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2005年电子来自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谢显中。本书适用对象为无线通信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和科研360百科人员,也可作为无线通信工程师了志差器了座鸡副宽攻解和学习移动通信新技术的参考读物,还可选为研究生一学期的教学用书。

  • 中文名称 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 作者: 谢显中等
  • 别名: 丛书名: 移动通信前沿技术丛书
  • 类别: 通信 > 无线通信 > 综合
  • 价格: ¥38.00

内容简介

  本书特别强调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雄厚基础的las技术、tdd技术和Veno技术乎波,并侧重与tdd模式相关的物理层技术,主要包括:tdd模式及相关的pre-rake和jt技术、ofdm技术、智能天线(sa)、来自空时处理(stp)、mi360百科mo技术、amc技术、harq技术、无线资源管理、las-cdma、定位技术等部分。本书系统性强,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仅包括最新的理论原理,办属房保工免还有具体的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

作者简介

  谢显中,男,1966年出生,博士,现为重庆邮电学院教授、移动通信学术带头人、信息产业部/重庆市移动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近5年负责或作为主研人员参加TD-SCDMA方面的863项目、教育部/信产部项目、重庆市攻关项目等10余项。1999年3月至抗术灯烧九8月在德国西门子公司从事3GT封布东庆读督多者DD模式技术与系统设计合作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实现》并与人合作信道编码专著一部。

目录

  第1章4G概述

  1.1移动通信的发展

  1.24G的概念和特点

  1.34G的业务预测

  1.3.1用户对4G业务的要求

  1.3.2从应用环境看4G业务

  1.3.3从应用领域看4G业务

  1.3.4从通信主体看4G业务

  1.44G的网络结构

  1.4.1无线通信网络结构现状

  1.4.24G网络结构分

  1.54G的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5.1欧洲的情况

  1.5.2日本的情况

  1.5.3韩国的情况

  1.5.4美国来自的情况

  1.5.5中国的情况

  1构目显免架.6本书内容安排与结构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TDD模式与传输预处理技术

  2.1TDD模式原理

  2.2TDD模式优点与问题

  2.2.1TDD模式的优点

  2.2.2T审帮建优微厚育小穿斤交DD模式的问题

  2.3TDD360百科干扰分析

  2.三买汉田例聚日止3.1小区间的干扰

  2.3.2TDD与FDD之间的干扰

  2.4预RAKE技术

  2.4.1预RAKE技术原理

  2.4.2预RAKE技术性能分析

  2.4.3仿真结果与讨论

  2.5联合传输技术

  2.5.1概述

  2然你容水.5.2联合传输技术原

  2.5.3联合传输技术的简化算法

  2.5.4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OFDM技术

  3.1OFDM的基本原理与系统模型

  3.1.1无线移动多径信道的频域模型

  3.1.2OFDM基本原理和频域模型

  3.2OFDM的关键技术

  3.2.1峰值平均功率比的抑制

  3.2.2OFDM的定时同步

  从京毛这3.2.3OFDM的信道估计

  3.2.4OFD初配企四更只领故省裂M自适应功率和速率分配

  3.3OFDM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3源短火担注此被.1数字音频和视频广播系统

  3.3.2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智能天线技术

  4.1智能天线概述

  4.1.1智能天线的笑位敌非延伤的标持高总概念

  4.1.2智能天线的发在顶后获而朝展历史

  4.2智能天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2.1天线的基本概念及阵列天线结构

  4.2.2阵列信号模型

  4.2.3均匀直线阵波束便要双正调图它为零概形成(BeamForming)

  4.2.4智能天线的两种工作方式

  4.3智能天线的波束形成

  4.3.1波束形成的常用最优准则(最佳波束形成器)

  4.3.2波乡便些德独绍积英板曲吧束形成算法

  4.4波达方向(DOA)估计算法

  4.4.1传统法

  4.4.2music算法

  4.4.3ESPRIT算苗抓起停天移

  4.5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来操厂清稳印反4.5.1采用智能天线后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4.5.2智能天线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空时信道与空时接收机

  5.1空时信的抗么叶况道模型

  5.1.1Simo矢量信道模型

  5.1例架华府还氧粉经低.2基于(散射体)几何分布的单反射椭圆模型(GBSBEM)

  5.2空时信呼难后问持让灯杂川明阶道估计

  5.2.维乡单达料稳1数据模型

  5.2.2联合角度-时延估计

  5.2.3时延和空间特征估计

  5.3空时信号接收

  5.3.1离散空时信号模型

  5.3.2最佳空时接收营律甲副太期扩器适划机设计准则

  5.3.3TDMA信号的空时接收

  5.3.4CDMA信号的空时接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MIMO技术

  6.1MIMO系统的模型

  6.2单用户MIMO系统容量

  6.2.1独立衰落下单用户MIMO系统容量

  6.2.2相关衰落下单用户MIMO系统容量

  6.3多用户MIMO系统容量分析

  6.3.1发射机能估计信道信息,接收机能估计信道BC信道容量分析

  6.3.2发射机不能估计信道信息,接收机能估计信道BC信道容量分析

  6.4MIMO系统的锁孔效应

  6.5空时编码的设计准则

  6.5.1空时编码系统

  6.5.2空时编码的性能分析

  6.5.3空时编码设计准则

  6.6空时编码

  6.6.1空时分组码

  6.6.2空时网格码

  6.6.3分层空时编码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

  7.1概述

  7.2AMC技术原理

  7.3AMC的发送和接收处理

  7.4LDPC编码

  7.4.1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

  7.4.2二进制规则LDPC编码

  7.4.3二进制规则LDPC码的构造

  7.4.4二进制非规则LDPC编码

  7.4.5多进制LDPC编码

  7.5LDPC码的和-积解码算法

  7.5.1树图和因子图

  7.5.2和-积译码算法

  7.6基于有限域GF(Q)的LDPC码及其带宽有效传输

  7.6.1基于GF(q)的LDPC码与q进制调制直接结合的带宽有效传输

  7.6.2多进制LDPC码的编码设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HARQ技术

  8.1HARQ概述

  8.1.1差错控制

  8.1.2ARQ和FEC

  8.1.3HARQ

  8.2标准ARQ协议

  8.2.1停止与等待(Stop-and-wait)

  8.2.2返回N(GO-back-N)

  8.2.3选择性重发(Selectiverepeat)

  8.3HARQ的基本类型及算法实现

  8.3.1编码冗余版本的生成

  8.3.2Ⅰ型HARQ(HARQ-I)

  8.3.3Ⅱ型HARQ(HARQ-II)

  8.3.4Ⅲ型HARQ(HARQ-III)

  8.4HARQ的应用方式

  8.4.1Ⅱ/Ⅲ型HARQ在RLC层上的重传

  8.4.2在L1层重传时L2层和L3层的Ⅱ/Ⅲ型HARQ操作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无线资源管理

  9.1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9.1.1功率控制技术

  9.1.2信道分配

  9.1.3调度技术

  9.1.4切换技术

  9.1.5端到端QoS保障

  9.2信道分配分类

  9.2.1信道分配概念

  9.2.2动态信道分配分类

  9.2.3集中式DCA

  9.2.4分布式DCA

  9.3干扰自适应DCA和流量自适应DCA

  9.3.1业务自适应DCA分析

  9.3.2干扰自适应DCA分析

  9.4神经网络在DCA中的应用

  9.4.1信道分配模型

  9.4.2信道参数

  9.4.3性能评估模型

  9.5AGGRESSIVEFUZZYDISTRIBUTEDDCA算法

  9.6TD-SCDMA系统中的DCA

  9.6.13GTDD中信道分配功能分类及分配过程

  9.6.2信道优先级更新策略

  9.6.3动态信道分配策略

  9.6.4信道分配和调整

  9.6.5信道分配方案实例

  9.7切换技术

  9.7.1切换的基本过程

  9.7.2切换的控制方式

  9.7.3切换准则

  9.7.4切换分类

  9.8TD-SCDMA中的接力切换

  9.8.1接力切换的基本概念

  9.8.2接力切换的基本过程

  9.9垂直切换

  9.9.1多层小区

  9.9.2水平切换和垂直切换

  9.9.3异构型PCS中的垂直切换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LAS-CDMA技术

  10.1LAS码概述

  10.1.1LAS码的概念与发展情况

  10.1.2LAS码的特点

  10.1.3LAS码的应用

  10.2LA码的构造

  10.2.1LA码的基本生成方法

  10.2.2LA码生成方法的改进

  10.3LS码的构造

  10.3.1LS码的多项式构造方法

  10.3.2LS码的矩阵描述

  10.3.3LS码与LA码的结合应用

  10.4LAS-CDMA系统

  10.4.1LAS-CDMA体系与标准

  10.4.2LAS-2000系统

  10.4.3LAS-CDMA系统的频谱效率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移动通信定位技术

  11.1概述

  11.1.1第四代移动通信定位系统需求和发展历程

  11.1.2第四代移动通信定位系统研究现状和趋势

  11.1.3本章的安排

  11.2无线定位技术的分类

  11.2.1基于终端的定位技术

  11.2.2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

  11.2.3混合定位技术

  11.2.4定位算法的基本过程

  11.3定位参数的获取

  11.3.1群相关检测算法

  11.3.2算法中各参数的选定

  11.4TDOA定位估计算法

  11.4.1最小二乘估计的数学方法

  11.4.2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11.4.3最小二乘估计三边求解算法

  11.4.4计算DOP

  11.4.5几何精度因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11.5AOA定位估计算法

  11.5.1AOA估计算法

  11.5.2AOA定位算法数学模型的建立

  11.6误差分析和误差抑制算法

  11.6.1误差产生的原因

  11.6.2误差抑制方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