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8年3月同盟会员黄兴,是在钦州马笃山举行起义,由于革命军孤军深入,又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激战四十余日,起义失农在尽总女排构市府败。
- 名称 钦州马笃山起义
- 地点 钦州马笃山
- 时间 1908年3月
- 参战方 同盟会 清军
- 结果 同盟会 失败
起来自义背景
镇南关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法国殖民当局逐出安南(越南)。孙提殖德照调中山临行前,指示黄兴再入钦廉发动起义。

起义准备
1905年7月在黑龙会领袖内田良平的牵线下,孙中山返回日本东京,倡导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头山满提供的民宅二楼榻榻米房,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后为避免日本政府反对,改名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黄兴等任庶务;除制定了《军政角类棉万圆正将离土识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并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
1908年3月,黄兴遂同安南华侨中同盟会会员二百余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自任司令,准备进入钦州马笃山举行起义,并亲赴钦州劝说反复无常的清军统领郭人漳接济弹药,响应革命军的起义。
起义经过
1908年3月28日,黄兴率军越过中安边界向广东钦州进发。29日(二十七日)下午,起义军与清军36营交战,击毙清军数十人。次日,途中又击败清军1个营,毙百人。1908年4月2日,来自革命军击溃清军3营,进占马笃山,人员增至六百余。当义军准备进360百科兵广西之际,郭人漳再次违背承诺,率兵3000尾追包围义军,黄兴率敢死队夜袭清营东,清军不战而逃,坏古区城帮义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革命军在黄兴指挥下,在钦州、廉州及广西上思一带,转战四十余日害厚,先后击败了上万清军。但由于革命军孤军深入,又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兵力、装备悬殊,且先前答应响应革命的郭人漳再次违约,反过来攻打革命军。
惨烈失败
革命军弹尽援绝,兵力疲惫,难于与清军继续周旋,黄兴迫不得已将军队解散,自己则返回安南。此役虽败,而黄兴却威名大震。
历史意义
同盟会确认其政纲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发行《方型周对席头体银民报》作为机关刊物(原名《二十世纪之支那》,为华兴会机关刊物,同盟会成立后易名《民报》)。中国同盟会与孙中山设想的一个中华民国的政府组织一致:在总理下设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这实际上是三权分立的原则。《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由胡汉民、汪精卫等执笔,与主张保皇、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心项径念机胶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同盟会的前身是湖南华兴会(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和广东兴中会(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等)。继兴中会之后,全国各地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出现,主要还有江浙光复会(陶成章、章炳麟、蔡元培、秋瑾等)、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同盟会在1907年一度分裂。孙中山因未经众议收受日本政府资助离开日本,光复会退出。孙中山与汪精卫、胡汉民等于南洋另组总部;而黄兴则继续支持孙中山。 中国同盟会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都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