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醉龙舞

醉龙舞又称剪龙、转龙,流是行于广东中山、珠海、澳门一来自带的舞蹈,因起舞时要360百科醉态朦胧,故名。

过去,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即传说中佛祖释加牟尼的诞辰,广东中山民间就要舞醉龙并吃栾樨饼。

  • 中文名称 醉龙舞
  • 别名 剪龙、转龙
  • 地理标志 广东中山、珠海、澳门一带
  • 非遗级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民俗类别 舞蹈

历史起源

  备操信系审下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说200多年前"浴佛节"那天,一个和尚来到香山县(现中山市)龙塘?树坑的小河边洗澡护求,他刚脱下衣服,一条大蟒蛇闯了出来,直向他奔去。那和尚拔出宝剑,把来自蟒蛇斩成几截,丢在河里。

  这时正好来了个老渔翁,他醉熏熏地抓起蛇头,又搬来蛇尾,胡乱价难故依混积还社何地跳起舞来。这一舞,竟使那条蟒蛇死而复生了。它变成了一条龙,腾空而去。余下的几截蛇身,居然在河边变成了几棵小树,就是现在的栾樨树。

  有一年夏天,当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人。河边有户穷苦人家,无钱请医购药,司搞刑立闻到栾樨树叶发出阵阵清香,便摘了一把,回家捣碎冲水喝,不久病就好了。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采摘栾樨叶,冲水喝,360百科做饼吃,后来每年四月八,人们还做栾樨饼来贡神呢!

基本动作

  为了纪念这件事,后来中山一带就兴起了舞醉龙。就像当日老渔翁耍舞的那样,只要龙头和龙尾两截。龙头用木雕刻,配上一副真鹿角,装上眼睛,活灵活现。起舞者故作醉态,举步轻浮,东歪西倒;龙尾随之摆动,时而伏地翻滚,时而金鸡独立,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醉龙舞

  舞醉龙要求有一定的武术功底,马步如山,腰法灵醒,举手投足,力鼎千钧,所以要经过一定的训轴北饭剧练。 舞醉龙常与舞醒狮相结合。一是山中霸主,一是海上大王,一山一海,一醉一醒,相当默契。龙腾狮跃,高潮迭起。锣鼓助威,鞭炮轰鸣,更加热烈可观。 不但中山市有醉龙耍舞,澳门渔行工会也常举办醉龙表演,以志乡情。

  有造章屋划一年,他们还组织了一支醉龙队回乡探亲,到中山石岐传艺联亲,两地同胞有了父洲共同的语言,分外亲切。这一古老的舞蹈,更恢复了青春。

醉龙传人

  6月11日,黄来自焯根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补盐易成为中山市第二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月20日,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为他颁发从北京领回来的奖状。

  在根叔眼中,木龙是陪他从口真丰树管数量松肥探小长大最重要的一件宝贝,"老婆孩子、金银珠宝都没那么好"。被定为醉龙传承人后,根叔的宽慰大于高兴,"我花大半辈子挽救回来的醉龙舞,现在它的价值重新体现出360百科来,再辛苦也值了。"

八岁学企投字湖办物护

  黄焯根祖居西区长洲,按照当地老人的说法,早在明代长洲侯王庙里就祭放了许多小木龙,每年四月终你育举控马突构初八浴佛节,村民从侯王庙中请出木龙,与长洲的醒狮一道在大街小巷巡游,祈求风调雨顺。

  中午酒席过后,年轻力壮的后生酒意未散,将木龙舞得自然狂野。后来这种表演在苗百鱼概叫它对参短龙舞中自成一派,被称作醉龙

  黄焯根祖上几代都好注细舞龙。"8岁那年我开始跟爷爷黄万英学醉龙",当年村里并没有专业的舞龙队,别补六威改群黄焯根的爷爷在村里行医之余,将一套醉龙步法练得娴熟,年幼的黄焯根在爷爷身后也学得起劲,"扎马步一站就是三好音至规点础守住球企个小时,肌肉僵硬到蚊子都叮不进",黄焯根回忆,一到醉龙出游的日子,他就跟在队伍后面摇头晃脑地模仿大人舞步"感觉比过年还热闹"。

  巡游结束后夏季来临,黄焯根就和村中的小孩一起抱着木龙到河涌里学游泳,一来为木龙洗身,二来拿木龙做水漂渐科。"小时候对木龙的喜爱,就态京成伯盐乡毫从创主指像现在小孩喜欢奥特曼一样。"根叔忆起儿时,神色欣喜。

声名大噪

  在慈善万人行上公助节开露脸后,长洲醉龙费座掉名声大噪,多次受邀到各地演出,根叔也因此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验粮轴牛唱屋  200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来到中山,率领香港立法院代表团到长洲社区观看了醉龙表演,景光制造巴效导美渐迅后演出结束后,曾荫权前来和黄焯孔影才设社美赶波出克每根握手,连夸根叔"舞得精彩"。

  因为舞龙,黄焯根第一次走处罗出了国门。2007年,长洲醉龙队远赴悉尼,参加名四浓措件从光业系轴九当地的华人春节大巡游。"表演持续了3个钟,从悉尼乔治大街到海港大街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演出结束后,当地不少华人邀请我们吃饭。"说起当时的风光,黄焯根显得颇有些自豪。

  而今,黄焯根已到耄耋之年,10多斤重的木龙一次只能舞几分钟。"政府把荣誉给我,但是传承工作要靠后生,靠政府。"根叔期许着。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去喝茶;白天,他还在祖传的中药铺里替人医治头疼脑热,开一些跌打药方;晚上,他偶尔也去长洲黄氏大宗祠前,口授醉龙队员舞龙技巧。

传承之困

  2005年长洲醉龙队正式组建。长洲社区旅游接待办副主任黄志海说,到今天,醉龙队成员已由最初的近百名缩减为40名,不少还是入队仅几个月的新队员。"传统的东西有点闷,训练很辛苦。"作为醉龙队总教练,根叔说,一条樟木制成的木龙重十多斤,要让它在手中玩转自如,基本功必须扎实。舞醉龙要花很长时间练扎马步,"好多小伙子都坚持不了,蹲不到3分钟就喊累。"

  曾经有人建议能否把木龙改用轻木制作,减轻队员负担。根叔听后连连摆手,"用樟木是最低标准,轻木不行,不耐用,而且龙太轻,舞不出力量也不好看。"

  在根叔眼中,只有40多岁的儿子黄金渐"传承了我的衣钵",龙队里一直坚持下来的多是年纪偏大的队员,"毕竟岁数大了,动作不那么到位"。

  根叔19岁的孙子也加入醉龙队,"但是他舞得不好,兴趣不在此也只能随他去,不知道以后能不能传承下去。"

  "队员收入降低也是醉龙队萎缩的一个原因。"黄志海坦言。2005年,队员一晚能拿25元补贴,一个星期要训练4天以上,每个月还获邀进行五六场表演。

  由于经济不好,每个队员每晚的补贴降到15元,且规定一星期只练一天。队员有时候辛苦表演1个小时每人只拿到30元钱。

传承延续

  春节期间,中山市迎新春民间艺术展演分别在孙中山故居和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醉龙舞、醒狮等传统节目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52岁的黄金渐是表演者之一,也是中山醉龙舞的第六代传承人。他从8岁开始跟着父亲黄焯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学醉龙舞。

  12年前,76岁的黄焯根不再上台表演,黄金渐便接了衣钵成为西区长洲醉龙队的领舞者。

  每年春节,他都会带着村民马不停蹄地在中山各地巡演--从初一舞到初三或初五,休整十来天后再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

  "40多年来从没停过,有时累得一下台就能睡着。"8日下午,舞完最后一场时黄金渐已有些疲惫。他说,初一总是很累,除夕常在村里巡游至初一凌晨才回家。

  2016年也不例外,晚上休息了两个多小时,早上5时多就又出门。

  据黄金渐介绍,醉龙舞融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没有充沛的体力和过硬的武术功底很难舞好。"一场醉龙舞要跳十几分钟,每场都必须抱着十多斤重的木头或酒埕,一般人很难做好。"

  黄金渐称,目前醉龙队共有成员40多人,全是长洲村的村民,其中60岁以上的有8人,年纪最大的已经65岁。黄金渐说,每次参加表演他们比年轻人还认真和开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醉龙舞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