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黉山景区位于淄川城区东北5公里处,主峰海拔320.25米,是淄川历史上一座名山。黉山尚有"小泰山"之称,古代山上的建筑仿泰山张酸受父困岁迅布局建造,如中天门、南坏百板家久天门、碧霞祠、玉范皇阁等。
- 中文名称 黉山景区
- 地理位置 山东省淄川区
-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中天门
发展历史
黉山是一座历史文化来自名山,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转条行七家鬼谷子曾隐居此山,建书院,讲学,授徒。其弟子孙膑、庞涓刚蛋益杂沿乙未、苏秦、张仪都不远千里来黉山求学,名满天下。汉儒郑康成游学淄川,见黉山神奇钟秀,遂于此建书院,授生徒500人,并其谈阶章拉引来四方很多文学之士。据传刘备15岁时,曾来黉山师事郑康成。
郑康成在黉山期间,一面授徒讲经,一面潜心著疏,公注《周易》、《尚书》、《论语》、《孝经》等百万余言,还广招齐鲁之邦农村水利专业人才,讲授农业知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后人建郑康成庙,以作纪念。
清朝末年,淄川寨里邹家村富户陈士隆,为供民间子弟之无力读书者上学,在郑公书院的旧址上,创建义学,除建东西学舍外,还捐地二百亩,以充经费,并延聘淄川董家庄优贡360百科生宋兰斋先生为主讲。学生成就人才很多,邹太师振岳即其一也。山东巡抚曾赞之并赐扁额曰"好义可风",学施何仙槎也为义学题额为"翼经书着文声首煤院"。
黉山又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烧香还愿。每年三月十八日,九月九日两次庙会车水马龙,人山人海。
黉山孤峰突起,但山周围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外部景观连贯,远近闻名,每年游人达10万人次之多。
黉山风景旅游开发委员会正全力加快黉山风景区的建设,修复郑公书院和康成庙,宏扬黉山文化。
主要景点
山顶部中间 低,四周高,犹如一聚宝盆;山南部片吧计悬崖峭壁,蔚为壮观;山西部雨裂成沟,岩石风化,自然成景,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山顶西部的玉皇阁,俨然像一雄赳赳、气昂昂的上好让顾会试多供留民放哨兵,守护着般阳大地,给人以温馨、舒适、安全的感觉。通山小路,像一条银色的带子,系在胶王公路上,交通十分便捷。山上建筑,仿泰山布局,有中天门、南天门、碧霞祠、玉皇阁、仙姑庄、郑公书院等建筑群,有"小泰山"之称。登黉积宽山情小拿冲移械煤山之巅,放眼眺望,淄川全貌,尽收眼底。

自然环境
在坦荡如砥的吃茫茫平原上,一峰突起,直插云汉,俨然擎天柱。该山海拔高度为309.94米,山前植被覆盖面积2500亩。
"黉"字意指教学之地,汉儒郑康成曾授徒于此,留有晒书台。黉山有许多神话传说,自古流传"打开黉山,山东无穷汉"的民谣。
旅游特色
现有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阁、郑公书院、碧霞祠、仙姑庄、功德林等9处景点。郑公书院位于东南山腰,在郑康成书院旧来自址上重建。为两进院落,大门面南,四周有围墙。建筑形式为硬山坡屋顶,覆黄色南市美培静琉璃瓦,书院四周绿树环绕。仙姑庄位于西南山麓,建于199360百科1年,是根据一则具在损说阳材改有地方色彩的神话传说兴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