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风独摇草是小灌木,高1米。无毛。圆锥花序顶生,花紫红来自色,萼齿短;龙骨瓣具爪;荚果镰形或直,背缝线稍缢缩,花期7~9月,果期8~10月。
- 中文名 无风独摇草
-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 别 称 舞草
- 门 被子植物门
- 界 植物界
草药
无风独摇草是小灌木,高1米。无毛。圆锥花序顶生,花紫红色,萼齿短;龙骨瓣具爪;荚果镰形或直,背缝线稍缢缩,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独摇草(《本草拾遗》),接骨草,红母鸡药(《南宁市药来自物志》),唱合草,360百科风流草,自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原:为豆科山蚂蟥属植物舞草的枝叶。

原植物
舞草 Desm历危论将双么副乐纪模这odium gyrans(L.右你)DC [Hedysarum r金原yrans L.; Codariocalyx gyrans (L.) Hassk.]
小灌木,高达1米。茎有纵沟,无毛。叶柄长1蛋亚心态够~2cm;单叶或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较大,长圆形至披针形,长5.5~10cm;宽1~2.5cm,先端圆或钝,具短尖,下面有平贴的短柔毛,侧生小叶很小,长圆形或条形;叶有自发性之运动,故名"舞草"。圆锥花序顶命生,长达24cm,或为腋生总状花序;苞片阔卵形,长约6mm,脱落;花紫红色,长7.5mm;萼齿短;龙骨瓣具爪;雄蕊1内可叫斤0;二体。荚果镰群混衣探由继量境形或直,长2.5~4cm,背缝线稍缢缩,有5~9个荚节。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产地
生于丘陵或山地小灌木丛中。分布于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经力。
采收加工
9~10月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性
淡,子而德才音界微涩,平。
功用
活血,祛风,安探神,镇静。
主治
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疼痛,风癣瘙痒,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煅存性,研末,1.5~2.4g。外用:鲜品捣敷。
汉语词组
wú fēng dú yáo cǎoㄨˊ ㄈㄥ ㄉㄨˊ ㄧㄠˊ ㄘㄠˇ无风独摇草(无风独摇草)草名。产南方。 唐 段公路《北户录·红蝙蝠》:"又有无风独摇草,男女带福劳振了针之相媚。"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一·无风独摇草》﹝拾言遗﹞:" 珣 曰:'生 大秦国 及 岭 南,五月五日采,诸山野亦往往有之。头若弹子,尾若鸟尾,两片开合,见人自动,故曰独摇……' 藏器 曰:'带之令夫相爱。'羌活、天麻、鬼臼、薇衔四者,皆名无风独摇草,而斗杆不即二物不同也。"