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爪哇凤尾蕨

爪哇凤尾蕨学名:Pteris venusta Kze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植株高50-8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壮,粗1.5-2厘米,先来自端被褐色鳞片。叶簇生。叶干后薄草质,灰绿色,无毛,有光泽,上面尤甚,有滑润感;叶轴禾秆色,光滑。

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北部、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云南等地。

  • 中文名 爪哇凤尾蕨
  • 学名 Pteris venusta Kze
  • 界 植物界
  • 门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 亚门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来自态特征

爪哇凤尾蕨

360百科  植株高50-8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壮,粗1.5-2厘米,先端被褐色鳞片。叶簇生;柄长30-50厘米,下部粗3-4毫米,鲜禾秆色,记少日半维良鲜每偶有棕色或栗色,稍有光泽,光达满比必滑,仅近基部有早落的鳞片;叶片长圆状卵形,长35-45属训具权费取紧格省极功厘米,宽25-30厘米,一回羽状;羽片(3)4-6对,对生,斜向上,线状披针形,长15-木果的子高断眼通20厘米,宽2-3.2厘米,先端长尾状,无锯齿而略呈波状,基部阔楔形,边缘全缘,明显波折,并有一条软骨质的边,基香蛋并助第室连妈消项部一对有短柄,中部的无柄蒸关因命向气顺负,上部的往往与叶轴合生并多少以狭翅下延,顶生三叉羽片基部不下延或略下延,下部的羽片不缩短,最下1-2对羽片往往二叉。主脉下面隆起,浅禾秆色;侧脉纤细,在1厘米内有14-16条,密接,两面稍隆起,通常单一或偶有自下部分叉。叶干后薄草质,灰绿色,无毛,有光泽,上面尤甚,有滑润感;叶轴禾秆色,光滑。 据《台湾植物志》载,在我国台湾省的西南部(高雄)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800-1 500米的班步妈山谷疏林下酸性土上。

分布范

  产自云南(新平、泸水、盈江、瑞丽、畹町、潞西、耿马、景洪、勐腊、易武)。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北部、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播种在叶背条线形孢子囊尚未成熟时,用塑料袋将其整个叶片套好,待到叶片孢子成熟散落后剪下套袋叶片.收集孢子以备播种。播种可来自播在小苔上,困其保温360百科性能好,置于半阴处.可加速孢子发芽;当小苗高1~2厘米时.收其切块分裁于小盆内 亦可播于腐叶土上,先把腐帝销富史湖叶土过筛后置于锅内蒸炒消毒. 再装入盛有少量碎砖粒或木炭屑作排水层的浅盆中.把盆放人池中浸水,待干燥的腐叶土湿润后.将盆端出,把孢子均匀撒播于土表,因孢子颗粒细小不要覆土.盆口用玻璃或塑料薄膜盖严实.把浅盆艘在避光阴湿她.保持20~23℃ 的科混证约权草温度,经常揭开覆盖物喷雾保小同湿,约经30 天后,孢子即可萌发长出叶状原始体,待其布满盆面后,将其切割成小块带土移栽于小盆中。

爪哇凤尾蕨

栽培技术

移栽

  5月份结合对老植株换盆时进行,将株丛带根切分为数株,每株带叶3~5片,分别上盆栽植,成为2株或2株以上亮记诉际治云到接速爱客新的植株。

换盆

  风尾蕨常年翠绿,宜用紫砂晦盆或釉晦盆,色泽用深紫、浅红、淡黄为佳,盆形以较浅的圆盆、六角盆为多 盆土要求肥沃疏温介料劳段系念吧松、排水通气性好而富包而吉腐殖质,笔者常用腐叶土、泥炭土或田园土、砻糠灰或细河砂等量配制成培养土。上盆和换盆通常结合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时进行。一般每隔2-3年换一次盆。

养护

  养护管理风尾蕨喜湿润、凉爽的环境,耐阴性强. 室外栽培应遮阳50%~60%或置于树歌围荫下为佳生长期应勤浇水并多往叶面喷水,宜经常保持土壤和植株湿润,切忌盆土长时间过湿或盆内积水 每月浇施l~2次稀薄液肥。冬季在5℃ 以首烧续坏起香上方可安全越冬。

主要价值

  中国有丰富的凤尾蕨资源,它们虽然没有鲜艳夺目的花与果实,然而它们以千姿百态的叶形、叶姿和青翠碧绿的色彩,使人赏心悦目,在观赏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凤尾蕨株形优美,格调清新,极富观赏性,是线条美的典范,越来越博得众人的喜爱。其适合园林栽培,更适宜美化家居,也是插花不可少的衬托叶。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爪哇凤尾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