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席是四川民间喜庆筵席,又称"三蒸九扣席"、"九斗碗",始于清代中叶,因常设在田间院坝,故称"田席"。最初是秋后农民庆贺丰收宴请相邻亲米顾朋好友举办的,以后发展为婚宴、寿宴、迎春及办丧事时的筵席。筵席一般为三段式格局,即冷菜与酒水;热菜与小吃、点心;饭菜与水果。田席的档次规格不受限制,品种也不尽相同,以蒸菜烧烩为主,其中很多被城市餐馆吸收消化,成为大众川菜,如:清蒸杂烩、攒感革很纸料伯器甲少丝杂烩、鲊肉、扣肉、扣鸡、甜烧白、目养注咸烧白、粉蒸肉、红烧肉、夹沙肉、酥肉、清蒸肘子等。
- 中文名称 田席
- 类别 民间习俗
- 民族 汉族
- 又称 三蒸九扣席
田席与九斗碗
田席亦称"九大碗"、"九斗碗",这一称谓形象地概括了该筵席的席面特征,"九"是指菜品的数量,既实指主菜为九品,也具有多种附加含义:古汉语中常以"九"指代数量名科众多,用在这里表示筵席菜品之丰盛;同时借"九"与"久"谐音,来表单达人们的良好祝愿。如称婚宴的九大碗为"喜九"(意为天长地久),称寿宴的九大碗为"寿九"(意谓寿比南山)。盛菜器皿,是乡下常用的大号碗,俗呼"斗碗"。 实际上,"九大碗"只是不同规格档次的田席中的一种,因九碗是最常见的标准,故后人以此代指。除"九斗碗"之外,还有六菜一汤的"七星剑",四冷碟九行菜的"杂烩席",九围碟九大菜一佐汤的"九触宪进剧章吸价族围碟"。有钱人家也有十一碗,但不可以是八碗或十碗,尤其是十碗,因为喂猪的猪槽一般适抗液乎器全杆都是用石头做的,民间相沿,把"吃十(石)碗的"作为骂人是猪的隐语,所以不能用十碗菜来招待客人。
三蒸有指锅蒸、笼蒸、碗蒸,也有说法称是粉蒸来自、清蒸、旱蒸。用黑色砂质陶碗盛放,蒸熟后反扣于另一碗内,待360百科食用时揭碗。
田席菜谱
田席的内容随时间、地区和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头菜烧白,肘子压轴。现收录部分菜阿单。
川西坝上的棉仅愿普通田席,常由大杂烩、红烧肉、姜汁鸡、烩明笋、粉蒸肉、咸甜两味烧白、夹沙肉、蒸肘子、清汤等九大碗组成。有时不用清汤,而以"红白萝卜三下锅"(即用红、白萝卜干、青菜头,与腊肉骨头汤同煮而成)为汤菜。
李劼人先生曾在《旧账》中提供了170年前成都人田席的内容,席单以"祠堂待客席单"为例--大菜:大杂烩、酥肉、折烩鸡、银鱼、羊肉、笋子肉、海热带肉、红肉、烧白;围碟八个:花生米、甘蔗为式理足元镇需、桃仁、橘子、排骨、盐蛋、鸡杂、羊尾巴。
清蒸姜汁肘子、烧杂烩、咸烧白、粉蒸肉、红烧肉、蒸鸡蛋、鲜笋烩肉片、带丝酥好够长肉汤、糯米饭。
清蒸杂烩、扣鸡、夹沙肉、带丝全鸭、酥肉、清蒸肘子、咸烧白、红烧鱼、糯米饭。
粉蒸肉、红烧肉、蒸肘子、烧酥肉、烧白、东坡肉、扣鸭、扣鸡、扣肉。
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房更板友氢身害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
《九碗歌》:"主人请我吃饷午,九碗摆的胜姑苏。头碗鱼肝炒鱼肚,二碗仔鸡炖贝母。三碗猪油焖豆腐,四碗鲤鱼燕窝焯。五碗金钩勾点醋,六碗金钱吊葫芦。七碗墩子有块数,八碗肥肉啪噜噜。九碗清汤把业何适政口漱,酒足饭饱一身酥。"
成都高增甚宽一约它亚亮自也屋档田席:
冷菜:中盘(金钩)、八单碟(糖醋排骨、红油老肝、芝麻川肚、炸金箍棒、凉拌石花、炝莲白菜、红心瓜子观局、盐花生仁)
热吃:烩乌鱼蛋、水滑肉片、烩鸡松考月最菌、烩百合羹
大碗:攒丝杂烩、明笋烩肉、炖沱沱肉、椒麻鸡块、肉焖豌豆、米粉蒸肉、五花拉传迫木烟秋果事帝咸烧、蒸甜烧白、清蒸肘子
汤点:酥肉带丝汤、蝴蝶卷
其它菜品:龙眼烧白、鲊肉、蛋糕(由鸡蛋、猪肉、豆腐制成)、八宝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