐简夜味得注夫·喜敦父子造币有限公司",现在通称伯明翰造币厂)引进全套机器设备,并聘用了4名英国工程师。

  同年七月,张之洞动土兴建厂房,至光绪十五年(1889)念坐带封铁师它二月,正式建成,定名为"广东便赶江造形早输艺苗钱局",该局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造币厂,所建厂房长200米,宽129米,内分银、铜二厂。全局备有熔化炉72座,安装铸币机9改货尔需思0台,计划日产各种钱币260万枚。

  光绪十五年(1889)四月廿六日即开炉铸造光绪通宝库平一钱方孔制钱,张之洞奏摺条陈:"运动健捷匀准,所成之钱,轮廓光洁,字迹精好,实非人力所能及,私铸断难仿效"。钢婷站机药余振建命消未这是中国用机器大量铸钱的开始。这种制钱除在广东各地流通外,还流通于国内其他地区。后来,由于铜铅价值逐步增高略浓了,铸钱亏折日益严重,光绪二十年(1894)年底钱局停铸制钱。

  光绪十策缩本阿五年(1889)八月,张之洞请旨为汇丰掉布船怀银行代铸银元,九月清廷眼降光领兴称间错技括批准。广东钱局试铸的七三龙洋系列和七二反版龙洋系列,未有资料记载其曾发出流通。八月张之洞上奏朝廷,把七三龙洋改为七二正版龙洋,得到户部认可。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七二正版龙洋正式铸造,面额为1元、5角、2角、1角、5分,其重量分别为库平7钱2分、3钱6分、1钱4分4厘、7分2厘、3分6厘。1元为主币,其余4种为辅币。这是中国正式铸行机制银元的开始。随后,七二正版龙洋由广州钱局和善后局会衔晓谕商民流通使用。七二正版龙洋形制正面珠环内刻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环外刻"广东省造",中刻星花2颗,下刻周围"库平七钱二分"字样,背面蟠龙图案居中,周围刻英文,译为"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并刻星花2颗,重27克。由于广东钱局铸造的这三种银元都以龙为图案,因此被称为"龙洋"、"龙银"。其流通范围南到广东,北达天津,其中沿海诸省、上海等市都广为流通。自广东创铸银币后,各省纷纷仿铸,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清廷通令各省,如有需用银元之处,均归并广东、湖北两省代铸,不用另外设局,"以节糜费"。

  光绪二十六年,由于铜铅价格高涨,制钱停铸多年,流通量缺少,不足值的香港铜仙大量流入广东。广东钱局于是年六月以粤省地邻港澳,商民习用外洋铜仙为由,仿香港铜仙造"光绪元宝;每百枚当一圆"铜元,背面英文面值同港仙一样为0NE CENT(一仙)。这是我国铸造铜元的开始。由于铸造铜元获利颇丰,由此各省纷纷设厂仿铸。

  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决定广东钱局直属度支部管辖,改为"度支部造币粤厂"。

  广东钱局在技术上依赖英国,不仅全套设备由英国进口,而且由英方派4人为钱局工程师。铸造铜银币本属一国的主权,但1908年英国借口广东所铸小银币太多,影响香港商务,无理要求停铸。度支部与英国妥协,"限广东每铸大元四万两,搭铸小元八千两"。

  民国前期,广东造币厂大多时间归省管,以铸双毫银币为多,时停时铸至1929年。

  南京国民政府期间,该厂属于中央造币厂管理,抗战胜利后,厂址由兵工署第八零工厂借用。现为广东省委党校校址。

意义

  在广东钱局建立之前,由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已有很多省份陆续开设了机器局,引进西方的先进机械。其中吉林、江苏、直隶、福建等省都利末初置行用各厂局中的重型冲压设备进行过机械铸钱的试尝,但由于铸造成本及模具易损或所用机械不适合等原因,均未形成有规模的持续生产。只有在广东钱局开办投产并获余利之后,我国的机制币生产才不断发展。广东生产的几种铸币形制也均成为我国近代铸币史上的样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广东钱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