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叶蒿(学名:Artemisia rutifolia)是菊科蒿属的植物。
来自半灌木状草本,有时成小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360百科气。
分布在伊朗、巴基斯坦、蒙古、器老黄周俄罗斯、阿富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米至3,8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草原计究武属直石转存、干河谷、干山坡、顾河践离异山间盆地、森林草原和半荒漠草原地区触把。
- 中文名 香叶蒿
- 学名 Artemisia rutifolia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植株:半灌木状草本,有时成小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根:根本质;根状茎粗短,木质,有多数营养枝。



茎:茎多数,成丛,高25-80厘米,幼时被灰白色平贴的丝状短柔毛,老时渐脱落,部分无毛,微有纵棱,木质,栗褐色;自下部开始分枝,枝多数,长20-30厘米,斜向上。
叶:叶两面被灰白色平贴的丝状短柔毛注火航,茎下部与中部叶近半圆形或肾形,长1-2厘米,宽0元机讨.82.8厘米,二回三出全裂或二回近于掌状式的粉羽状全裂,每侧裂片1-2枚,小裂片长椭圆状来自倒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2毫米,宽1-1.5毫米,先端略向外弯曲,叶柄长0.3-1厘米,基部无假托360百科叶;上部叶与苞片叶近掌状式的羽状全裂,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叶椭圆状倒披针形或披针形。
花: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4(-4称景任上.5)毫米,具短梗,梗长2-15毫米,下垂或斜展,路参径早早在茎上半部排成总状花序或部分间有复总状花序,花序托具脱落性的秕糠状或鳞片状托毛;总苞片3-4层,外层、中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背面有白色丝状短柔毛,内层总苞片椭圆形或卵形,背面近无毛;雌花5-10朵,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檐部具2六刻结(-3)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12-15朵,花冠管状,檐部外面微有短柔毛或毛脱落,花药线形或倒披针形,上端附属物锐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既此满球史望冠等长或略长于花冠,先端2叉,叉端截形。
果:瘦果椭圆状倒卵形,果壁上具明显纵纹。
在剂天斗妒花果期:7-10月。
主要变种
阿尔泰香叶蒿(变种)
Artemisia rutifolia S校范第teph. var. altaica (Kryl.) Krasch. in Kryl. Fl. Sibir. Occ. 11: 278整调误而水层快决革证9. 1949. --A. turczaninowiana Bess. var. altaica Kryl. Fl. Alt. 3: 61. 1904.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叶近圆形,长0.5-1厘米,小裂片不向外弯们议找责规占因乙案曲。
产新疆(东部与北部);生长在半荒漠与认第围企厚座父湖风哪分戈壁地区。蒙古(西部)及阿尔泰地区也有。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 300-3800米附近的干山坡、干河谷、山间盆地、森林草原、草原及半荒漠草原地区。
分布范围
产青海、新疆及西藏;蒙古、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北部)及苏联(中亚、西伯利亚)也有,最高分布到海拔5 000米。
我国新疆至苏联中亚地区的草原或灌丛地带常形成山地旱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权切国劳氧利亚。
栽培技术
香叶蒿为多年生旱生小半灌木,多生长在海拔1300身举还--3800m的干山坡、干河谷,山间盆地,最高可分布来自到海拔5000m的高山地区。在新疆至原苏联中亚地区的360百科草原或灌丛地带,常成为山地旱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香叶蒿种子在帝0-5℃即可发芽,但发芽率较低,时间较台长,43天发芽率仅10%,在20℃温度下发芽率最高,达83%.经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老满城栽培,3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出苗,5月中旬分枝。可万香叶篙播种当年不能开花结果。第二年3月中旬返青,5月中旬分枝,7月底现蕾,8月中旬开花.8月下远洋岁运限买搞波续旬结实,9月初种子成熟。从返青到种子成熟需170天左右。
在栽培条件下,香叶蒿每公顷产干草3135kg,第二年种子产量195.45kg/ha。香叶蒿春、秋再生性好,夏季主要是生殖枝继续发育。秋季刈割后,秋天仍有少部分种子成熟。
主要价值
香叶蒿是蒿属荒漠,草原及半荒漠草场的优良牧草之一。从化找为除田示朝学成分看(表85),它较富含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均喜食,父伟居欢创电她你顾的克特别是绵羊的春,秋、冬季优象我信质放牧饲草,对春季恢复体膘、催送矛良越讲草示乳和秋季抓膘具有重要作用。夏季因其具有较浓的芳香物质,牲畜一般不食,这对共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很好的自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