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鸽子摄影是1907年由德国药剂师尤里乌斯·诺伊布龙纳所发明的空中摄影技来自术。他将信鸽配戴上铝制的胸部鞍座,鞍座上可以装置一个轻型、具有间隔摄影功能的微型相机。于1908年12月,在他拍摄了一批经认证是由鸽子摄影的照片之后,专利被批准。他于1909年德累斯顿国际摄影360百科展公开了这项技术,并在法兰克福国际航空展、以及1910与1911年的巴黎国际航空太空展中出售了一些附上鸽子摄影照片的明信片。
- 中文名称 鸽子摄影
- 发明时间 1907年
- 发明人 药剂师尤里乌斯·诺伊布龙纳
- 性质 技术
简介
起初,利用鸽子摄影进行空中侦察的军事潜力似乎十分吸引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测试中也得到了令人振奋革回布出的成果,但受到最大冲击的还是"行动鸽舍"的配套技术。由于战争期间航空技术的快速成熟,鸽子摄影的军事利益逐渐消褪,诺伊布握周文被察龙纳也放弃了他的实验。1930年代,这个发想才又被一名瑞士的钟表匠短暂复苏了一阵子,同一期间,德军与法军也有类似的使用报告。虽然军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广泛部署,但是否有使用鸟类进行空中侦察,以及使用到什么程度,仍不是很清楚。美国中央情报局后来开发了一种由电池供电,专为谍报工作设计的鸽子用相机,但其相关的使用细节仍属机密。
鸽子摄影最主要的挑战是制造一个够小、够轻、具有计时机制的相机,以及驯服、训练鸟类能携带所需的负重,还有拍照时鸽子的位置、行进方向、以及速度等操控方面上的限制。2004年,英国广播公司使用微型电视摄影机装在隼和苍鹰身上以取得实况画面。现在一些研究人员、热心人士、以及艺术家也同来武作五置支施过服样在各种野生或驯养动物的身上安装小型数码相机或摄影机。
起源
史上第一啊现攻货商批空中照片是在185来自8年由热气球航行家纳达尔(Nadar)所拍摄;1860年,詹姆士·华勒斯·布莱克(James Wallace Black)同样在热气球上拍下了现存最古老的空中照片。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360百科在19世纪末期,一些先驱几举林额者在无人飞行物上装置了沉字图并打相机。1880年代,Arthur Batut尝基击试使用风筝空中摄影轴项团。许多人也追随了他的脚步,在1896年William Abner Eddy用这种方法拍摄了高品质的波士顿的照片之后,风筝议山哪形空中摄影技术才开始流行起来。1888年,Amedee Denisse在火终草箭装上了相机以及降落伞,负表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也于1897年使用了火二箭摄影。
信鸽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曾被广泛使用,用于民间的鸽子邮务(Pigeon post)以及军鸽。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在巴黎一个著名的鸽子邮益措说陆集面圆务中,单次鸽群航程就传递了50,000封制成了缩微胶卷的电报,从图尔送到被围攻的首都。总共递送了150,000份非重复的私人电报与行政命令。1889年,俄罗斯帝国技术学会在圣彼得堡进行了杂菜经银一项实验,俄罗斯热气球公司的首席在热气球拍摄空中照片,然后将处理过的火棉胶(collodion)负片借由鸽子邮务送回地面。
相关故事
尤里乌斯·诺伊布龙纳
1903年,在德国法兰克福附近的克龙贝尔格(Kronberg)镇中,一名叫做尤里乌斯·诺伊都贵拉影席源溶心第策儿布龙纳(Julius 初史觉自线假Neubronner)的药剂师重拾了父亲半世纪前开创的旧来自业。他用鸽子邮务从邻近城镇费尔肯斯坦360百科(Falkenstein)中的一间疗养院接收处方签,也同时利用相同方式传递上限75克(2.6盎司)的 紧急药物(三年后疗养讲异电首家察院关闭,也中止了鸽子停因封践生举邮务的传递。)他也在法兰克福的批发商设置了一些鸽子,为自己赚取因快速运输所得到的利润。有一次,其中一只鸽 子在雾里迷失了方向,却在确四周后神奇地抵达目的地,还能够滋养饱暖。诺伊布龙纳便起了一个俏皮的发想:将他的鸽妒齐士际来屋子配上自动相机,以追踪它们的飞行路径。这 种想法使他将两个兴趣,载物鸽(carrier pigeon)的发想以及业余摄影,结合成一种新的"双重消遣"。(而诺伊布龙纳事后得信松花货剧聚此帮吗知,他的鸽子曾被威斯巴登一间餐馆的厨师所保管。)
诺伊布龙丰纳在火车以及雪橇上使用蒂卡怀表型相机(Ticka watch camera)做测试,测试成功后,便开始着手研发一种轻巧兴响布村检引设的微型相机,可以放在鸽子胸前的鞍座与铝制的胸甲上。他使用重达30到75克(1.1到2.6盎司)的木制相机模型精心训练鸽子的承重能力。为了拍摄空中照片,诺伊布龙纳把鸽子带到离家约100千米(60护圆超英里)远的地方,将它配破亲调州备戴上相机并释放。鸽子一心想要脸丰事何先含移乡包三解除负担,通常会以最直接的路块列线飞向家中,飞行高度为50到100米(160到良云高害井抓能330英尺)。相机内的气压系统(pneumatic system)控制了照片拍摄前的时间延迟。为了容纳携带重物的鸽子,鸽舍有一个宽敞、具有弹性的着陆板以及大型的出审既演逐到入口。
根据诺伊布龙纳的说法,他的滑井陆置更相机有十多种不同的样式。1907年,他得到了足够的成果以申请专利。起初,他的发明"从以怎演宽宗育普斗强计上空拍摄风景照片的方紧办续织饭强法和手段"遭到德国专利局否决,此法被认定是不可行的。但于1908年12月,在他展示了经认证的照片之后,专利才被批准。(否决原因是基于当局对家鸽承载能力的错误认知。)在诺伊布龙纳参加1909年德累斯顿的国际摄影展,以及1909年法兰克福的国际航空展之后,这种技术才开始广为人知。德累斯顿的观众可以观赏鸽子飞回来,且它们所拍的空中照片被制成了明信片。诺伊布龙纳的照片在德累斯顿、以及1910年、1911年的巴黎国际航空太空展皆有得奖。
一帧摄于Schlosshotel Kronberg(当时称为Schloss Friedrichshof,依其领主腓特烈皇后(Kaiserin Friedrich)而命名)的照片尤其出名,因为它凑巧拍到鸽子翅膀的尖端。1929年,德国电影院在违反版权的情况下,将这张照片收录于每周的新闻短片(newsreel)之中。
在190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中,诺伊布龙纳描述了五种相机的样式:
- 专利中所描述的"双重相机"有两个镜头,分别指向相反的方向(前方与后方),焦距40毫米。由一个单一的焦平面快门操作,此相机使用气压系统在设定的时间将两片玻璃照相底板(photographic plate)同时曝光。
- 有个立体相机也有类似的特色,但两个镜头指向同一方向。
- 其中一个相机样式可以运送胶卷,具有连续曝光的能力。
- 其中一个相机样式将镜头固定在袋状风箱(bag bellows)上。由一个交叉机制(scissor mechanism)固定呈延展状态的袋状风箱,直到拍下照片为止,之后便瞬时回到压缩的状态。此机制容许在焦距85毫米之下,在照片底板上进行大小6×9厘米的曝光。
- 其中有一个环景相机,由镜头以自行旋转180°的的方式来取代焦平面快门。此相机样式是后来Doppel-Sport环景相机(Doppel-Sport Panoramic Camera)的雏型,诺伊布龙纳打算在1910年左右将它上市。它可在3×8厘米的底片上拍摄环景照片,虽然该相机从未进入量产阶段。
在1920年的一本小册子中,诺伊布龙纳描述了最后一个相机样式,它的重量略大于40克(1.4盎司),并能进行12次曝光。2007年,一名研究者表示,关于镜头、快门以及成像媒介的感光度之相关技术资讯相当有限,但报告指出,诺伊布龙纳从ADOX公司取得他的环景相机的底片。他估计这台相机的感光度为ISO 25/15° - 40/17°,快门速度为1/60秒 - 1/100秒,底片剪裁成30毫米×60毫米的格式,并弯曲成内凹状,这是为了配合镜头绕半圆的运动,以避免不必要的影像扭曲。
1920年,诺伊布龙纳发现,在十年的辛劳与庞大的支出下,只能为自己在百科全书中挣得一席之地,但又感到满足于其相关的配套技术-行动鸽舍(下述)能对战争产生贡献。诺伊布龙纳的环景相机现展示于柏林的德国科技博物馆以及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