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是200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来自的图书,作者是李铁峰。
这是一本简单易懂的世界金融危机简史,时间跨度从17世纪荷兰过郁金香泡沫开始,截至眼前尚未结束的全球金融风暴。全篇以讲故务之坚宗班考病怕事的方式进行,系统地介绍了历次金融危机360百科的背景、起因、发生情况及其后果和影响,并穿插了很多金融学知识的介绍以及一些经济学观点的讨论。
- 书名 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 作者 李铁峰
- ISBN 9787302196860
- 定价 28.00元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的金融危机包括17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18世纪英国南海泡沫和法国密西西比泡沫、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日日本的泡沫经济、拉美国家金融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以及眼前正在发生的全球金融风暴。这来自些金融危机都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些甚至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比如大萧条就促使德国走向纳粹统治。书中重点讨论了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与目前的全球识则距呢苗金融风暴,并认为这两次金融危机是迄今为止社会经济发展史上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作者从各个角度对这两次金融危机展开讨论,并介绍了大量有关金融危机的理论知识,包括很多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本书还附有大量的漫画插图,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该书适合政府官员、企360百科事业单位管理者、金融证券从业人员以及广大关注金融城服械步亲危机的读者学习参考。
前言
这场发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已经迅速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从纽约到东京,从上海到巴黎,从伦敦到悉尼,我们被一网打尽,无一幸免。那些一向以"自由市场"夸口的西方主流国家中央政府,一夜之间倒向社会主义色彩浓厚的政府主导经济的怀抱。该做的、不该做的、凡是能够想到的经济拯概既别两救措施都被急匆匆地搬出来队社预山胶部延治故展器,然而世界经济就像在蛛网中与绝望和恐惧做着搏斗的昆虫,越挣扎,陷得越深。
面古货核刚继圆终欢对现实,人们很难避免悲观情绪的蔓延。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了很久,可是春天似化称端源超镇乎依然遥远。我们所熟悉的那个世界如今面目全非。蓦然回首,世界经济过去二三十年的辉煌恍如隔世。那是一段多么美妙规练差径会乡例级复的时光,全球经济在美国的引领下欣欣向荣:美国至迫北分失阶不断创新,欧洲全面复苏,亚洲一飞冲天,拉美演绎奇迹,就连非洲也因资源价格上涨获利匪浅。普天之认象于阳史下,也许除了南极洲可怜的企鹅促鲁被污染所困以外,各大陆的主要居民都享受着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如今,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我们不得不反思那让我们激动不已的繁荣为何无法延续。
载值水房载卫赶 实际上,过去的好时光是一个金融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创造奇迹的年代,其基础就是以杠杆为特征的信用扩张。美国人靠着华尔街的创新制造了大量的金融财富,将未来几十年的虚幻利润全都贴现成可以立即消费的现金。自以为富甲天下的美国人毫不犹豫地向全世界借钱消费,这种创菜识通带降及等议一掷千金的购买气魄又刺激了中国等国家的工业生产,帮助这些国家迅速完成工业现代化。在杠杆的魔幻作用下,流动性在全球泛滥,信用的气泡越吹越大,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充满肥皂泡沫的泳池,人们在泡沫中快乐而幸福地畅泳、陶醉。那么,中国又扮演了什么固第派哪里角色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一方面向美国提供价廉物美的消费品;一方面把自己省吃俭用赚的钱储蓄下来去购买华尔街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以各种形式借钱给美国人用于消费。于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美国人借中国钱买中国货养活了中国工人。这个奇怪的逻辑实实在在地发生着,而且实实在在地刺激着美国和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便顾国。如果没有次贷危机的爆发,也许一切还可以这么"美好"下去,中国人依然快乐地生产,美国人仍旧幸福地消费。但是,次贷危机就像一根小小的毒刺,戳穿了世界金推短五兰养准目衡胶料日融体系赖以生存的巨大气泡。当2007年中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总量不过区区几千亿美元的次级贷款会把全世界经济都打入地狱,数以万亿美元的拯救资金已经被投放进去,伯却像丢进深深的黑暗的无底及巴儿限万司倍妒香艺烟洞,居然连个声响都没有。今天,神坛上的华尔街被钉在耻辱柱之上,在人们眼里,投资银行就是骗子公司,保险公司不再保险,评级公司也全都瞎了眼。那些大腹便便的金融大亨们怎么看都像是麦道夫那样的江洋大盗,而华尔街西装革履的精英们一夜之间堕落为倒闭的恶棍公司中等待讨饭的可怜虫。小小的次贷泡沫的破裂,打破了华尔街金融体系赖以生存的信用基础,失去信用基础的国际金融大厦因此完全崩溃,而长期依赖金融系统提供资金动力的实体经济自然也就面临油尽灯灭的境地。
信用、信用、信用,没有信用,现代金融体系凭什么生存呢?原来的游戏规则完全被毁掉了,可是新的规则是什么样的呢?可能谁都说不清,这也正是我们感到悲观的最主要原因。或者恢复原有规则,或者建立新的规则,否则期望世界经济走出泥潭完全是痴人说梦。我们实在不理解一些拍脑袋的"专家"们的推断:很多人煞有介事地说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或者2010年上半年(鬼才知道还会有什么奇怪的时间点)复苏。无知者无畏,胆敢做出这种预言的人一定是胆大包天的人。在我们看来,当游戏规则没有重新建立起来的时候,推断经济见底完全是江湖术士的把戏。我们就像进行一场牌局,原来按照大家约定的规则按部就班地快乐地游戏,但是突然我们怀疑在原来的规则下每一个参与者都可能是出老千的人,于是原有的规则被众人抛弃了,但是谁都无法建立一套让大家认可的新规则。于是,这场牌局就只有散伙,除非恢复原有规则,或者有权威人士建立新规则。可怜的是,牌局可以散伙,世界经济却无法停止运转,经济在慌乱无助中就只有在地狱里挣扎。也就是说,当务之急是迅速恢复国际金融的正常秩序,让金融市场可以重新给金融产品定价,让市场恢复勃勃生机。眼下各国国家干预主义色彩浓厚的救市措施,也许能够阻止经济进一步滑向深渊,但绝不可能让世界经济恢复活力,我们也绝不可能因此走出危机。看看现实吧,中国人捂着钱包不敢借钱出去,美国人的消费也没了,那么中国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往哪里去?想想,实在令人头痛。
好了,危机时,让我们读书吧。现在来简单谈谈我们这本关于金融危机的小书。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对眼前的事情感到困惑时,都希望能从历史中寻找答案或者启发,所以此时看看金融危机的发展史一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希望把历史上发生的主要金融危机介绍给大家,从最古老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开始讲起,一直叙述到今天正在困扰着我们的全球金融风暴,读者也可以把这本书当作金融危机史来读。眼下的金融危机已经够让大家烦恼的了,所以我们不希望读者在读书的时候还感到不悦。思考再三,我们决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那些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尽量讲得浅显易懂,让即使没有金融学知识的人也可以轻松阅读。说实话,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说金融危机史是一件很难的差事,在写作的时候作者发现自己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们不得不在讲故事时穿插很多金融学知识的讲述,而且还会忍不住发表自己的议论,这些都可能会令一些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的读者觉得困扰。不过请放心,这些内容并不多,如果实在觉得无聊,就看看我们的美术编辑辛辛苦苦为本书配制的漫画插图吧。
本书完成之际,英俊潇洒的奥巴马也完成了从偶像明星到美国总统的转变,我们显然能够感觉到这位民主党新总统对于罗斯福总统的追随与模仿。但是,同为哈佛大学法学院出身的能言善辩的律师,奥巴马的就职演说显然不如名垂青史的罗斯福1933年的就职演说令人震撼和鼓舞。在这场万众期待的就职典礼上,奥巴马在总统宣誓的庄严时刻甚至出现了口误。
希望这不是什么不好的兆头。危机时,让我们读书吧。
图书目录
回到新西兰:引子
疯狂的花朵:荷兰郁金香事件
来自赌徒治国者:法国密西西比灾难
贪婪的爱国者:英国的南海泡沫
冲向地狱360百科的美国:1929年经济大萧条
20年代的"黄金十年"
股市的黑色星期
大萧单础免夫资重条下的人间地狱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结局
机她突 大萧条中的苏联奇迹
罗斯福伸出政府之手
地狱控体洲答伯宗力黄第远买是怎样炼成的:以大萧条为例的经济学讨论
以大萧条为例
金融危机究为相你的定义
金德尔伯格解说的金斯基:金融危机的模型
教科书里的观点: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
两个人的战役: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圣杯之争
美联储是救世主吗:假如伯南克回到1929年
从世界之巅跌落: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
世界第一的美梦
画毫 日元升值与刺激内需
最美丽的经济泡沫
从"三个神话"到"三项过剩"
烦恼与成长如影随形: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
奴役走向自由的代价:1994年墨西哥冲齐实较杆永步金融危机
把金融和续次差济素构危机当足球踢:1999年巴安死思雷五红西金融危机
请不要为我哭才下胜胞劳刻村件扬泣: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
困虎还是病猫:1997年坐后东亚金融危机
泰铢失守曼谷沦陷
屠龙猎虎的凶刑某唱食东猛鳄鱼
索罗斯兵败香港
灾难后想起克鲁格曼
新兴国家金融危机模型
美国太阳照常升起:从石油战争到情马立器章9·11袭击
阿拉伯人的报复:1973年石油危机
都是房贷惹的祸:80年代储贷会危机
华尔街最悲惨的一天:1987年黑色星期一
群体狂热与盲目:2000年互联网泡沫物难地核体的破灭
炸不倒的金融大厦:9·11袭击后的金融恐惧
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与次贷危机
没有写完的死亡日记:从雷曼兄弟到通用汽车
伤亡名单有多长
大危机序幕:死在旧世纪的新世纪公司
侥幸与恐慌:2007冷毛半选听木年下半年至2008年3月
死于流言的草根老大:现代金融企业的脆弱性
剧院失火了:预期、信心与金融产品定价
点燃森林大火的火柴发倒限液那也:从两房绑架政府看官商制切液校服错心汉别外磁度
死不瞑目的雷曼兄弟:救火时的道德风险
纽约深秋的蚂蚱:金群克福岁他劳融机构大洗牌
1.五大投资银行还会卷土重来吗
2.AIG成了国有企业
排社侵他 3.华盛顿互惠银行的末日
汽车在冰天雪地熄火:关于政府和市场的争论
等待奥巴马
到中国去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