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老舍辞世处纪念碑

1967年8月24日是老来自舍逝世周年日,许林邨与吴幻荪为纪念老舍在太平湖畔秘密立碑,上书"老舍先生辞世处"。太平湖被填时失踪。附近居民白鹤群曾墨拓此碑保存在家中,于1987年公诸于世。1994年照原样复制一碑,存于老舍故居。

  • 中文名称 老舍辞世处纪念碑
  • 地理位置 太平湖畔
  • 建造者 许林邨与吴幻荪
  • 高 一尺八寸

结构

  该碑记印有印章四枚,分来自别是:迎首随形章(阳文),印文为"一粟草堂"。上坠角章(阴文)、印文为"泼墨老人"。下坠角章(阳文)、印文为"八十三后作"。 落款章(阴文),印文为"许林邨印"。碑文为"唱冲评去团露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辞世处"。

老舍辞世处纪念

  "文革"结束之后,老舍先生的夫人胡洁青闻知此事,题词赞许林邨此举"大智大勇无所畏惧,360百科小巷小民金石为开",并派长子舒乙先生看望了许笑准部难林邨。

景观

为老舍立碑第一人

  许林邨老人是享誉京城的书画家,师从陆和九。书法攻魏碑中的龙门二十品。以始平公、张黑女及大爨为基本。

老舍辞世处纪念碑图册

  许林邨老人说:"诸多字体中,唯有魏碑字体适用老舍宁含互跑要液粉联扩庆女辞世碑,只有魏碑字体坚决混行医溶绝校父韧、豪放、才能表达我们立碑人的心情。"

老舍辞世处纪念碑

  2004年1月14日,白鹤群与王纪仪、溶席变场赵宇泽二君拜访了寿高92岁的许林邨老人。谈及此事,许林邨老人自述道:"功训1995年,老舍先生的母校--北京三中建立老舍纪念室,而我又恰恰是北京三中的毕业生,周继道校长,徐惠芳老师亲自来家索稿,应母校的邀请,我写了当时立碑的原因和经过,文约400多答度即调执面础限字,当年我已经83岁了。"

为老舍先生秘密树碑记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于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殉难,辞世于太平湖。逝世周年之日,我与画友吴君幻荪在湖畔竖立一碑,为报恩也。

老舍辞世处纪念碑图册

  我与吴君皆居住太平湖附近, 时相过从。在反右时,吴君已被划成右派,在先生保护下,开脱其右派"桂冠",免遭一难。吴君常讲:"老舍先生,我之蒸称也社校染析恩人也,大恩难报"。

老舍辞世处纪念碑

  回忆建国初,文艺界人士生活极端困难,先生除各(个展光)别资助外,并面见周总理,将情况如实汇报。总理颇为动容,遂指示成立文联新国画会、国画院等组织。从此文艺事业逐步繁荣,并且部分同志得到妥善安置,凡我文艺界同志无不感念其恩德。言念及此,在悲愤情绪之下,即决定策划竖碑,以报先生大德于万一也。

  为保密,碑由我在深夜制作,自春迄夏,镌刻完成。在先生逝世周年日凌晨,我与吴君等将碑运至湖畔,在草丛中安置完毕,默衰片时,敬礼后洒泪而归。此地极为荒僻质仅满艺民茶守安半,不久即被附近居民白鹤群发现,墨拓数纸,保存家中二十年。

  八七年秋,《燕都》月刊将拓片发表(加简介),标题是《老舍逝红看如宗实后第一碑》.经各报转载,此事遂公诸于世。胡絜青老人得知,查明我之住址,遣舒乙映步常微象加造率可同志家访,询问竖碑经过。

  此碑在七一年因地铁施工,将湖填平后,碑亦失踪。市领导白介夫同志指示:"照样复制一碑,陈列于老舍故居。"今是声简母校三中为老校友创立老舍先生纪念室,我受周继道校长及徐惠芳老师之托,书写当时竖碑之情况。回忆如此,遂欣然记之。

历史

  白鹤群拓碑

  这块碑仅一尺八寸高,若从岸上看,则藏在三尺多高的蒿草里,若从底下往上看则清晰无比。令人叫绝的是,这块残碑的破损边缘状似山型,可为一绝。碑之正面所书字体飞扬异常,乃魏碑中始平公之真迹带植井无球年歌让留办苦,此二绝也。三是此碑正对着西北向的湖面,其向正是当初韩庆祥、老孔头打捞老舍尸体出水面来自的第一存放处。此三绝可以看出许林邨、吴幻荪两位老人立碑之用心良苦。同时也看出两位老人是知道老舍尸体的最早存放点的知晓人,否则,方圆四、五里的湖区,谁知这块辞世碑立在哪?

  时1967年,白鹤群已22岁,在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四厂任电器技术员,团支部宣传委员。而小学则在太平湖南一公里的大三条小学就读、中学则在太平湖北一公里的北京师大二附中。自9月1日起,其先后拓过两次,多360百科因为掌握不准湿水与纸的关系,而导致墨迹湿涂一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老舍辞世处纪念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