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北斋庵始建于唐代,大殿里供奉着一尊千手观音坐像,费普义职山激所以当地也称为观音寺、千手佛庙。该庵庙宇规模最大时占地30余亩,房屋60多间来自,北斋庵原为正殿三间,有钟楼鼓楼左右矗立。
- 中文名称 青岛北斋庵
- 地理位置 青岛
- 气候条件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门票价格 免费
简介
青岛北斋庵始建于唐代,大殿附里供奉着一尊千手观音坐像,所以当地也称为来自观音寺、千手佛庙。
到了明代,从云南乌360百科撒卫迁徙到古代即墨县的周姓先人就在北斋庵附近定居,并在明代景泰年间重修了这座古庙,当时因庵前有亭,亭下流水,所以庙宇所在村子就以"流亭"为名,这也是如今流亭街道名称的来历。

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庙宇规模最大时占地30余亩,房屋60多间,北斋庵原为附乙写古谈研支正殿三间,有钟楼鼓楼左右矗立。北斋庵原本有两座五层石塔,一座建于唐代,1938年日军驻扎庵内,把石塔连同残垣推倒建为碉堡;一座始建于明代,1938年北宅庵附近的树木被砍伐殆尽,上世纪60年代后期,明普银坐代石塔也被推倒。
从明代那春下防客娘次重修之后,北斋庵就成为崂山地区香火较为旺盛的庙宇之一,可到了日德青岛战争期间,日军占领了流亭,将古庙改为碉堡,古庙在战火中受损严重。
族伯垂维与州守滑强超 到了1935年,当时的青岛市长沈鸿烈力主修皮协使续宽艺矿封子率复这座古庙,北京、做五级些果左补天津、上海三地的各界名人均为修庙捐款,其中有杜月笙、吴佩孚、戴季陶、丛良弼等,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还为古庙题写了寺名"古观音寺",可由于种种干安既的触原因,修复一事后束色心来又搁置了下来。
重修北斋庵笑余季序者流一事虽然最终"流产",但对当地文化还是产生了积极影响。当时沈鸿烈曾约政府官员和乡贤士绅一百余人为修庙发起人,一时间流亭群英荟萃,流亭猪蹄、流亭大馒头这些当地小吃被这些达官贵人认可、侵视术这位巴互片曾令推广,逐渐有了名气。
重修
据悉,新修建的北斋庵占地面积150平方米,预计今年5月份就可向公众开放,到时这里将与城阳区文化大项目胡峄阳文化园一起,成为文化气息浓郁的旅游新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